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身带伤残思学子,别开生面课一堂
高杨的脚踝扭伤,贴了几张膏药就逐渐好转起来了,他能下床着地了。虽然他走路还一拐一拐的,但不管怎么样他能撑得住一百多斤重的身子了。
他从卧室走到客厅,又从客厅步人厨房。他感觉还不错,于是闲不住了想去上课了。
梅晓梅知道他想去上课,阻止他说:“你走路还一瘸一拐的,体息几天再说。”
“我闲得难受……那么多学生还在等着我,期盼我去上课呢!”高杨坚决不从。
高杨由夫人梅晓梅搀扶着来到了办公室、老师们都围了上来问长问短,大家都非常关心高杨。他们打量着高杨,只见高杨还是留着平顶头,穿一件黑色西服,没有系领带。高杨认为这样的打扮简单方便。每天起床后,牙一刷,脸一洗,西服一套,头一抹,完事了,痛快利索极了。高杨脸上虽然还留有擦伤的痕迹,然而眉字间却透着一股正气。
老成持重的管胜友老师关心地问:“高老师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没事的。”高杨挺了挺腰,拍了拍手,自信地笑着说。
“没事就好,万幸万幸!”管胜友老师放心地说。
梅晓梅插话说:“他命大着呢!他都死几回啦,阎王爷都不收他。”
大家都嬉笑着说:“阎王爷只收坏人!”
高杨很风趣地说:“我叫高杨,同杨柳树一样生命力顽强,没那么容易死。”
大家又说笑了一会儿。夫人梅晓梅说:“高杨闲不住了,要去上课了。”
老师们都劝高杨再休息调养些日子,等完全康复了再上课,高杨坚持要上课。
李明说:“高老师你尽管放心,你的课我全承包啦!到时候请我喝杯酒就行了。”
高杨说:“酒照喝,课还是我上吧,我实在闲得难过。”
老师们没有再说什么,高杨拿了课本,端了粉笔盒早早地去了教室。
高杨出现在讲台上,学生们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一起鼓掌欢迎,掌声雷鸣般的响着。
高杨老师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谢意,举手示意同学们坐下,同学们又齐刷刷地坐了下去。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双双如饥似的眼睛注视着高杨老师,同学们那种求知的欲望使高杨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责任之重大,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潜移默化地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高杨想只有把课上好,讲深讲透,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高杨扫视了一下全班学生说:“今天我们着重进行朗读教学。朗读好了,课文内容就理解一半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如果熟读文章三百篇或是三千篇,还能不会写文章吗?”
同学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他们非常爱听高杨老师的朗读,因为高老师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他能随着文中人物情绪的波动而波动,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读到高兴处声音亢奋,表情欣喜;读到悲伤处声音低沉,表情凄婉。把听者带进角色,如亲临其境。
课上他读的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他把华大妈对儿子病的担惊受怕,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小栓奄奄一息的情态演化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他把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的路上满怀希望的心情以及买药时的神秘行动和给小栓吃药时的矛盾心理演绎得绘声绘色。通过朗读,他感染了学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已经获得了不浅的了解。
接着高杨老师与同学们互动,启发学生把《药》一文的明暗两条线索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高杨老师问:“这篇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什么?”
同学们回答:“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
高杨老师说:“华老栓买药煎药,给儿子吃药,这是一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呢?”
同学们面面相觑,没有回答
高杨老师微笑着,非常亲和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慢慢启发,引导出正确的答案:夏瑜为革命献身——夏瑜革命,被告发、被抓、被杀,这就是一条暗线。
理清了课文的明暗两条线索,高杨老师把话锋一转,问道:你们对华老栓这个人物怎么评价?”
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华老栓不幸死了儿子,可怜可悲;有的说华老栓愚昧无知,人血馒头治不了病,他偏要买人血馒头;有的说华老栓麻木不仁,革命者的血,他竟然拿来当药给儿子治病;还有的说华老栓自私,对革命不理解,才会买革命者的鲜血染红的谩头给儿子治病……
高杨老师认为,同学们说的都对,但都不完整。他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了“衰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作了总结。他说,把大家说的归结起来就是完整正确的答案。儿子小栓的死,的确是华老栓的不幸可悲可叹,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小栓治病,加速了儿子的死亡,可见其愚味无知,而且这血是为华老栓一样的百姓争取民主自由、摆脱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的革命者的血,你能买来治病吗?可见其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对华老栓的愚味和麻木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予以否定和批判。但这是长期受封建统治和封建压迫所致,归根结底还是封建制度的罪恶。
“夏瑜应该起来革命,为了推翻封建制度,夏瑜革命革得好。”高杨接着问学生,“你们看鲁迅先生对革命者夏瑜持什么态度呢?”
高杨让学生考虑片刻,接着带着学生回顾课文的有关内容。夏瑜在牢房劝牢头造反、夏瑜就义时的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夏瑜坟上出现的花环等等,高杨问学生:“这些描写表明了作者对革命者夏瑜的怎样的态度呢?”
同学们大声说:“对革命者的肯定和赞扬,赞扬夏瑜对革命的执著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 夏瑜坟上的花环告诉我们,夏瑜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永垂不朽,人们会永记不忘的!”高杨补充后,又把话锋一转说,“我再问问大家,鲁迅先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没有提出善意的批评或者说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同学们窃窃私语,互相讨论、探求答案,可是谁也没有贸然回答问题。
高杨见没有同学回答问题便启发大家: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这人血是革命者夏瑜的血,也能买、能治病?可见华老栓麻木不仁得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对革命的不理解所导致的。再说夏瑜劝牢头造反,红眼睛阿义不理解,反而说夏瑜“疯了”,夏瑜被砍头示众,群众伸长脖子做看客;华大妈上坟,见夏瑜坟上有花环,而儿子小栓坟上却没有而感到迟疑。这些都表明他们精神麻木,说明他们对革命的不理解,他们不理解革命就谈不上支持革命。
高杨老师进一步问:“他们为什么不理解、不支持革命呢?”
有同学回答:“资产阶级搞革命没有发动群众。”
高杨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说:“这正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致命弱点——没有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革命,怎能不失败呢?”
同学们恍然大悟,会心地笑了。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结束了。
同学们又一次齐刷刷地站起来,并长时间地鼓掌欢送高杨老师。一个高个子学生上前搀扶着高杨老师,回到了办公室。
上一篇: 冬天锻炼
下一篇: 第十八章:高杨专心批作业,思发拜访假忏悔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