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谒杨闇公
早春谒杨闇公
作者 施泽会
二月的风裹着江雾掠过潼南城头,我站在双江镇青石板巷口,望着木门斑驳的杨氏旧宅,恍惚听见二十九岁的足音叩响百年光阴。阶前老梅虬枝横斜,暗香浮动处,仿佛又见您握笔疾书的剪影。
那是1927年3月的最后一天,佛图关刑场的荒草尚未返青。您拖着镣铐走过石阶,殷红浸透灰布长衫,却昂首笑对枪口:"我头可断,志不可夺!"江风裹挟着这句呐喊卷入嘉陵江的浪涛,在重庆山城激荡出惊雷。那年您不过二十九岁,却以生命为墨,在巴蜀大地写下共产党人最滚烫的宣言。
青砖墙上悬挂的铜版画仍在讲述:1917年东渡求学的少年如何蜕变成马列主义的信徒,1924年重庆团地委书记如何在市井茶馆传播星火。我抚摸着您创办的《杨闇公周刊》泛黄纸页,油墨洇开的字迹里,依稀可见《工人运动报告》字字铿锵。您奔走于码头与学堂的身影,为雾都撕开一道光明的裂缝。
后院的古银杏树记得那个诀别的清晨。1927年三三一惨案后,您把妻儿藏进柴房暗格,自己从容走向追捕的军警。五岁的女儿从门缝里望见父亲被刺刀架走,却不知那袭青衫再不会推开吱呀的木门。而今树冠已亭亭如盖,飘落的银杏叶轻轻覆住您当年埋藏革命文件的陶瓮。
佛图关遗址的樱花今年开得格外早,粉白花瓣落在烈士就义碑文上。我蹲身细辨"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遗训,忽觉春风里裹挟着金属的铮鸣。您倒下的那片山坡,如今松涛阵阵如潮,漫山红梅灼灼似火,恰似当年泸顺起义的红旗漫卷。
临别时,守园老人指着江边新栽的梧桐说:"这些树苗是大学生们带来的。"暮色中,我看见年轻的身影在杨闇公陈列馆前举起右拳。对岸新区的霓虹照亮江面,渡轮汽笛长鸣,恰与您二十九岁的呐喊隔空相和。风起时,满城梧桐沙沙作响,恍若当年《中国青年》的油印机又在转动。
我来到杨闇公烈士陵园,站在您的雕塑遗像前,默哀,鞠躬,您的英雄壮举穿透云层,迷雾,走过雪山草地,沁润长城内外,激励后人,让我们继续前进。
我看见烈士陵园墙上展示的一幅幅图画,您写的一页页日记,我一字一句诵读,字字句句穿透我的心扉,仿佛您就在我的面前,举起拳头宣誓,诉说旧中国的出路在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军阀,推翻反动政府统治,建立民主、自由、和平、富强的新中国。
41年前我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爱与恨的锻打,我光荣加入了*,为祖国和人民尽到了一个*党员责任和义务,我日日夜夜在阵地上,坑道里,短洞里,猫耳洞里,以您为榜样,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我们在枪林弹雨里拼杀,战友们浴血奋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的战友为祖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些潼南烈士英名墙上的名字,也是接续了您未尽的事业和为祖国和人民行走的足迹。
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您"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遗训。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应有的力量。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