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历风险通过子午谷,经磨难蹬上峨眉山
虚云萧古岩十九岁离家出走,来到福建泉州鼓山涌泉寺,在那里不少年,到二十几岁在妙莲法师的指点下去了天台山龙泉庵,后来在融镜法师的点化安排下,开始游览参访各大寺庙。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参访修行悟道,直到他到这草堂寺参访学习,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今年他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深感时不待我,自己该做点什么了。
这些年来,虚云萧古岩读了许多经书,了解研究了各大寺院的戒律院规,研究了佛学佛法,特别是西明寺道喧律师众采大家之长,以“四分律”为基础,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特长,提出自己的新的认识和新的别具一格的,别出心裁的独到见解的戒律。这给虚云萧古岩的启发教育及其深刻,收效特别巨大。他真正弄明白了这个“戒”字的深邃的意涵,领会到了戒律的真谛。虚云萧古岩这些年来一路参访学习,修行悟道,知道许多成功的大师先贤,都是以佛教的清规戒律,以一个“戒”字来约束自己,规范管控自己的思想意识、言语行为的,这才修炼成功,创造奇迹,传播佛道,翻译撰写经书,慧及他人,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都是令人敬仰尊重的泰斗级的人物。
虚云萧古岩想,他虽然五十岁了,但他还正当年富力强,时不待我,他得好好地做些有益于他人,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了。虚云萧古岩决定趁他身体还硬朗的时日,像玄奘法师那样,不辞劳苦,跋山涉水,远涉重洋到印度去取经学习佛法,修行悟道,学习梵文,翻译佛经,撰写经书,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点贡献。于是他告别了觉朗、法忍法师他们几人,单人匹马地离开了“草堂寺”,开启了他奔赴海外去印度的行程。
虚云萧古岩要过这巍峨秦岭了。在他面前的这一段高山大脉,是秦岭的中段,当然也是秦岭的主体部分,是最巍峨,最险峻的地方,峰多、峰高、锋险那是不用质疑的。要通过这样峰峦林立,高大险峻的秦岭,单凭一个人的一双腿,绝对是迈不过去的。不过好在古人前人已经给后人开辟了一条名叫“子午谷”的路径,吃辛熬苦,临难历险,耗费些时日还是可以通过的。
虚云萧古岩要通过这条漫长的子午谷,从他脚下的北边的入口处的被称为“子”的地方起步,到达南部的出口处的被称为“午”的地方,要艰难地跋涉300余公里的路程,没有胆量的人,就凭用自己的一双腿赶路,恐怕是不敢轻易去历险的。
这条入口叫“子”,入口叫“午”的子午谷,“谷”就是山谷,就是山峰中的峡谷,古人就是从这个峡谷中打通的通道,不过这条子午谷的通道,历古以来被称作是死亡之路。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条子午谷的道路上丧失性命。其实,最先这只是一条行军之路,乃兵家必争之路。虚云萧古岩一个人要通过这条子午谷的死亡之路,也是生死难料。这条路300余公里的慢慢长路,而且是在悬崖绝壁中通过的,路的一边紧贴悬崖绝壁,一边面临着万丈深渊,一旦失足滑落下去,就被摔得粉身碎骨。虚云萧古岩一个人走在这条路到了一段用木材和木板搭建成的栈道上,脚下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要是一个胆小的人,定然被惊吓得魂飞魄散,而虚云萧古岩走在上面,虽然有点担心,也不敢朝下看。不过他为了要像玄奘大师一样去印度取经,学习梵文,将来也翻译经书,撰写经书,为了使自己修行成功,成为正果,就可以到海外化缘筹款,把战火中毁坏的寺院和寺塔修缮一新,使处在深重灾区中的老百姓,能够有地方敬拜求吁祈祷,以便排解烦恼,消除痛苦,获得一次自我安慰也是好事。因为虚云萧古岩修行禅定悟道的目的也就是要普度众生。为此,虚云萧古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虚云萧古岩一人走在栈道上,倒是怀念起觉朗、法忍他们几个法师来了,要是他们与他一道来历险,大家相互之间可以有个照顾,那该多好哟?可是他们与他分道扬镳了。过去他虚云萧古岩三次遇到劫难,两次是文吉救助的,一次就是法忍他们救治的。这回虚云萧古岩要是遇到劫难了,在这人迹罕至的子午谷的栈道上,还有谁来救助他呢?要是万一遇到劫难了,那虚云萧古岩必死无疑。
虚云萧古岩走在栈道上,栈道上的木板吱吱嘎嘎响。他想,当年大散文家韩愈,在西岳华山攀爬陡峭的山峰时,竟然吓哭起来,投书求救,留下了被后人景仰的“韩退之投书处”。如果韩愈走在这条险恶的栈道上,也会吓得大哭而投书求救,留下韩退之投书处的。要是那样,今日虚云萧古岩倒也有机会有幸参谒礼拜一下了。
虚云萧古走在这条令人胆战心惊的吱吱嘎嘎作响的惊险异常的栈道上,才赶下不到一半的路程,这要多少时日才能走完呢?春秋战国时期的司马懿带领军队要到汉中去,在急行军的情况下,竟然走了十八天,而虚云萧古岩一人已经走了十几天,还没有赶下一半的路程,要走完了这条险恶的子午谷的道路,需要多少时日?回过头来看看,也能够计算出来的。
虚云萧古岩单身一人要通过这条300余公里的险象横生的子午谷,有多困难,有多艰险是不难想象的。好在虚云萧古岩在出发之前,考虑了吃喝问题,准备了十斤干粮,用葫芦装了一壶水,虽然力量有限,拿不了多少,但将就着用还是可以的,一天只吃一餐干粮,其余遇到松毛就吃松毛,遇到野果就吃野果,遇到青草就吃青草,因为他在福州的鼓山就是这么度过了多少年,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这点水当然是应付不了的,当遇到山崖上滴水,还可以用葫芦接一些水。虚云萧古岩就是这样冒着风险,及其艰难地走完了300余公里的子午谷,总共用时三十多天。
虚云萧古岩来到了剑门,进入四川地界,就在四川调整休息,待到第二年他五十岁,就去了成都,上峨眉山去了。
虚云萧古岩曾经看过有关峨眉山的一些材料传说,有说“震旦国中,峨眉者”,被称之为山之领袖。这峨眉山拔地而起,巍峨高峻,云雾缭绕,像神境天界一样映入虚云萧古岩的眼前,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虚云萧古岩看到峨眉山的山峰也很多,总体上看有大峨二峨三峨和四峨,其中大峨与二峨相对,大峨最高,直插云霄。在高入云天的大峨山峰上,竟然有一尊寺,四面十方的金属普贤菩萨的塑像,下接山峦之气,向上终年到头沐浴雨露,吸日月精华,承星辰之灵光。这金顶上的金属建筑群的銀殿铜殿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动,金碧辉煌,显得格外雄伟壮丽,气势磅礴。这里的金属建筑群,堪称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也是世界上最壮丽的自然景观。
这大峨的金顶上,因为峨眉山多雾,成都就有雾都的美称,虚云萧古岩在朦胧中看到云气升腾飘忽,如雨丝霏霏,景观奇特绝妙,如同神仙境界一般,他神往极了。
虚云萧古岩情不自禁地感悟到要是在这金光闪跃,云雾缭绕如同神仙境界一样的金顶修行悟道,人就像活神仙了。
金顶虽说是在高峰,悬崖峭壁,直插云霄,然而这里有金光闪闪的古建筑群的銀殿铜殿,是世界上最壮丽的景观胜地,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普贤金佛,因而这里的香火旺盛,游人香客络绎不绝,上上下下,川流不息。虚云萧古岩也随着这些游人香客费尽气力,从石级道上一步一步上到了令他神往的金顶。
虚云萧古岩在金顶没有看到日出,因为他来的不是旭日东升的时候,但他却看到了激动人心的云海。虚云萧古岩站在金顶上,极目远眺,视野特别开阔,那一望无际的天连海海连天,那朵朵五彩缤纷的云朵,那形态各异的瞬息万变的云彩,或飘浮灵动,或像万马奔腾,神奇绝妙极了。
虚云萧古岩在浙江舟山群岛天台山观赏过海天,领路过海天佛国的壮丽景观,至今不能忘怀,眼下他在金顶居高临下,视眼开阔,一览无余地观赏着变化无穷的云海,他心旷神怡,心驰神往地从内心里喊出了:“妙极了,妙极了!”
虚云萧古岩站立在大峨的金顶上放眼四望,顿时想到在山东泰山极顶观赏景色的情景,在这峨眉山的金顶不也“一览众山小”吗!
这时候,有香客惊呼道:“看佛光,佛光!”
佛光,虚云萧古岩也看到了,紫光缕缕,或隐或现,神秘没测,令人油然而生敬意。虚云萧古岩;立刻拱手作揖,默念佛经。
虚云萧古岩看到了高大魁梧,庄严神圣的普贤金佛,肃然起敬,随即就上香礼拜,口念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咒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虚云萧古岩由此也想起了普贤菩萨的“实践”的理念,想起了文殊菩萨的“孝敬”和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的理念。他们主张孝敬他人,爱护老幼,要解脱他人的烦恼,消除他人的痛苦。这就要求佛教的忠实信徒不仅要从思想上、言语上,而且要从实际行动上去履行落实。一个忠实的佛教信徒,要用一个“戒”字,牢记佛教的戒律,从思想、言语、行动上严格管控约束自己,不妄想、不贪念、不谋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解除他人的烦恼,消除他人的痛苦,普度众生。
上一篇: 挂牛肉面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