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小说连载第一十四章)
第一十四章、贺德宏之死
贺德宏浑浑噩噩地离开了茶馆,他的脚步踉跄,心神不宁。他的内心充满了悔恨与怨恨的交织,如同一团乱麻,难以理清。他悔恨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让原本温馨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他怨恨巫天福的无情举证,让自己的父亲和杨理陷入牢狱,也让自己和妻儿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此外,他还对杨理充满了愤怒与厌恶,认为是她教唆自己使用烈性春药,让自己无端陷于牢狱之灾,是她把花柳病传染给自己,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遭受了如此大的痛苦和折磨。
这些复杂的情绪如同一个魔咒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几乎窒息。在各种压力之下,贺德宏的理智逐渐崩溃,他变得疯狂而偏执。他决定要报复巫天福和杨理,让这两个将自己家庭推向深渊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年因为巫天福认罪态度诚恳,且并未对张继造成实质性伤害,警察决定不对其实施收监,而是让他戴罪立功,协助抓捕贺建与杨理,贺建和杨理被抓捕归案后,巫天福又当面作证,让贺建与杨理认罪伏法,所以结案之后,就直接将他无罪释放。这一切都让贺德宏对巫天福的恨意更加深重。
其实,对于巫天福来说,杨理入狱也让他伤心了很久,毕竟他们很多年前就一直在一起了,虽然身份复杂,但内心里还是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如今杨理入狱,巫天福也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无奈。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去租界了,那里的老主顾一直在找他,虽然别人未必会把他看得上眼,但是如果被抓到了,那他一定会遭受严厉的惩罚。而汉口也似乎不再欢迎他,毕竟当年他就因为某些行为被人称为汉奸。他能想到的就是暂时到武昌码头去做装卸工,先找到一个暂时容身的地方混口饭吃。
现在这样的困境中,贺德宏和巫天福的命运似乎走向了相同的方向。但是贺德宏心中的复仇之火却越烧越旺,他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巫天福,实施他的报复计划。
不管怎样,只要活着,总是要吃喝拉撒的生存下来。巫天福决定先到汉口码头,去那里做装卸工,他想着老高也在那边工作,至少还有个照应。
汉口码头位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码头周边,江面波光粼粼,船只往来频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上风景线。远处的江汉关钟楼巍峨耸立,成为汉口的地标性建筑。码头附近的街道狭窄而拥挤,两旁商铺林立,各种招牌、幌子随风飘扬,热闹非凡。
巫天福历经周折来到了汉口码头,他的心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仿佛怀揣着一种既忐忑又坚定的复杂情绪。眼前的汉口码头上,繁忙有序,那些装卸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显得那样唯美而又和谐。
巫天福环顾四周,只见各式各样的货物堆积如山,犹如一座座小山丘矗立在码头的各个角落。工人们或肩扛手提,将沉重的货物运往指定的位置;或合力用绳索拉动巨大的木箱,每一下都似乎在考验着他们的力量与意志。汗水在他们的额头上汇聚成珠,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但他们却仿佛浑然不觉,依旧坚持着,无人停歇。
巫天福深吸一口略显咸湿的空气,鼓足了所有的勇气,走向一位看似工头模样的人:“老板,还缺人手吗?”工头打量了他一番,看他体格健壮,便点了点头,简单交代了几句工作规则后,便让他加入了搬运队伍。
起初,巫天福对于这繁重的体力劳动颇不适应。那些看似简单的搬运动作,实际上却需要极高的技巧和耐力。几次下来,他都险些被沉重的货物压垮,汗水如雨下,衣衫早已湿透。但是,巫天福深知,如果不劳动,他就没有饭吃,更不要说去实现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报仇愿望了。
于是,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劳作,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搬运货物,减少体力消耗。他开始掌握了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调整呼吸以节省体力,如何选择合适的搬运路线以减少不必要的劳累。
长时间的码头搬运工作,日复一日地锤炼着贺德宏的身心,使他仿佛变成了一具不知疲倦的机器,机械地重复着搬运、堆放的动作。当然,这份看似枯燥无味的工作,也在无形中为他带来了积极的改变。让他的体格变得更加健壮,肌肉线条分明,仿佛每一寸肌肤都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磨练了他的耐性,使他学会了在艰难困苦中保持冷静与坚韧,不轻易被挫折所打倒。
每到领工钱的时间,是他最高兴的日子,他就可以悄悄的把钱送回去程玉红居住的小屋,然后偷偷的把钱从门口的小洞里塞进去。或者站在远处悄悄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叫贺小宏吧。他多么希望能够亲自陪伴在孩子身边,见证他的成长,给予他无尽的关爱与呵护。可是现实里,他却做不到,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样子了。
其实很多时候,他都很想冲上去抱抱他,也让贺小宏感受到有父亲的温暖。只是曾经那句:“贺德宏那小畜生肯定有花柳病,听说他那孽种儿子生下来就有花柳病。”成了他心里最大的伤痛,他不敢去面对,也不敢去想象程玉红和孩子知道真相会有多么的绝望。“这些伤痛就让我一个人来承担吧,不过,还有巫天福那个老匹夫。”
贺德宏我早就对他没有任何印象了。不过张开泰大药房我去的也很少,张继还是一如既往的对我那么好,欧阳初雪对我也特别好,倒是张珊珊,那次意外的救援之后,她对我的态度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虽然她依旧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但至少不再像从前那般讨厌我。我们之间的相遇,往往只是简单的点头之交,也不说话,仿佛彼此间总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不过,据汪芷荷所言,张珊珊偶尔会向她打听我在这里的工作情况,
自那次与汪青舫的深谈之后,他便将改良卫生、优化仓库管理以及完善各个环节工作流程和制度的重任交给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规范。这些完善以后,他就让老李全力教我制作糕点。如今,我在汪玉霞食品杂货店已经是大师傅了,老李把他们最拿手的、销售最好的几个单品都教我学会,老李说他随时都可能回老家了,接下来就要我一个人独当一面。我经常对老李说:“李师傅,你这手艺,估计想回去,暂时是没机会的吧。”
事实上,我的这句话还真被我不经意间说中了。原来,早在几年前贺氏药材商行倒闭之时,汪青舫便悄然将贺建在武昌的商铺买了下来。他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新人出现,以便将分号开设过去。
经过多年的考察与磨砺,加之我多次救助张继一家而不求回报的义举,虽然我从未提及,但汪青舫却心如明镜。他还知晓了张继曾有意将女儿张珊珊许配给我,却因张珊珊的拒绝而未能成行。同时我更是拒绝了张继给我银鱼配饰的事情,那可是沉甸甸的一份家财呀,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这也解释了为何汪芷荷第一次见面与我进行那次意味深长的对话,而汪青舫却选择沉默不语,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
从那时起,汪青舫便萌生了让我独立经营武昌分行的念头。他认为我重情重义、有能力、有担当、不贪富贵,是值得信赖与托付的人。这次贺德宏回来看到上面有汪府的匾额,很多人在进进出出,其实就是他们去将汪府的匾额更换为汪玉霞食品杂货店(雨记),这也就意味着很快商号就要开业了。
当贺德宏再一次悄悄送钱回来给他妻女的时候,走之前他破例来他以前居住的地方看看,这次他发现已经变成了准备开业的汪玉霞食品杂货店(雨记)。作为一家知名的糕点店,其开业无疑会引起广泛关注。为了吸引顾客并宣传我们在武昌的商铺和产品,我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宣传单,同时在开业前让店里的店员进行广泛发放。
我们的宣传单上面印有店铺的名称、地址、开业时间以及主打产品的介绍和图片,还使用了比如“新店开业,优惠多多”、“正宗美食,不容错过”等一些醒目的标题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我们的店员和其他一些雇佣的人手,都在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市场、码头等地进行发放,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持宣传单,向过往的人们介绍店铺和产品,并邀请他们开业当天前来品尝和购买。
贺德宏就在这些人群里,看着眼前的宣传单和大门上的匾额,他身上的负面情绪被彻底引爆了,这似乎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飞快的往码头跑去,想要尽快回到汉口码头,他只想通过不停的劳动,来麻木他自己的内心。
武昌码头到汉口码头的船只很多,但他只要乘坐他现在劳作公司的货船回去就可以免收船票。他站在码头,安静的等着,内心里其实非常的狂暴,这个时候,他需要发泄。
“兄弟,往边上让让,我们上货了。”
贺德宏没有说话也没有让步,因为这就是他们自己公司在武昌的上货地点。
“你耳朵聋了吗?还是听不懂人话?”
“少说两句,我们绕下就行了。”这时一个高高瘦瘦的,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有文采的样子,但面相却显得有些尖嘴猴腮,一双桃花眼闪烁着淫邪光芒的人说了一句。
“巫天福,让你妈的,这里才是直线,从这里过去省时间省力气,要让你自己让吧,老子不会让。”
“你就是巫天福?”贺德宏突然转过头来盯着巫天福看,眼睛里全是红色的血丝,那表情就像是一头发疯的野狗。
“你是谁?我们认识吗?”巫天福小心的问了一句。
“我认识你麻逼。你害的老子家破人亡,还问我认识你不?你就是个畜生。”这句话是贺德宏含怒吼出来的,同时他顺手在码头上捡起一块石头,狠狠的朝巫天福的头上砸去。只这一下,巫天福就满脸是血的倒了下去。
巫天福在这个码头已经工作了两年,平日里他以和为贵,因此在自己的工作场所中,自然积累了不少人脉,一旦有难,定会有人伸出援手。然而,今日之事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当巫天福不慎跌倒在地时,他的工友们迅速围拢过来,试图阻止已然失去理智的贺德宏。
此时的贺德宏,仿佛被一股莫名的邪恶力量所操控,全然迷失了心智,像是一头发疯的斗牛,任何人的接近都被他视作挑衅。那些试图劝阻他的人,要么被他的重拳击中,要么被石块砸伤,现场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哎呦,我又被砸了!妈的,跟这龟孙子拼了!”有人怒吼一声,并疯狂的扑向了贺德宏。
有了第一个人的出手,其他工友也纷纷加入了战斗。一时间,拳脚交加,尘土飞扬,人们已分不清究竟是谁在与贺德宏缠斗。
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贺德宏的脸色逐渐变得苍白如纸。有人壮着胆子伸手探了探他的鼻息,结果却惊恐地发现,贺德宏已经没有了呼吸。
“快停手,好像死了。”有人喊了一句。
这句话如同炸雷一般,让所有人瞬间清醒过来。没有人去验证是真是假,所有人一哄而散,这块地方空成了一个真空地带。一时间,原本喧闹的码头空地变得空无一人,只剩下巫天福和贺德宏躺在冰冷的地面上。
码头从来都是下力人呆地方,经常会有打架斗殴,只要没人报官,就算是死一两个人,根本就不会有人来管的,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会有好事者,过去看了看贺德宏,发现已经没有了呼吸,再过去看看巫天福,因为失血过多,也基本上是出气多进气少。码头这块搬运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没有人再去看贺德宏和巫天福。第二天武昌的下游冲下去了两具尸体,因为没有死者亲属去认领尸体或者报官,最终成了无头悬案。
第二天一早,阳光、温柔地洒在了古老而繁华的街道上,为这新的一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幔。汪玉霞食品杂货店(雨记)的大门在万众瞩目中缓缓开启,正式开门迎客。店门口,两只雄壮的狮子随着鼓点上下翻飞,灵活舞动,为这喜庆的日子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热闹。周围,身着彩衣的舞者们轻盈起舞,曼妙的身姿与欢快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而那些早已闻讯而来的食客们,更是迫不及待地涌向店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不仅如此,周围的热情市民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所吸引,纷纷驻足围观。
随着店门的打开,店内传来阵阵诱人的糕点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汪玉霞食品杂货店(雨记)为了庆祝开业大吉,特地推出了“买一斤送两斤”的超值优惠活动。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如同春风一般吹遍了大街小巷,引得众人纷纷前来抢购。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与喜悦的笑容,每个人手中都提着沉甸甸的糕点袋子,仿佛拎着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份幸福与甜蜜。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优惠活动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商家满满的诚意与祝福。
整个店铺内外,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汪玉霞食品杂货店(雨记)在这一天里,赢得武昌所有食客的心。
上一篇: 山那边(小说连载第一十三章)
下一篇: 记者生活札记(六)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