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海南的日子(散文)
转眼间,在我几十年飘泊的生涯中,人生中好多事都忘记消逝去了。可是,在海南岛工作生活的日子,有一件事情在我心里依然留下深刻的烙印,弥久忘怀。在离乡背井,远走天涯生活中,每当夜深人静,这种深刻的生活烙印,随着年华的消失,反而在我的脑海里勾起一些更多的感触与怀念。
记得七十年代初,我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从小立志当新闻记者。对此,在政府机关工作,为实现我的记者梦打下良好基础。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组织政府机关几位爱好文学的青年,创办起古城第一份《天涯小报》。我任主编,负责写稿、编辑、排版、校对、印刷等工作。邀请我所认识的几位秀才为《天涯小报》拟稿。并特约文化馆一位美术编辑,专门对版面进行精心设计。同时,根据读者的需求心理,我特写了一篇较有吸引力的文章《阿芳姨带子闹洞房》,配上令人瞩目的图片,在头版头条刊出。一炮打响,《天涯小报》犹如联合国在非洲难民营发放救济粮一样,吸引着一大批读者。当晚,在古城街头报摊上,500份《天涯小报》被读者抢购一空。
《天涯小报》的成功问世,使我迈出记者梦的第一步。我的心像春天里百花盛开的花朵,有白的、蓝的、红的、绿的……五彩缤纷;此时,看着读者像在超市里抢购便宜货一样争先恐后地购买《天涯小报》场景,此刻,我心中的春天花朵,何止是蓝的杜鹃花,白的玫瑰花,黄的黄菊花,红的牡丹花,倒像是啁啾的鸟语,潺潺的流水;此时此刻,更是体现在土地上打滚,原野里歌唱,蓝天白云中飞扬。
这时,一位嫉妒如牛的姓张干部,他看到《天涯小报》如此畅销,也好奇地购买了一份,从一版至四版每篇文章都看了一遍。然而,出其意料之外,这份小报不仅版面设计特色,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而且题目也十分吸引眼珠。既有新闻性,又有趣味性。他心里暗暗赞叹不已,并自言自语地说:“古城还有这样的人才?”过后,他凭嫉妒心的驱使,抓住小报属内部刊物尾巴,当晚十点多钟,打电话向宣传部门反映。宣传部门领导听了大发雷霆。第二天上班,这位领导叫我到办公室谈话。宣布取消了《天涯小报》,工商局上门罚款二百元,不了了之。俗话说:“妒忌心强的人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然而,那位妒忌心要强的人,最终走不出古城,在一片后悔声中消失去了……
欧洲哲学家巴尔福一句名言:“失败是通向成功道路”。三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天涯小报》寿命虽短,可是,她犹如一颗威力无穷的定时炸弹爆炸,震惊了这座千年古城,使人们看到一道曙光。然而,这道光芒四射的曙光,她冲破旧的条条框框,不仅填补了古城没有小报的历史空白,点燃起人们对美好前景的追求。
一九八四年四月,我终于飘洋过海实现了记者梦,走上梦寐以求专职新闻记者之路。
上一篇: 辛弃疾(原创电影文学剧本 中)
下一篇: 中华民族,圣人辈出
评论[3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