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走访西安礼拜佛塔,结茅修炼又遭劫难
虚云萧古岩为了参访礼拜佛塔,打算去长安,因为长安古都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这里有佛教祖庭的慈恩寺,有千年古塔大雁塔,还有清凉山南峰的华严寺塔等,都是著名的佛塔。
虚云萧古岩他们一行六人,告别了西岳华山又去了长安。虚云萧古岩深深知道,来长安必须先到大慈恩寺参访,所以虚云萧古岩他们就先到了大慈恩寺。大慈恩寺的殿宇都是唐代的建筑风格,这跟皇家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慈恩寺的来历不简单,据说这跟文德皇后有关联。文德皇后有个儿子,因为唐高宗宠爱文德皇后,所以文德皇后的儿子就被立为太子。太子为了报答生母皇后的慈恩,便奏请太宗修建佛寺。佛寺建成后,便被赐名叫慈恩寺,后来慈恩寺就成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唐高宗又御赐了《大慈恩寺碑记》,这样慈恩前面就加了一个“大”字,慈恩寺就成了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皇家建筑的,所以它具有皇家园林的式样,非常漂亮。里面种植了许多名贵的树木花草,以及贵重的药材,当年又是著名高僧玄奘大法师为住持,因而大慈恩寺的名胜也就更大了。
虚云萧古岩要参拜的大雁塔就坐落在大慈恩寺。到了唐代的女皇帝武则天把原先五层的大雁塔改建成了七层塔楼。大雁塔里保存了印度取回来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还有上千颗舍利子,印度有雁塔,玄奘就按照印度雁塔,沿袭了印度的“雁塔”之名,后来加了一个“大”字,也便成了大雁塔。
虚云萧古岩是来参访著名的大雁塔的,因为这是有千颗舍利子的大雁塔是十分令人敬重的,同时里面还有用贝多罗树叶记录的梵文经,这也是非常珍贵的。大雁塔的建造模式,也是玄奘大法师依照印度雁塔建筑的,所以虚云萧古岩对玄奘大法师顶礼膜拜,第一站就来参访礼拜大雁塔了。
虚云萧古岩看到这个大雁塔是十层方形椎体,十分庄严地耸立在那里,便虔诚敬重地磕头作揖。随后就上了塔,依着旋梯一个阁楼接一个阁楼地参访礼拜。他借着拱卷的门洞,凭览眺望,长安的魅力景观便尽收眼底,令他心胸开阔,顿觉中华五千年的古都长安和中华五千年的闻名历史的悠久伟大。
这个闻名遐迩的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的历史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再看大雁塔底部四门上有唐代大画家阎立本亲手作的线刻佛像,这是不多见的,看了令人起敬。那底部的石碑上,不仅有唐太宗御赐的撰文,还有大书法家褚遂良亲手书写的碑文《大唐三藏圣教序》,不仅如此,就连吴道子、王维等大家名人,也为大雁塔留下了他们的许多精湛的画作。那些碑上的字迹,或遒劲工整,或龙飞凤舞,生动活波,虚云萧古岩这回又大饱眼福了。
虚云萧古岩他们一行人,又去了清凉山的南峰。南峰的华严寺塔,供奉着杜顺和尚的不坏不腐的肉身,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虚云萧古岩他们一眼见到杜顺和尚的不腐肉身,庄严肃穆地端坐在华严寺塔里,肃然起敬,立刻拱手作揖,默念佛经,虔诚敬重地敬拜了杜顺大师的肉身像。
杜顺和尚自幼出生名门望族之家,他们杜家出了许多名人,大家都知道唐代的杜牧,他就是杜姓家族中的一位有影响的大诗人,而杜顺和尚是杜家这个家族中早期的有影响的颇负盛名的一个人物。
虚云萧古岩听华严寺的僧人介绍,说杜顺和尚84岁那年,正是唐代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十一月十五日,告嘱他的弟子们,要求他的弟子们要把他生前所行的法,传承实行下去。而后杜顺和尚就圆寂仙逝了。时间过了一个多月,杜顺和尚的尸身不仅不坏不腐,而且还散发出阵阵香气,因而人们都说杜顺还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当时的唐王非常敬信他,便起香敬拜,并建寺建塔,将杜顺和尚的肉身安放在华严寺的寺塔里,供世代的人们瞻仰缅怀敬拜。
虚云萧古岩想,杜顺和尚一生修行,写下了许多经书,如《华严法根观门》、《会禇宗别见颂》、《华严五教经观》等,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佛教文化,实在是令人佩服。
虚云萧古岩他们敬拜了华严寺初祖杜顺和尚塔后,又敬拜了与杜顺和尚塔对峙的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就离开华严寺。
虚云萧古岩又同觉朗、法忍法师他们去了护国三教寺玄奘法师塔。据说,玄奘法师塔原来玄奘大法师圆寂后,是安葬在白鹿原的,后来到了唐高宗年代才将玄奘法师的灵骨迁移过来了。当年建筑的护国三教寺玄奘法师塔,不光气场范围大,而且非常庄严肃穆,香火很盛。但由于年年遭到战乱,以及历史的沿革,这个护国三教寺玄奘法师塔,屡次遭到破坏,现如今已经不比当年的盛况,虚云萧古岩见了十分痛心。虚云萧古岩觉得,玄奘法师对传承佛教,起了巨大的作用。玄奘法师从印度取来了真经,就连贝多罗树叶记录的梵文经,都引进中国来,供藏于大慈恩寺。玄奘法师还根据印度的雁塔,在大慈恩寺建筑了大雁塔供人们敬拜。玄奘法师还翻译撰写了许多经书,对丰富和发展中国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虚云萧古岩认为,玄奘法师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这护国三教寺玄奘法师塔应该得到世世代代人的敬重。如今这护国三教寺玄奘法师塔如此破败不堪,虚云萧古岩实在是不忍睹,十分痛心。虚云萧古岩暗暗决定将来他一定想方设法来修缮这个著名的护国三教寺玄奘法师塔。
护国三教寺玄奘法师塔是方形的,共五层,第一层供奉着玄奘法师的坐像。这里还有唐文宗开成四年碑刻《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銘碑》,记述了玄奘法师的生平事迹,记述了玄奘法师三十三年的漂流江海,踏万里烟流云帆,为取经传教,为丰富和发展中国佛教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时候,虚云萧古岩油然而生敬意。
虚云萧古岩十分虔诚敬重地礼拜了玄奘法师,默念了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咒六字真言,并暗暗发誓,一定继承唐三藏玄奘法师的意愿也不辞劳苦,漂洋过海去取经,撰写经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努力,为丰富和发展中国佛教文化做出贡献。
虚云萧古岩十九岁从家中脱逃到鼓山涌泉寺,呆了好多年的山洞,后来经人指点来到龙泉庵,在融镜法师的点化指导下,他下山到各地的大寺院参访学法,修行悟道。虚云萧古岩一路参访礼拜,来到了护国三教寺参访了一些时日,这时间就像白驹过隙,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如今他虚云萧古岩已经几十岁了。
虚云萧古岩深有感触,想到世人说“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话,他都六十多岁了,是该找个悠然宁静的地方去安心修行了。因此,虚云萧古岩想到了终南山。虚云萧古岩听人说过,终南山是历古以来都是哪些国师级的人物隐居的最佳去处,不仅如此,就是那些士大夫也以终南山为他们进退越野的退守的最佳之地。
终南山位居秦岭的中部,巍峨挺拔,幅员广大,气势磅礴,据传那里的气场能够直通人心,就连陶渊明都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去终南山修行是能够修炼成功的。于是虚云萧古岩就伙同觉朗、法师他们一行六人向终南山去了。
虚云萧古岩他们一行六人来到终南山,这秦岭真的是名不虚传,那巍峨的山峰绵延不绝,从终南山的两边一直向远处延展,由清晰逐渐变得模糊,远眺给人有一种原驰蜡象的感觉,气势磅礴,令人心旷神怡。
终南山的地形复杂,山路难行,大凡来这里修行的人,都是自己结茅棚居住。虚云萧古岩他们一行人也都各自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自己选址自己搭建了茅棚,用以居住修行悟道。虚云萧古岩自己选择在半山腰搭建了一个茅棚,准备在这个茅棚里修行历练,体会一下独处之下,陶渊明所描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的感觉。
时间已经接近年底,天上又纷纷扬扬飘下满天大雪,寒风凛冽,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寒冷刺骨。虚云萧古岩就是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独处在茅棚中,拿出芋头来将一个一个的芋头用雪擦拭干净,用雪来烧煮芋头。虚云萧古岩就借着这个机会,盘腿打坐,两手合十,紧闭双眼,口念佛经心静如水地入定修行悟道了。
这时候虚云萧古岩心静如水地超然入定,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锅里烧煮的芋头已经忘的一干二净,连吃饭进食都不知道了。外面大雪压境,天寒地冻,人迹罕至,就连与虚云萧古岩一道来的觉朗、法忍他们几人都在大雪覆盖的自己的茅棚里修行悟道,谁也出不了门,更不能随便走动,山野里非常宁静。
几天以后,虚云萧古岩还是超然入定,心无旁骛,全身心地入定修行,像走火入魔一样,就连虎狼在他的茅棚外的雪地上扒拉吼叫,虚云萧古岩也充耳不闻,不惊不慌,仍然入定修行悟道,似睡非睡,口中默念佛经,默念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咒的六字真言。
年初一那天,觉朗、法忍他们几人一道来虚云萧古岩的茅棚贺岁,走到虚云萧古岩的茅棚外,看见那里的雪地上被虎狼打闹扒拉得一塌糊涂,大家吃了一惊,担心虚云萧古岩被虎狼吃了或是叼走了。他们急忙走进虚云萧古岩的茅棚,竟然发现虚云萧古岩安然无恙地闭目打坐在那儿禅定,他们的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地。他们急忙把虚云萧古岩叫醒。虚云萧古岩这才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看着觉朗、法忍他们几人。
觉朗问道:“你吃饭吗?”
“尚未。”虚云萧古岩仍然有气无力地说。
法忍法师见虚云萧古岩气息奄奄的,没有精气神,就去揭开锅,发展锅里面的芋头,已经发硬发黑,知道他已经有多天没有吃饭进食了,扳扳指头算算也有十来天了,知道他是一直打坐在地上禅定,像走火入魔了。虚云萧古岩是怎么挺过来的,倒让法忍他们几人闹糊涂了,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他们心想,这多天不吃不进食,是要饿死人的,可他竟然还有气息,还可以救药。于是法忍法师和法性法师两人就急忙找些芋头,用白雪一个一个的擦拭干净,放到锅里煮了,给虚云萧古岩吃。虚云萧古岩狼吞虎咽,吃了刚煮熟的芋头,才有了一些力气。
觉朗不无关系地说;“虚云禅师,你这样不吃不进食,这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不饿死了?”
法忍法师说:“我们再不来,他恐怕就没命了。”
虚云萧古岩感激地说:“上两次遭难是文吉救治了他,这回是你们救了我,谢谢你们了。”
法忍法师想,什么文吉?还不是文殊菩萨,算你虚云萧古岩的运气好,福分大,于是说:“我们不是菩萨,你不用谢。”
自此以后,他们一行六人在终南山的茅棚里修行悟道,念经学法两年。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