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浙里(5)
走在浙里(5)
浙山,浙洞,浙古刹
俞志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山,是温州的雁荡山。雁南飞,在你顶湖歇脚;翎争妍,荡起芦花漫天雪。这洞,是昌化瑞晶洞。洞中花园般的梦幻长卷,正跃上地面,徐徐铺开。这古刹,稻谷的光灿过佛身上镀的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山,湿了一双谢公屐
你从地底深处破壳而出,温州的土地上又多了一种山的形貌和特质。我走在山里,两旁宁静的剪影,记录着这座山的独有风情。
雁南飞,在你顶湖歇脚;翎争妍,荡起芦花漫天雪。啊!雁荡山,浙里的山。
白天,你穿着山的外衣,伸手与水相牵。
牵着三折瀑飞崖走壁,豪放的性格诗写水的韵律,翠绿掩,银河现,珠玑飞扬;牵着大龙湫纵身一跃,一条白练二百米,雷声滚,烟雨渺,魂流故乡;牵着楠溪江碧波烟迷,绕过三十六拐七十二滩,青山影,绿水鉴,歌声回响;更牵着时代的脚步,记忆的文脉,城市的梦想,雁振翅,敢为天下先。
夜晚,你魔幻般变形,用身影与月相依。
谁卧山顶?一头犀牛从夜色中醒来,抬头眺望,田野黄牛鞭春,游客“水国乘舟乐,岩扉有径通”。谁在呼唤?一只雄鹰在月的时刻,飞翔回家,古村古树古道古石,天籁幽静,蕙兰芳香。谁是红娘?牵两峰相偎相依,爱情炽热将岩心溶化,摩着云,享盛世繁华。
是你,卓笔、卷图、展旗……,峰峰相连;是你,瀑、溪、潭、泉,飞云溅岩,湿了一双谢公屐,山水就嵌流在诗的字里行间。
雁荡山,浙诗路上的山,文人为你散文抒情,诗人为你写诗行吟,游人为你不再远方;雁荡山,鸟儿入梦的山,领头雁一路鸣叫,南漂落此成为创客,创新创业在灵动中闪烁诗意;雁荡山,诗人平仄歌犹在,谢灵运从山水中醒来,听到城市的脚步和心跳,吃惊温州挂上全球惊艳的标签。
我的脚步慢慢变轻,我的心境渐起淙声。月牵着影,我听到空中鹰的鸣叫,溪边唐人的诗吟。
浙洞,瑞晶闪闪亿年花
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昌化瑞晶洞,以地质纪年,让你看,洞中一滴水的顽强和坚毅。
地面滴水穿石,洞中滴水开出石花,长出石笋,挂下石柱,百兽在山水中行走,千佛在莲花中打坐。液态到固态,岁月的歌随水滴叮咚叮当唱了亿万年,只等你解密的目光。幻想洞里乾坤,胜却人间无数。
腥红色的巨大石幔徐徐拉开,那飘坠的石花,簇簇丛丛,纷扬着,仿佛发出薄如蝉翼的窸簌声,让人看莫奈笔下如醉的绚烂。那千姿百态的钙化沉积,水滴注入诗的灵气,溶洞复活,活在亿万年时光的深处。
我脑中的核桃沟沟里,走出瑞狮,飞来仙鹤,大象依然动态可掬,金鸡在黑暗中不忘报晓,九龙盘着擎天玉柱,龙女在石林深处牧羊。
我看到童子拜着观音,我听到石瀑飞泻滴水的轰鸣,钟乳石用玉润珠圆的唱腔,寂静中传来铃铛般脆响,一层复一层,通透空灵中,各种栩栩如生、晶莹剔透的石化生命从地脉跑出,用无穷的穿透力,在溶洞中找到栖居的家。
我更看到一根擎天立地的玉柱,地震中断裂,水滴和着碳酸钙,用亿万年的信心和恒心,一滴,一滴帮其治愈。
多少年了,就等这一会,等用亿万年结晶的石头方言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中华铅字相会。看昌化“瑞晶”,看桐庐“瑶琳”,看洞中地下花园的梦幻长卷,正跃上地面,在我面前徐徐铺开,盖上一颗鸡血石的中国印!
浙古刹,稻谷的光灿过佛身镀的金
我走进隋代古刹国清寺。稻谷已晒在寺院里。光,灿过佛身上镀的金。
绿油油的菜地,背景是黄黄的墙。曾经托在手上接受布施的钵已放下,肩担起了国清讲寺的箩筐,重过寺院里的清静。
烧香点灯抽签,一切随缘,只有香火轻轻拂过。寺静,心定,水在动中修行。
上善若水,佛光透过如是雨林。那寺外山谷中的细痩隋塔,用石的坚硬,迎朝云,送夕阳,巍巍然矗立在山水里,看云月奔走,江水东逝。
不要问西来何意,我心中也有阿弥陀佛,只是说向寺边的一条溪:惟有山常青,才有水长流。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