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记者生活札记(六)

作者:念人 阅读:1578 次更新:2025-03-19 举报

记者在内蒙古大草原采风记者在内蒙古大草原采风

海南岛至内蒙古,一个在祖国最南端,一个在祖国最北端,两者相隔遥远。小时候,小小的心灵上就产生起到内蒙古的愿望。尤其是那大草原,牧人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令人神往。

九十年代初,我到内蒙古大草原采访,犹如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切都是那样陌生。这里的企业规模小,不如广东、江苏的社队企业规模大发展快。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内蒙古大草原反而给我留下深刻的烙印。在广阔的大草原上,几张帐篷的人家住在一起,像是四川、重庆那些住在山脚下的几户农家小山村。如果要购买新鲜东西都要骑马到几十公里甚至成百公里外的墟市购买,水电稀缺,根本没有青菜萝卜吃。可是,靠羊吃羊。他们吃羊肉好比江南人家吃青菜萝卜。对此,内蒙古人显得肥胖粗犷,走到哪里都隐藏不住自己是蒙古人身影。在内蒙古大草原采访,我看到男女老少都会骑马,正像广东人男女老少都会开车一样。在采访中,我还发现一件奇怪现象,即每间帐篷门口都放着一盆羊屎,说是象征着发财致富。可是,人们进出入帐篷都会闻到一种臭味,心里总觉得不舒服,甚至感到有点恶心。更尴尬的是,此时,如果你坐在帐篷里与主人喝茶,风一吹,羊屎臭味就一起往帐篷里吹拂,此刻,喝茶现场就会感到十分尴尬。

人常说,不巧不成书。在此次采访中,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情:即巧遇上一位老乡。这位老乡看上去大约五六十岁了。身体有点胖,不过,不像土生土长内蒙古人那样肥胖粗犷。我感觉很好奇。(按老乡嘱咐不说出其名字)

我问:“你是蒙古人吗”?

他说:“我不是蒙古人,是海南人”。

我说:“你怎么从海南岛来到这里落户”?

他喝一口奶茶后,说出自己的经历。

原来,他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五十年代从朝鲜前线归国后,他报名到内蒙参加边疆建设。后来,与一位上海支边建设的上海女知青结婚成家,在这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安下了家。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志愿军,如今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我们交谈正浓,此刻,在蒙古包内响起《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楼台会”琼剧唱腔。说实在的,在这遥远的大草原上,能够听到故乡的琼剧,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他贴近我身旁说:“这是我夫人播放的琼剧,奇怪吗”?他接着说:“这是我的生活习惯。尽管我离开故乡几十年了,可是,我依然爱听故乡的琼剧。尤其是爱听陈华与红梅唱的‘楼台会’。尽管我夫人是上海人,听不懂琼剧,可是,饭后总要为我放一段琼剧听听、畅畅心”。看来,这是一位十分痴情故乡琼剧的老乡。虽然,我不认识陈华与红梅,可是,我相信,当他们知道在这遥远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听到自己的声音,一定会高兴的。

分别时,我说:“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我读这首诗时,看到他情感黯然神伤。便问:“您离家几十年了,何时能归故乡探望乡亲父老啊”?他叹了一声后说:“看来,我是回不去了……”

听了他这么一说,我心里感到有点惆怅。此刻,我只好怀着一种感激与无奈的心情,向这位老乡告别……

 

2025228日于广州)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匿名 03-22
这位老乡了不起,把自己一辈子献给了大草原 匿名 03-19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