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誓言
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
无论至于何处,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
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
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 题记
神圣的誓言
谢会长
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入重庆高等医药专科学校中医专业,成为首批学生。1980年毕业后,分配至重庆市合川区太和中心卫生院。初在中医内科坐诊,1983至1985年间,先后于合川区人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进修西医内科各一年。后返回太和中心卫生院,负责中西医结合住院部工作。2012年退休后,受聘于合川区合州医院和宏仁医院中医科专家门诊。行医数十年,诸多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牙痛: 40年前,原太和铁工厂职工黄××,因剧烈牙痛,在外服药、打针无效,故以双手捧腮,呼号着奔入我院,检查患者牙龈红肿,舌体肿大不能回缩于口腔。经我处方服中药3剂,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发。不久我在江津地区的《农民之友报》上发表“牙痛的治疗” 一文,陆续收到各地索方信件20余封。其中荣昌县城关有一患者,女,50余岁,因牙龈肿痛溃烂,痛不欲生,且常于发作时出现晕厥。辗转重庆多家医院诊治未明,疗效不显。其家人来信详述病情并求方。经我仔细辩证,酌选方药,患者服用中药十余剂后终获痊愈。母女感激万分,欲专程来院致谢。我当时回信说:“我是一个才参加工作没几年的普普通通的年轻医生,能够治好你妈妈的病,我心里也感到万分高兴!但治病救人本是医生的天职,不用专程前来登门感谢。如果你们真要表达谢意的话,请帮我介绍几个病人来就可以了” !此后,果然有潼南、铜梁、壁山等县的患者到我处诊治牙痛,据他们说都是荣昌的亲戚或朋友介绍来的,且经治疗后都反映效果良好!
腹痛: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中医治疗腹痛,只要辨证准确,往往可获良效。曾治一例阑尾炎(中医称“肠痈”,多需手术):患者杨××,男,83岁(其孙时仼太和镇隆兴兽医站站长)。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畏寒发热、恶心呕吐2天,于1996年11月19日收入我院外科住院治疗。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心肺(-),腹部膨隆,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诊为“急性阑尾炎” 。经输液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一日,腹痛稍缓,但膨隆更甚。行右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出米黄色脓液3毫升,确认阑尾穿孔。因患者拒绝手术,外科乃邀我会诊。经我处方中药2剂,服后矢气频频,日解黑色溏便六、七次,腹痛腹胀大减。原方加减又服1剂,症状消失,唯感气短,便时有坠胀感,继以健脾益气法续服3剂而愈。该病例后被我整理成文章,发表于<<四川中医>>杂志1998年第7期、成都中医学院《学习通讯》杂志1999年第1期。2002年又与其它几个病案归类成一篇专业论文,在《黑龙江中医药》杂志发表,同时在全国中医方药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交流,并获论文证书; 同年合川区卫生局和合川区中医学会主办的《合川中医》杂志第2期征稿,我又把这篇文章交到了卫生局。当时因《合川中医》杂志编委中有几个专家对该文“肠痈” 一段的疗效产生质疑,故致函太和中心卫生院,要求出具证明材料。我立即电话联系隆兴兽医站,被告之杨站长正在太和区开会。当我找到杨站长并说明来意后,他感到非常高兴,说他爷爷治愈后回到隆兴镇,经常在街上对别人说:“我那年得了阑尾炎,都被按到手术台上了,我想自己都是80多岁的人了,坚决不开刀!后来是太和医院的谢医生给我开几付中药吃后就治好了,我孙子几次给他塞红包他都不收” !他并且很快写好证明材料,《合川中医》杂志也最终釆用了这篇文章。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2000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患者刘××,女,76岁。门诊以“心累8年,间歇性水肿2年,复发加重3天”,诊断为“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收入我科。入院时精神萎靡,呈慢性危重病容。神清,语音低微,轻度唇绀。颈不阻,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性罗音。心率66次/分,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双下肢重度水肿。患者经过纠正心衰和对症支持治疗四天后,症状明显缓解。自觉心累好转,查体见精神较佳,唇绀消失,言语清晰。心率74次/分,心音低钝,律齐无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患者对我说: 她老伴已去世多年,膝下有两子一女。长子公务繁忙,次子经营生意,女儿远嫁。感激我每天抽出时间去给她打开水,给她分药和看着她服药,这才使她的病好得这么快,称我“比亲儿子还亲”!我对她说:婆婆你不要这么说,你的儿子和女儿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各自的事,不能经常来医院陪你你也应该理解。至于我能经常抽空来帮你作一点事情,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应尽之责,你千万不要放在心里去。其实看到你们在住院期间病情一天比-天好转,我们当医生的比谁都高兴呢!刘××久久地看着我,最后才向我点点头。
次日查房,告知其下午可带药出院。刘××看到病房没有其它人,拉着我的手悄悄地说:“谢医生你别忙着走,我要给你说一件事情”!我感到非常奇怪,说:“婆婆,你要给我说什么事情”?她松开抓我的手,慢慢解开自己的外衣和棉袄,从贴身衣服里取出一个折叠的黑色小布包,一层又一层地打开,在第四层露出一叠人民币,我看到有一张十元,一张五元,另外还有几张一元。她抓起就要往我工作服口袋塞。边塞边说:“谢医生,谢谢你,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大吃一惊,连忙退后两步,对她说:“婆婆,你千万不要这样做!我们当医生的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行业规范也绝不允许我们收受病人钱财,你这是要让我犯错误呀”!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回医生办公室了。下午我故意调休,听说是在她输完液后,由其二儿子来办理出院手续并接她回去的。
这件事过去几个月后,当我休假去一个超市购物时,身旁的一个中年人听到营业员在喊我谢医生,他马上问我:“请问,你就是太和中心卫生院的那个谢会长医生吗”?在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后,他连连说:“谢谢你,谢谢你,上次我妈妈来住院,我因工作忙脱不了身,全靠你无微不至的关照,才使我妈妈的病情恢复得那么快那么好!你不但医术好,医德更好,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我对他说:“你过奖了,我只是尽了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而已”!
脑溢血:太和镇五居委会65岁的高××、石岭村9社46岁的丁××,两人均患“脑溢血”,入院后分别昏迷7天和8天,经我和妻子杨徳敏(她是本院门诊心脑血管专家)昼夜抢救,两人都脱离了危险,神志恢复了正常,但却留下了半侧肢体瘫痪,不能行走的后遗症。我又和妻子一道,每日两次搀扶患者,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作肢体功能训练,这样一直坚持了20多天,最终使这两例患者得以康复。后来这两个患者的家属多次邀请我们外出聚餐和到乡下钓鱼,都被我们婉拒了。
肝癌:1996年,我科收治了一例晚期肝癌患者。入院时形体消瘦,呈慢性危重病容。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前胸可见散在蜘蛛痣。心肺(-),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8cm,质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固定无移动,叩痛呈阳性。脾脏肋下3cm,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性情抑郁,从不主动说话。于是我就在每天下午抽时间去和他聊天。几天后,他终于断断续续地向我讲述了他们家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他父母和两个弟弟都在家务农,么妹从七十年代起就到重庆去当保姆,有一些积蓄后,就背着一个小烟柜到街头巷尾躲着城管卖香烟。几年后就搞了一个小超市。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他妹妹目前在重庆已拥有八家大型超市,总部就设在杨家坪。他先是在部队当了两年兵,退伍后就在妹妹的超市里当保安,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几个月前因出现皮肤黄染,右下腹痛,在重医附一院诊断为肝癌晚期后,他妹妹立即把他送到上海的-家三甲医院,准备花50万元为他換肝。但院方表示目前在国内该项技术尚不成熟,术后生存率低,因此只好放弃。最后兄妹几人经过商量,决定还是把他送回老家慢慢调养,所以才选择到我院来住院治疗。我非常同情他的遭遇,试图安慰他,于是就给他讲了一个在网上看到的故事:辽宁的老张从单位退休不到半年,在例行体检时确诊为肝癌。他对自己说:与其焦虑痛苦地活着,还不如快快乐乐地潇洒一把!于是取出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用半年时间,到八、九个国家去旅游。回国后到医院一复查,差一点惊掉了医生的下巴:他右下腹的肝脏肿块竟然完全消失了。医生们都认为这完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我对他说:你如果也保持良好的心态,说不定那样的奇迹也会在你身上发生!
他静静地听我讲完,对我说:“谢医生,你确实是一个好医生!我知道你是在安慰我,我也明白那样的奇迹不可能在我身上发生,但我现在真的感到心情舒畅多了,谢谢你”!他在枕头旁边的皮包里抽出两张百元卷,对我说:“谢医生,这点钱你拿去卖两包烟吧”!他见我坚决不收,急得要从病床上坐起来。我见状只好把他按住让他不要动,同时说“好吧,我就收下了”!他这才平静下来。
走出病房后,我立即到了医院办公室,向院办主任讲述了事情经过,并请她将这两百元充进患者住院预交款中,再让患者家属知晓此事,让他们在办理了出院手续以后才告诉患者本人,以免造成患者情绪波动加重病情。
在我管理住院部期间,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几次类似的事情。对于那些实在推不掉的,都是采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连续几年都要由院办到收费室去向我的患者退回400——600多元钱:另外在2013年,那时我已退休到合州医院上班。有一天从门诊放射科路过时,看到窗外地下有一个小的蓝色束口钱包,当时四周无人,我马上捡起钱包,向着科室内的两个放射科医生大声说:你们都过来,看看这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当我们打开钱包,发现里面装了一叠百元大钞,整整有1000元,我马上交到了院办,当各科在笫二天早查房时公布了失物启事后,马上就有一个妇产科住院部的家属去领回了钱包,并请求院领导表扬拾金不昧的医生。我也因此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先后收到了患者送来的十几面锦旗。
面瘫:病例一 1996年,合川区隆兴镇副镇长张××,乘摩托赴太和区开会途中,突发口眼歪斜,言语含混,立即至我处就诊。经予以面瘫六穴组合治疗,半小时后完全康复。患者后来几次邀请我外出聚餐,均被我婉拒;
病例二谢××,女,42岁,合川三庙人。左侧口眼歪斜九年余,辗转合川区人民医院、北碚区第九人民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广东省第三人民医院等门诊或住院治疗,效果不显。后听合川亲戚提及太和中心卫生院谢医生已经治愈了几十个面瘫患者,遂辞工返乡,由亲戚陪伴到太和去找我。而当时我已在合川宏仁医院上班,她随后就在该院中医科专家门诊找到了我。我对她说:我现在除了亲戚朋友们外,已经很少给别人作针灸治疗了。我们医院有专门的理疗科,你干脆去找他们吧!但患者说:谢老师,我这次从广东辞工回到家乡,就是专门来找你给我医病的!我9年来已先后到过多家省市级大医院,他们都没有把我医好,难道我还会相信你们医院理疗科的医生吗?我看她急得快哭了,只好答应给她治疗。
刻诊:左侧口眼中、重度歪斜,左侧面部皮肤触觉消失+++,左眼视力0.2。右侧正常。
立即予以中医面瘫方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同时给予面瘫六穴组合电针治疗,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经电针治疗12次、服用中药15剂后,口眼歪斜已恢复90%,左侧视力已从原来的0.2恢复至0.6。
约半月后,患者又到我科室来,非常高兴地对我说,她马上又要到广东去打工了,临走前特地来向我告别,并订做了一面锦旗送给我。
我对她说:“你这次可把我给害惨了:医院的医务科刚才来人找我谈话,说有人告发我私自给你扎银针,收了患者的黑钱,现在我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哪里还敢收你送来的锦旗”?
患者马上就急哭了,说:“那些人哪得那么不讲道理?不行,我要去找你们院长评评理去”!
过了约40分钟,患者回到科室对我说:“谢老师,你不要担心,我到院办后,是胡院长亲自接待的我。我对他说:我的面瘫9年来在很多家大医院都没医好,这次是专门从广东回到合川来找你治疗的。我还给胡院长说:你那台电针治疗仪是你儿子给你买的,给我扎了12天电针,没收我一分钱就把我基本治好了,我给你送红包你也不收!我要感激谢老师一辈子,所以特地做了一面锦旗送给你”!“胡院长说:他现在已经知道事情原委了,不但不会批评你,还将在下次职工大会上对你给予表扬,并把锦旗转交给你”!
我认为,我们所有的医生,都应该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自己的座右铭,视患者为亲人,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医生”这个光荣称号,才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誓言之下,医者仁心的温度
——读谢会长《神圣的誓言》
阿岩
开头引用庄严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结尾呼应这份神圣的承诺,谢会长的这篇文章,不是一篇精心雕琢的小说,而是一位老医生数十年行医生涯的朴实回响。它像一本泛黄的病历记录,一页页翻开的,是真实的病例、鲜活的患者,以及一个医者用行动践行的“为病家谋幸福”的初心。读罢全文,最深的感触是:原来“医者仁心”四个字,并非悬在空中的口号,它就蕴藏在这日常诊疗的点滴温暖与坚守之中。
文章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真实与温度。谢会长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近乎口语的叙述,带我们走进了他的诊室和病房。我们看到了捧腮呼号奔来的牙痛工人,看到了八十高龄拒做手术的倔强老人,看到了孤寂住院渴望关怀的老婆婆,也看到了身患绝症、心绪低沉的肝癌患者。这些不是文学形象,而是他真实救治过的人。他讲述如何用中药三剂解决顽疾牙痛,如何用古方化解肠痈危机免去耄耋老人开刀之苦,又如何搀扶脑溢血后遗症患者一步步重获行走能力。每一个病例,都闪烁着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光芒,更传递着医生对患者疾苦的深切体察和全力以赴。医术的精湛令人赞叹,但更打动人的,是那份设身处地的关怀——为孤寡老人打开水、分药、看着她服下,像亲人一样陪伴;与绝望的肝癌患者聊天,用“奇迹”的故事带去一丝慰藉,哪怕明知安慰的成分更多。
然而,文章更核心、更耀眼的光芒,在于谢会长对医德近乎固执的坚守,这构成了全文最坚实的精神骨架。通篇读下来,“拒收红包”的情节反复出现,几乎成了他职业生涯的“标准动作”。面对刘婆婆从贴身衣物里掏出的、带着体温的零散钞票,他“大吃一惊,连忙退后”,语气坚决,唯恐触碰职业红线;面对肝癌患者塞来的“买烟钱”,他表面收下安抚情绪,转身就上交院办,悄悄充进患者的住院费里。这不仅是廉洁,更是对患者经济状况的体恤和对医患关系纯洁性的维护。他婉拒患者家属的宴请、钓鱼邀约,甚至婉拒了代表荣誉的锦旗(虽然后来院方认可)。他的逻辑异常朴素:“治病救人本是医生的天职”,“行业规范绝不允许”,“这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应尽之责”。这种“理所当然”式的道德自觉,正是希波克拉底誓言最生动的注脚。那句“如果你们真要表达谢意的话,请帮我介绍几个病人来就可以了”,朴实得近乎天真,却道尽了医者最本真的愿望:用医术帮助更多人。
这份坚守并非没有困扰。当治愈的患者送来锦旗,却被误解为“私自扎针收黑钱”时,他的委屈(“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是真实的。但最终,患者的据理力争和院长的明察秋毫,让这份清白与善意得以彰显。这个插曲,恰恰反衬出在复杂现实中坚持原则的可贵与不易。而他拾金不昧(捡到千元钱包上交)的行为,看似与医术无关,却完美诠释了其人格的底色——诚信与无私,这正是良好医德的基石。
谢会长的文字,没有刻意煽情,却处处流露真情。他记得患者的姓名、病情细节,记得他们的感激之语,也记得自己行医之初那份“普普通通的年轻医生”的谦卑。这份真诚的叙述,让誓言不再冰冷,让医德有了血肉的温度。他总结道:“视患者为亲人,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这绝非空谈,而是他用一生实践的信条。
在当下,当医患关系有时成为敏感话题时,谢会长的《神圣的誓言》犹如一股清泉。它提醒我们,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最高明的医术,永远包裹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关爱;最值得尊敬的医者,必定是将那古老的誓言,化作了日复一日的仁心仁术。谢会长的故事,就是一部用行动写就的、关于责任、良知与温暖的“医者传记”,读之令人心生敬意,也让我们对“白衣天使”的内涵,有了更温暖、更坚实的理解。
作者简介
谢会长,笔名倚天剑。合川区作家协会会员,合川区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员,副主任医师。自幼酷爱文学,尤喜诗词。平素写作以“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为宗旨,坚信“若要作品感动别人,首先必须感动自己”。曾主持编辑医院院刋15年,先后在国家级、省市级(包括台湾)医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9篇,在其他报刋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在《合川卫生与健康》杂志、《合川报》等刋物以及《归荑诗刋》、《黃河文创》、《世界经典文学夽萃》、《中原诗文》发表诗词80余首。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