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农场岁月与祖国同行》入选甘肃老干部网推荐

作者:李天银 阅读:20 次更新:2025-01-02 举报

【主题活动】《农场岁月与祖国同行》——酒泉市老干部征文作品

甘肃老干部 2024年11月25日 09:33 甘肃

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呈现老干部工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生动场景和壮美画卷,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宣传部、省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庆华诞·颂党恩·促发展” 网上主题系列活动,邀请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五老”及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以随感、短评、传统诗词、现代诗歌的方式回顾光辉历程、讴歌丰功伟绩,用书法、绘画、摄影、短视频的形式展示艺术风采、礼赞时代华章,营造牢记使命跟党走、银发生辉映陇原的浓厚氛围,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为展示更多优秀作品,避免遗珠之憾,共享创作成果,即日起,诗文和书画摄影作品将分别在【主题活动】和【艺术长廊】两个专栏同时编发,敬请观看!

庆华诞·颂党恩·促发展网上系列主题活动作品(七十六)


李天银李天银

农场岁月与祖国同行

作者:李天银,高级农艺师,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公司原调研员,曾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农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突出贡献奖,甘肃农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酒泉市作家协会会员,出有诗文集《大漠星语》,散文集《情系黄花》。

 

我作为一名农垦战士,伴随着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农垦工作四十年而倍感欣慰。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有幸在恢复高考制度后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农业学校,从农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农垦工作,我在河西走廊的国有农场工作四十年,目睹了农场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新中国农垦事业与祖国同步前行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甘肃农垦从各大专院校招收大批学生,我成了农垦中的一员,当时的农场,低矮的土坯房,茫茫盐碱滩,深深的排碱沟,长长的沙土路,场部营区鸡蛋大的卵石,除了那整齐防风林带,农场没有别的“好风景”了。

农场的那些老职工、老知识分子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在他们的鼓励下,我逐步学习,走遍黄花滩的每一个角落,很快就成了农场的技术骨干,进行科学试验,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指导,我有做不完的事情,虽然工作生活环境条件十分艰苦,但我参与完成了“甘垦大板一号”籽瓜品种选育,河西垦区万亩盐碱地改良,玉门地区大白菜引种试验,农场农作物病害调查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20世纪90年代初我被农场任命为农业科技试验站站长,同年晋升中级职称,主持农场农业科技试验工作,积极参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麦田芦苇草化学防除试验,职工技术培训等工作,多次获得甘肃农垦科技进步奖和农业农村部农业丰收奖,在90年代末我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被省农垦总公司确定为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

21世纪伊始,农场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场依靠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职工养老、医保制度新建了职工小康住宅,进行了饮水改造,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我被省农垦总公司任命为农场总农艺师,主持全场农业生产技术工作。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引进激光平地技术,加快盐碱地改良,引进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孜然、茴香、食葵在农场普遍种植,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场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农场”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8年我被晋升为高级农艺师,开始了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的建设,从改良土地入手,积极引进优质牧草品种和先进喷灌等技术,并不断完善技术规程。在这期间我参与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的组建及牧草基地建设,从黄花农场起步,亚盛田园牧歌走出甘肃,走向全国,品牌享誉全国。

参与完成了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产业化关键技术体系与模式的研究》项目,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我也被授予农垦“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供稿:酒泉市委老干部局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