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屯的老井岁月
在王家屯人那悠悠而漫长、仿佛没有尽头的记忆长河深处,那口老井恰似一位沉默寡言,却对世间万事万物都了然于心的长者。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静伫立在时光那被人遗忘的角落,以一种无声却有力的姿态,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起起落落、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迁。它宛如一部厚重而无言的史书,每一道镌刻其上的纹路,每一块历经风雨的砖石,都像是文字,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往昔那些或平淡、或精彩、或感人至深的故事。
回溯到王家屯庄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这口老井便如同一位忠诚不二的伙伴,紧紧地与它相依相伴,自此开启了一段长达二百多个春秋的漫长岁月。老井深达五六米,几百根条石被精心挑选,整齐地堆砌在一起,构筑起它坚实而稳固的身躯。其形状下宽上窄,独具特色,使得井口不过六七十公分,不大不小,恰到好处。它稳稳地坐落于屯庄的正中心位置,宛如一颗定盘星,承载着全屯庄几十户人家的生活日常,从一日三餐的用水,到洗衣打扫的需求,老井全方位地满足着人们的生活所需,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同阳光和空气一般,虽平凡却无比重要。
在往昔那些悠悠的时光里,每至炊烟袅袅、家家户户准备做饭的时分,井台周围便瞬间热闹起来,仿佛一场盛大而热闹的集会骤然拉开帷幕。打水的男女老少,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引,从屯庄的四面八方匆匆围聚于此。此时的老井,无疑成为了屯庄当之无愧的核心枢纽,更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如同一个小小的社交中心。在这儿,家长里短毫无保留地被分享着,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再也关不上。谁家的媳妇温柔贤淑,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厨房的锅碗瓢盆到卧室的被褥衣物,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引得众人纷纷投来夸赞的目光,赞美的话语不绝于耳;谁家的孩子调皮捣蛋,像个小猴子似的上蹿下跳,一会儿爬到树上掏鸟窝,一会儿在泥地里打滚,惹得大人又好气又好笑,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婆媳之间相处的那些琐碎小事,无论是清晨时分温馨的关怀问候,还是在一些家务事上偶尔产生的小摩擦,都在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中一一呈现,仿佛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甚至远方传来的新鲜见闻,像是从遥远之地飞来的信使,在井台边迅速不胫而走。哪怕是谁家母猪即将下崽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在众人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中,也会迅速传遍整个屯庄,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当然,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在传递温暖家常的同时,也偶尔会成为闲话滋生的地方。或许会有一些小小的争论,为了一件小事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或许会有几句不经意的抱怨,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抒发着心中的不满。但这一切,都如同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屯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烟火气,成为了这里独特而迷人的风景,让屯庄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老井的水,清澈得如同山间那高悬的明月,洒下的清辉毫无杂质,干净而纯粹;甘甜得好似春日里绽放的花蜜,散发着迷人的香甜气息,没有丝毫泥沙的掺杂。那些在田间辛勤劳作归来的人们,被炎炎烈日炙烤得口干舌燥,喉咙仿佛要冒烟一般。此时,只需从井中打上一桶水,迫不及待地舀上一瓢,仰头一饮而尽,清凉之感瞬间如春风般轻柔地沁人心脾,身体的疲惫与燥热也随之迅速消散,仿佛被一阵神奇的风吹走,无影无踪。而孩子们,更是对老井充满了无尽的好奇与喜爱,那股子热情仿佛怎么也用不完。他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围绕着井口,将那澄澈的井水当作神奇的镜子。对着井水,你笑它也仿佛在笑,那盈盈的水波轻轻荡漾,像是在回应着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笑容;你做鬼脸它也如法炮制,那灵动的倒影随着水波摇曳,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笑声在井台边回荡。有时,孩子们还会对着井口大声呼喊,稚嫩的声音在幽深的井中不断回荡,那清脆的回声仿佛是一场奇妙的游戏,吸引着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乐此不疲。在井台周围那片不大不小的空地上,更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跳房子时,小小的石子在精心绘制的方格间欢快地跳跃,仿佛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玩皮筋时,彩色的皮筋在孩子们的脚下灵活地飞舞,编织出绚丽多彩的图案;斗鸡时,小伙伴们鼓足了劲,小脸涨得通红,相互较量,谁也不服输;抓石子时,小小的石子在指尖灵活穿梭,如同灵动的小精灵,展示着孩子们的灵巧与敏捷。孩子们沉浸在这欢乐的世界之中,若不是家长三番五次地大声呼喊,扯着嗓子催促,他们根本舍不得离开这充满欢乐、让他们流连忘返的地方。
当冬天的脚步悄然来临,凛冽的寒风如同锋利的刀刃,呼啸着席卷而来,老井又呈现出另一番趣味盎然的景象。井台在寒冷的侵袭下,结满了晶莹剔透的冰,而且越靠近井台冰越厚,逐渐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大斜坡。这个斜坡,瞬间成了孩子们的“欢乐滑梯”,成为了他们冬日里的乐园。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像一个个圆滚滚的小团子,兴奋地爬上斜坡顶端,眼睛里闪烁着期待与兴奋的光芒,然后欢呼着飞速滑下,风在耳边呼呼地呼啸而过,带来的不是寒冷,而是无尽的欢乐与刺激。即便不小心跌倒,他们也只是一笑了之,迅速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花,丝毫不在意,又继续兴致勃勃地享受滑冰的快乐。那此起彼伏的笑声,在寒冷的空气中久久回荡,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冬日的严寒都驱散了几分,让整个屯庄都洋溢着温暖的气息。
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一些小插曲。有时,谁家的水桶不小心掉进了井里,打水的人急得眼眶泛红,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满心焦急与无奈。每当这时,总会有热心的族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们不辞辛劳,哪怕已至深夜,万籁俱寂,也会打着灯笼,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帮忙打捞。他们一心只为帮人解决难题,从不会去想索取任何报酬,那份纯粹的热心肠,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而且,对于妇女和小孩,族人们更是关怀备至。不仅帮忙打水,甚至还会贴心地将满满的两桶水担到他们家中,那坚实的背影,一步一步稳稳地前行,传递着无尽的温暖与关怀,让整个屯庄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时光的车轮缓缓转动,不知不觉流转至 70 年代,王家屯庄已逐渐显露出破败之态。房屋开始变得陈旧,墙壁上的漆皮脱落,露出斑驳的痕迹,屋顶的瓦片也有不少破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道路也不再平坦,坑坑洼洼,人们行走其上,深一脚浅一脚,十分不便。但老井依旧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坚定地屹立在那里,不离不弃,依然是全村人的生活依赖,默默地为人们提供着生活用水,见证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了留住这口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井,屯庄在规划居民点道路时,特意让道路从井旁蜿蜒穿过,仿佛在向老井诉说着不舍与眷恋。几年后,屯庄的房屋逐渐被拆除,曾经热闹非凡的村庄变得一片寂静,只有风声在空荡荡的废墟间呼啸而过,可老井依然坚守在那里,如同一位孤独的守望者,静静地凝视着这片曾经充满生机的土地。包产到户之后,井旁多了一个木头水槽,这是专门为取水饮牛而设置的。一时间,老井周围又恢复了生机。人们牵着牛来到井边,水桶打水的声音清脆悦耳,牛儿饮水时发出的“咕咚咕咚”声,人们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生活乐章。人欢马叫,牛羊的咩咩声此起彼伏,又为老井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让老井仿佛又回到了往昔热闹的时光。
然而,岁月的脚步从未停歇,时代的变迁如汹涌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而来,给老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时间来到两千年,黑河水时常断流,农田灌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困难。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围绕村社到处都打了深水井。但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曾经清泉不断的老井,最终也在岁月的侵蚀下变成了一口枯井。那曾经清澈的水面渐渐干涸,只留下空荡荡的井口,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井口周围的青苔也逐渐枯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仿佛在为老井的衰落而哀伤。
如今,每天路过的人们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口位于居民点中心的老井之上。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再有水的流动,不再有往日的热闹与喧嚣,但它依然是王家屯庄的记忆之源。它见证了村庄的兴衰荣辱,从最初的诞生与繁荣,到后来的衰落与变迁,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印刻在它的身上;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喜怒哀乐,那些在井边度过的欢乐时光,那些因生活琐事而产生的烦恼忧愁,都与它紧密相连。虽然它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不再能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不再是屯庄生活的中心,但它依然是村庄的灵魂,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牵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无论时光如何变迁,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都无可替代。
岁月如歌,老井的故事也如同风中的轻烟,渐渐飘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所承载的记忆,却如同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的大树,根系错综复杂,牢牢地抓住每一寸心田,永远不会被遗忘。王家屯庄的人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身处何方,都会记得那口老井,记得它曾经给予的滋养,那清凉甘甜的井水,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记得那些在井边度过的欢乐时光,那些与家人、邻里相处的温馨画面,成为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老井,是王家屯庄的岁月之眼,它见证了过去的繁华与沧桑,也凝视着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纽带,让王家屯庄的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找到那份对故乡、对过去生活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