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赋
作者‖李中旺
于历史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华夏大地的西北一隅,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红色光芒。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穿越历史的风云,静静伫立在岁月长河中,深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每一次踏入,都仿佛是与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忆往昔:峥嵘岁月铸就辉煌丰碑
1936 年,中华大地被阴霾笼罩,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然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如钢铁巨流,在漫漫征途中冲破重重封锁,跨越千山万水。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为帆,无畏的勇气为桨,在会宁这片热土上胜利会师。这一历史性时刻,如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征途,标志着万里长征取得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筑牢了坚实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明确方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燃起希望曙光。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应运而生,它承载着红军将士的热血与汗水、信念与坚持,是那段峥嵘岁月的鲜活见证。踏入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眼前浮现出红军将士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场景。他们用生命诠释忠诚与担当,用热血铸就不朽丰碑,其精神如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天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观今朝:宏伟建筑彰显非凡风采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将仿古与现代建筑风格完美融合。它以会师塔为中心,会师楼为参照,坐落于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左侧,与会师纪念塔、会师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宛如三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片神圣土地和不朽历史。其主体为二层、局部三层、半地下式框架结构,宽达 70 米,寓意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表达了后人对红军长征胜利的美好纪念与深深祝福。
走进纪念馆,宽敞明亮的展厅、精心布置的陈列,无不彰显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从序厅的大型人物立体群雕《会宁大会师的决策者和指挥者》,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仿佛将我们带回到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关键时刻,让我们看到决策者们的担当与勇气;到大型壁毯《万水千山》,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纹理,让我们感受到红军战士在漫漫征途中跨越的千山万水,体会到他们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置身于伟大历史时刻,真切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赏珍品:历史遗物诉说衷肠衷情
纪念馆内珍藏着 1550 件藏品,其中珍贵文物多达 118 件。这些文物是历史的使者,带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往事。
“热烈庆祝红军大会合”的标语牌,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清晰可辨。1936 年 10 月,红军到达会宁,在店铺门板上写下这振奋人心的标语。这块木头标语牌承载着红军将士的喜悦与自豪,见证了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伟大时刻。如今,它被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成为那段历史的珍贵见证,让我们在触摸它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文庙供桌,造于明代,1936 年 10 月 10 日傍晚,红军在文庙大成殿内举行红军会师联欢会,徐向前、陈赓等红军领导人站在用门板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摆着这张文庙大成殿的供桌,发表了激情澎湃的讲话,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央贺电。那一刻,供桌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下红军将士的团结与奋进。2000 年 8 月 3 日,它被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感受那段历史的震撼。
那张红军党员登记表,记录着湖北黄安籍红军战士李道存的家庭历史情况。红军撤离会宁后,国民党部队时常搜捕,周大勇的母亲机智地将纸张剪成枕头式样,装在枕头套内保存起来。直到 1995 年清明节前后,周大勇在母亲的枕头套内发现了这张“党员登记表”,并在 1996 年 10 月纪念红军会宁会师 60 周年大庆时,将其捐赠给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2000 年 8 月 3 日,这张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登记表被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成为研究红军历史的重要资料,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的坚定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会宁县苏维埃政府”门匾和印章,也是纪念馆中的珍贵文物。1936 年 10 月红军会宁会师时,建立了红色政权,“会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冯青选当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武汉当选副主席。当时制作政府门牌缺少木板,县城戏楼老板踊跃捐出戏楼楹联木牌制作成“会宁县苏维埃政府”门牌。红军撤离会宁后,国民党对县城进行大搜捕,当地老百姓将这块门牌藏到文庙里,直至 1986 年 5 月被发现,后由会宁县文化馆收藏,1990 年 7 月拨交给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这些文物见证了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见证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赞展览:多元形式展现独特魅力
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独特,宛如一场精彩纷呈的历史盛宴。2006 年布展时,上下两层展厅分为三个单元,各单元按红一、二、四方面军不同长征路线,以丰富的图片、基本完整的实物、仿真的故事场景为主体,辅以多种声光电多媒体手段,完整反映了红军光辉的战斗历程,生动再现了会宁会师的壮阔场景。
2016 年布展全面升级,分为序厅,各路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甘,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红色热土四个部分。陈展内容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创作,以详实的史料、图片、实物、艺术品、沙盘、雕塑为主体,以电动图表、触摸屏和声光电多媒体技术为手段,共设计大型景观、幻影成像 6 座、雕塑 2 座,展出图片 430 余幅、电文史料 107 幅、图表 58 幅,展出实物 200 余件、艺术品 28 幅、模型 2 个、多媒体显示屏 3 个,电子触摸屏 5 个。此次布展采用新的陈展手段共 15 项,采用大型多媒体互动技术创作的情景再现场景《三大主力会师》,展示面积约为 100 平方米,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三大主力会师的胜利场景。同时,在纪念馆楼梯间增加了《过雪山》《到延安》等实体场景,序厅的大型壁毯《万水千山》,运用绚丽的色彩和现代的纤维艺术结合毛主席的《长征》诗句,诠释了红军所走过的艰难历程。这些展览形式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
颂精神:红色基因代代永传承
伟大的长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形成了彪炳千秋的伟大长征精神。这是*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作为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宣传、弘扬、传承红军长征会师精神的职责使命。它宛如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为人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又似一座巍峨的山峰,激励着人们不断攀登、超越。
2019 年根据中央要求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布展面积 1000 平方米,展陈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特色与创新更加鲜明突出。改造后的展馆分为六大主题单元,序厅概述长征廉政精神,让参观者感受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信念启远征”展示红军理想信念与长征精神,让参观者体会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铁纪如山铸军魂”则体现了红军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国内所有红色力量大团结,凝聚在党中央周围,围绕核心,向党看齐,形成一个拳头,这正是会师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一座精神的殿堂。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汲取奋进的力量,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赋
煌煌圣殿,熠熠华光。矗于西北,耀若星芒。忆昔长征,风云激荡。三军会此,浩气盈苍。铁流滚滚,破雾穿霓;赤帜飘飘,指路引航。会宁热土,烽火弥彰。血凝沃野,功勒青章。今临斯地,情思激昂。
观其馆貌,巧构琳琅。融古开新,势若鹏翔。会师塔耸,直插穹苍;会师楼雄,俯瞰八方。三足鼎峙,护佑梓桑;三层叠构,寓意深长。框架巍峨,地宫半藏。展厅宏阔,史韵流芳。群雕栩栩,决策者颜堂;壁毯煌煌,征途苍茫。
至若珍藏,璀璨琳琅。标语牌存,字字铿锵。如金石刻,志在兴邦。文庙供桌,明制流芳。木纹斑驳,岁月留彰。党员登记,赤胆遗章。苏维埃印,政权初创。门匾犹在,戏楼木梁。百姓护持,历劫无伤。此皆瑰宝,精神永扬。
且夫展陈,妙构琳琅。图景相映,声光共畅。情景仿真,若临战场。雪山肃穆,草地茫茫。多媒体动,历史重光。观众沉醉,时空越翔。廉政教化,清风浩荡。会师精神,永励贤良。
长征伟业,磐石之坚。险阻重重,铸就鸿篇。红军将士,信念如磐。抛颅洒血,为国纾难。今逢盛世,吾辈当先。承其遗志,勇往直前。弘扬正气,破浪扬帆。会宁纪念,灯塔高悬。红色基因,代代绵延。
嗟乎!斯馆巍巍,史韵霏霏。见证兴衰,启迪贤归。长征精神,如日昭晖。吾侪铭记,初心莫违。再踏新程,续写丰碑。会宁圣地,永耀光辉!
诗曰:
宝殿琉璃烁紫光,秦关河岳载奇章。
会师塔锁三江涌,聚义楼吞孤月芒。
赤帜扪峰云灿烂,丹书啮石字飞扬。
残灯照册烽烟散,锈刃凝秋剑气长。
又曰:
圣殿巍巍映旭光,雄图馆里溯辉煌。
会师塔若云霄汉,欢聚楼宜星斗郎。
赤帜标牌擎日月,丹忱供案刻沧桑。
长征浩气惊寰宇,红色薪传永发扬。
李中旺:甘肃人,高级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中国作家网、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诗词学会会员。文化网副总编,《中国文化期刊》主编、《甘肃诗赋》、《太白集锦》、《中华诗赋集锦》《白银市中鹏诗词文化研究中心》《长青诗词白银分社》创始人、总编。曾任文化网一二届建党百年全国诗词楹联大赛总评委,多种报刊和各大网络媒体平台发表作品万余首/篇,出版个人专辑《中旺诗选》、《中国文化期刊第三期律诗六百首》并获奖多次。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