中国作家库 >> 其他   

办公室里的“三只羊”

作者:郄补泉 阅读:36 次更新:2025-02-14 举报

  初中毕业工作后,司职矿部通讯员。通讯员的职责和任务由矿部办公室安排,不知是缘分,还是上天有意的配缺。办公室主任、机要文员和我成了巧合在一起的三只羊,是不是对应了“三羊开泰”一说。我不敢恭维,只记得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属羊的人命苦。

  主任(姚叔)正值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龄,他是矿区公认的笔杆子。矿部全年的工作计划安排通知,以及半年和全年的工作总结,主要领导的讲话稿、矿区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全矿职工大会领导的任务动员稿,反正涉及文字的东西,分配到办公室处理的,都由主任一手打理。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主任除了工作上是一把好手,在家里干活也是出类拔萃的(有一次休息,书记让我去家里找他),他正好劈柴,都把劈柴规规矩矩的劈成段,用细绳一捆一捆扎好,便于取用。勤俭节约持家是主任最亮的闪光点。

  有一年去固阳给矿区调土豆(山药),那一次书记(宝叔)没有亲临,赶上行政科的管家郭本年去市里给矿区办事,也没有随调运山药的队伍去固阳。但是队伍在临出发前,所有人员齐集矿职工食堂吃完早餐,郭本年交待姚叔,记得给装卸山药的后生们,每人买盒烟。姚叔慷慨应允,包在我身上。最终烟是买了,可后生们回矿后,谈及买烟之事,成一段记忆里的笑谈。原因是回去给郭管家报账,郭每次给装卸人员买的烟接近2毛钱,而姚叔做了一次花钱的主,居然买的烟连2毛钱的边也没探上。郭操着忻州话开玩笑说:这帮个泡们老说我,花公家的钱小气的“球毛”,我看他妈的姚主任花钱是“毛球”。这让装卸的小伙子们在哄笑中得到了解乏开心。

  说归说,笑归笑。乙巳蛇年,静坐思谋。姚叔在矿区干了一辈子,听说正常退休后一直留在矿区干,前两年才回到市里买的商品房居住。按年龄推算,今年也已经82岁了。有时我与矿区里的老哥们小聚,偶尔提及矿区里的一些糗事。“一个球毛、一个毛球”的小故事,仍让人笑的前仰后合,稍不留神还会喷饭。

  机要文员玉凤姐属羊,大我一轮。作为文员,收发文件,待主任签发意见后,流转领导圈阅,有的文件需要转发至矿部的各采掘区队,大量印发矿部起草发给二级单位和机关科室的通知文件。那时矿部的打字机,用的是“双鸽”牌铅字打字机,先打在蜡纸上,校对完毕,用手滚子沾上黑墨印油推拉,而且涂油必须均匀,否则纸上会出现一片有字,一片是白,一片虚影重叠字样,手推滚子不时需要沾油墨。材料印的多时,稍不注意,手滚子边稍的油墨粘在玉凤姐手上,继而会抹在玉凤姐的脸上、鼻子上。那个时候玉凤姐也没成家,况且在工作之时,也顾不上照镜子,任务完成后,自己照镜子,才去洗净脸上的黑油墨。每次玉凤姐油印材料时,我负责坐在旁边翻纸。所以,才能记起这些不算趣事的趣事。后来,为了孩子有一个比较好的上学环境,玉凤姐的爱人从矿区调市里工作,她也随之调离了矿区。

  有一年,我在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编辑内部交流信息,在第一商标印刷厂,等待打印文稿的空档时间,去办公大楼,与玉凤姐小坐了一会儿,说起矿区的人和事,真得是别有滋味。从那一次见面后,再未曾谋面。因为那个时候,还受限于通讯器材的不普及。偶然听别人说,玉凤姐的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了,再一想可不,玉凤姐都70岁了。蓦然回首,平淡平静,与事不争,过好自己家的日子,应该是中国妇女的真实写照。我想,相夫教子也诠释了玉凤姐贤惠善良的本性和本真。

  至于我,不经意间已经跨入58岁的门槛。说实在的,也已跨进退休的序列。想起矿区办公室里的“三头羊”,还是有点回想和追忆,总想着“三羊开泰”的寓意,与自己平淡无奇的岁月,想给生活加点涟漪佐料,让留在心中的故事风趣有味点,可思来想去,觉得没必要去添加,只好告慰自己,由着各人的口味,去吞咽品嚼自己一辈子的生活吧。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一些日常,算是对人对事的一种酸甜苦辣的回忆,最起码留在深深的烙印里的数字模式是,3只羊,正好每只羊相差一轮,一轮12岁,要是按现今的年轻人说,有代沟和代际。我们那时没有时髦的词汇,只知道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