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腹痛难忍又遭到劫难,为报亲恩继续前行
虚云萧古岩四十五岁那年正月初二来到了河南的环庆府,想就在洪福寺这个破旧不堪的庙里歇歇,可是怀庆府古城有一个不近人意的规矩,外人不准在城里夜宿。虚云萧古岩无法可想,随即就出了城,来到古城外道边,无可奈何地随意而卧。露天随意而卧,这点苦对于虚云萧古岩来说,也算不得什么,他在福州鼓山的岩洞中那么多年,以地当床,没见过一粒粮食,吃松毛野草,喝山泉水都熬过来了,在这古城外道过一夜应该说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可是虚云萧古岩是在茅棚里不吃不喝饥饿了七天六夜,昏倒在雪堆里,被文吉和尚从雪堆里扶起搭救了他,用黄米汤调润他,他才慢慢苏醒。现在这身子虽然恢复了,但毕竟受损较大,不比从前了,恐难再受折腾了。眼下在这弯道路边,露天而卧,能够抵挡得了深夜酷寒吗?
虚云萧古岩躺在路边,想睡却感到特别的寒冷,怎么也睡不觉。只要他刚一闭眼,那寒冷刺骨,深入骨髓。虚云萧古岩就是这样想睡,却又被冻的睡不着,就这样熬了一夜。后来他以为是饿了,想弄点东西吃,却又吃不下。他感到恶心不舒服,便强忍着支撑着,坚持到了初四日,打算继续前行。可是就在这时候,他的病严重了。虚云萧古岩这回拉肚子了,肚子里没有粮食,拉的全是泡沫和水夜。在这种情况下,向来有韧性的虚云萧古岩,还是坚持三步一拜地继续向前行进,他决心为亲恩三步一拜,一直跪拜到五台山。
虚云萧古岩为亲恩长途跪拜心诚意笃,一直拖着病体三步一跪一拜,像西藏的藏民朝拜佛主一样跪拜。虚云萧古岩要拉肚子,就去避静的地方拉稀,拉完了就又上路三步一拜地艰难地行进。就这样虚云萧古岩坚持了十三天,来到了黄沙岭,他已经消瘦得脱了形,脸色苍白,气力耗尽,实在是无法前行了。虚云萧古岩心急如焚,对于他不能继续跪拜前行,完成自己的既定的目标,不能满足自己的为亲恩跪拜到五台山的心愿愧疚自责。
虚云萧古岩虽然被病魔折磨得体亏乏力,无法行进,但他还是拼尽力气,十分艰难地爬上了那里的山顶的破庙。尽管那个山顶破庙无人问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毫无遮蔽,但总比路边旷野好吧,于是虚云萧古岩走进了那个山顶人烟罕至的破庙。
虚云萧古岩在山顶破庙里坐着,不吃不喝,痢疾严重,一天要拉肚子十多次,整个人被折腾得已经不成人形,面黄肌瘦,困乏无力,一阵狂风就能将他吹到九霄云天去了。
虚云萧古岩已经筋疲力竭,之前他在大雪封门的冰冻寒冷的茅棚里,饿倒在雪堆中,还是文吉来到茅棚里救了他一命。这个山顶破庙,人烟罕至,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虚云萧古岩想,生死有命,死他虚云萧古岩不怕,但是就这样死了,他不甘心,因为他为亲恩三步一拜,要一直拜到五台山,从而满足他的心愿。这山顶破庙离五台山还远着呢,如果他虚云萧古岩就在这山顶破庙里人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人世了,简直太遗憾了。
虚云萧古岩想到这些,心里自语道:“父亲、母亲、老祖母,你们的萧古岩来见你们了。”虚云萧古岩当时就紧闭双目,入定等死了。
到了三月十五日深夜,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破庙里像地狱,黑咕隆咚,夜死一般的寂静。虚云萧古岩闭着眼睛躺在破庙的墙角边,突然一道闪光折射到破庙里,虚云萧古岩敏感地意识到是窃贼来打劫了。虚云萧古岩心里不慌,以为窃贼要的是钱财,他虚云萧古岩是一个穷和尚,而且是一个快要死的和尚,还怕窃贼做甚?后来虚云萧给岩借着灯光一看,见不是别人,正是在茅棚里救治他的文吉。虚云萧古岩心里一阵惊喜。
虚云萧古岩想,这回有救了,刚想坐起来,却又没有力气,文吉立刻上前将他扶起,解下腰间的葫芦,从葫芦里取出药丸让虚云萧古岩吃下,然后又给他喂了水。这样在文吉的救治调理下,虚云萧古岩略有好转,在文吉的救助下,关爱照顾下,逐渐 好起来了。
虚云萧古岩两次遇到劫难,都是文吉救治的,要不是文吉来的及时,他虚云萧古岩早就命赴黄泉了,因此他非常感激,当即就要给文吉磕头敬拜。
文吉一语双关地说;“在这个破庙里你就不要磕头了,你到寺院里给菩萨多磕头,多烧香,多敬拜就行了。”
虚云萧古岩感激涕零地说:“多谢你两次救命之恩。”
“不用谢。”文吉笑着说,“救苦救难是佛门弟子的天职,佛门弟子要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虚云萧古岩真诚地说:“我一定戒心戒行,潜心修行,悟道学法,自度度人,普度众生。”
文吉看着虚云萧古岩笑;虚云萧古岩不忘为亲恩三步一拜,跪拜到五台山去的事,便背了他的行李,准备出发继续前行。
文吉关心地说:“大病初愈,路途遥远,你还要去五台山?”
虚云萧古岩斩钉截铁地说:“为亲恩,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辞。”
文吉点着头,看着虚云萧古岩笑;虚云萧古岩告辞了文吉走了。
虚云萧古岩不怕辛苦,不怕山高路远,百折不挠地三步一拜,就这样在路上跪拜行进了二十五个月,从光绪八年七月,从普陀山起香出发到光绪十年五月到达了五台山。
虚云萧古岩远远看见五台山山峦起伏,巍峨高大,五座山峰都是平的,像五座平台,难怪人们称此山为五台山,这乃是以形而名的。当然虚云萧古岩是初来乍到,不知道有关五台山的人文历史,神话传说的。五台山原来叫五峰山,顾名思义五峰山就是说它是有五座山峰的,后来山峰被削平了,变成了平台,就叫五台山了。
虚云萧古岩来到显通寺前,只见显通寺的殿宇是建筑在一条轴线上,都是宫廷式的建筑,两边又有对称的厢房,显得非常齐整肃穆,是五台山佛教圣地最大最高的寺院。大雄宝殿是重顶飞檐,巍峨且宽大,那些堂皇高大的彩绘佛像,都是雕塑而成的,显得金碧辉煌。身处如此肃穆庄严的境地,虚云萧古岩肃然而生敬意。更让虚云萧古岩叹为观止的是那个铜殿。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的三座铜殿是我国明朝三座大山铜殿。五台山铜殿里的彩绘艺术各式各样,各具形态,生动有趣,来这里观赏的游客和香客无不称赞。虚云萧古岩参访过的寺庙很多,像这样的艺术景观是不多见的。首先是五台山显通寺的铜殿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六层有六扇门,下层四层有四扇门,每扇门的上下都有不同的彩绘艺术。门扇的下层有松草花木,有动物虫鱼等形态各异,逼真生动;门扇的上层有精细的图案,玲珑剔透。再看那北面的横梁上竟是活灵活现的栩栩如生的“二龙戏珠”,或是“双凤朝阳”。整个十层门扇上的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图案彩绘金光闪耀,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这座巍峨宽大的铜殿中,端坐着一尊非常高雅美丽的文殊菩萨的塑像。虚云萧古岩见了肃然起敬,立刻上香礼拜。
虚云萧古岩参访礼拜五台山显通寺各个殿宇的过程中,发现显通寺与其他他参访过的寺庙不同,显通寺主要供奉的是三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而且显通寺最突出的是文殊菩萨,供奉着各式各样,各种明目的文殊菩萨,光就大智慧文殊殿就供奉了七尊典雅美丽的文殊菩萨塑像。在整个显通寺文殊菩萨的塑像有很多,难怪人们都说显通寺,或者说整个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或者说是文殊菩萨的家。
要问五峰山为什么变成了五台山,五台山为什么说是文殊菩萨的家呢?只要听听民间的有关五台山的神话传说,就明白了。文殊自幼就信佛,一心想着修行悟道。一天文殊来到五峰山,见这个五峰山巍峨高大,气势磅礴,觉得在这个深山里修行养性,悟道学法是个极好的去处,这里清净得好。可是这个五峰山地区,天气非常炎热,他文殊一人好办,但是这里的老百姓实在是难以承受,影响生产,也影响生活,这也太苦太累了。文殊把这事一直惦记在心里,思考着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解除老百姓的烦恼和痛苦。后来,文殊跑到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一块宝石,置放在五峰山,谁知这宝石还真有降温祛暑的作用,从此以后,五峰地区变得非常凉爽,气候宜人,风调雨顺,老百姓得到了福泽,都来拜山谢佛。
文殊将龙宫里的宝石拿来置放在五峰山,老龙王到没有说什么,可是老龙王的几个儿子不高兴了,就火冒冒地来到五峰山大吵大闹,大发雷霆,狂吼怒喊着竟然将五峰山的五座山峰给削掉了。这样五个山峰没了,变成五座平台,这样五峰山就被叫做五台山了。文殊就一直在这个五台山修行悟道,讲经传教。
这样老百姓和历代皇家帝王都非常看好敬重文殊菩萨,因此建筑显通寺,显通寺里面供奉的文殊菩萨就多,所以说五台山或是显通寺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菩萨凭借他的智慧,恰到好处地消除人民群众的烦恼,解除老百姓的痛苦,能够自度度人,始终如一的普度众生,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敬重。虚云萧古岩参访了显通寺以后,觉得自己真正是大彻大悟了,真正学到了佛法的真谛。地藏菩萨的孝顺恭敬、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文殊菩萨的智慧善巧、普贤菩萨的实践。把他们四位菩萨的主张合起来就是佛法最全面最具体的内容,是佛门弟子,忠实的佛教信徒所追求的理念和目标。
地藏、观音、文殊和普贤四位菩萨的孝顺恭敬、大慈大悲、智慧善巧、实践,这佛法的四大科目,虚云萧古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他理解认为,孝敬恭敬,就是孝敬他人,恭敬老百姓;大慈大悲就是要一心一意解除他人的烦恼,消除他人的痛苦;智慧善巧,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恰到好处地解除老百姓的烦恼和痛苦;实践就是不仅从思想上,而且要从语言、行为上孝敬恭敬他人、解除他人的烦恼和痛苦,一句话,就是要以一个“戒”字来约束自己的一切思想行为,戒行戒心,清除一切私欲贪念,真正做到为众生解迷去苦,悟而得乐,也就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上一篇: 卜算子•大年初九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