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分类下共有3815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文章 其他
- 43-智慧的灯-正文83~84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3
-
摘 要: 六、“制多山部”、“西山部”、“北山部”——此三部是由大众部分出的。《宗轮论述记》说:“佛灭二百年后,有外道大天(案达罗派代表人物)在大众部出家,与彼僧重详五事,因兹乘诤分为三部。”据圣...
- 42-智慧的灯-正文81~82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3
-
摘 要: 含经》,成为佛教的最基本经典;3、出家人以乞食为生,注重自身修行实践。修行者之间,和合一味、平等生活。至佛灭200年后,佛教才逐渐被宗教化。 第四节...
- 41-智慧的灯-正文79~80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3
-
摘 要: “道”二谛是出世间法。下面说“灭”、“道”二谛。 三、关于“灭”谛——灭谛,是佛教出世间法最高的理想目标,即成就“涅槃”。在原始佛教理论中,涅槃是熄灭了一切烦恼,从而超越生死轮回,不受后...
- 40-智慧的灯-正文77~78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2
-
摘 要: 备“名色”(名,指受想行识四蕴;色,指胚胎),于是,在母胎中逐渐具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这情形,佛教称“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因为六根有入尘作用(入,接触的意思;尘...
- 39-智慧的灯-正文75~76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2
-
摘 要: 槃寂静”学说,即三法印学说。但核心内容都是讲世间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而佛教的全部学说,基本上是围绕这个核心思想展开的,这个核心思想又集中凝聚在“四谛”说中。其中“苦”“集”两谛是说明...
- 38-智慧的灯-正文73~74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2
-
摘 要: 理各部派对佛法的诠释异议,交由大家讨论批判、论决正义,然后编辑成《论事》一书。佛教经典结集至此,《经》、《律》二藏可算完备,《论》藏亦初步成形。但第三次结集之后,佛教的东方系“大众部”和...
- 37-智慧的灯-正文71~72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2
-
摘 要: 集历时7个月,史称“王舍城结集”,又称“五百结集”。第一次结集结束后,由于本次结集是以大迦叶为首的少数比丘结集,未参与结集的比丘为大多数,当时就有不少异议,例如来自南方的富兰那尊者就提出...
- 36-智慧的灯-正文69~70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2
-
摘 要: 在家乡尼拘律林随缘说教了三个多月,感化了不少王宫贵族信奉佛教。三个月后,释迦佛便到外地传教度化去了。释迦佛成道后第五年,接到父亲病危消息,再一次回到了父亲身边。数日后,净饭王离开了人世,...
- 35-智慧的灯-正文67~68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2
-
摘 要: 修苦行,日食一麻,甚至七日食一麻。经过6年的苦行,他的肉体受到严重的摧残,险些丧命。后来接受了牧女波罗给的乳糜供养,气血慢慢复苏,再经过正常饮食后恢复了体力。太子体会到苦行仍然觉悟不到真...
- 34-智慧的灯-正文65~66页
- 发布:南山草人 日期:07-21
-
摘 要: 第二章 略说印度原始佛教佛教自佛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至部派未分前一味和合,史称“一味佛教”。这时期称原始佛教时期,故亦称“原始佛教”,而原始佛教大约历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