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83-智慧的灯-正文165~166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99 次更新:2024-07-30 举报

师在金陵(江苏南京)灵谷寺再度传戒说律,南山宗又得复兴。如馨传寂光,寂光传读本,读本十誓励众,共同遵行,以律受戒,结戒安居,著作甚多。此后又传数代,其中福聚律师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奉诏入京,住持法源寺,大宏律宗,著有《南山宗统》等。此后又传数代,民国后逐渐式微。

“律宗”的教理分戒法、戒体、戒行、戒相等四科“戒法”是指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指戒律的实践行为;“戒相”是指持戒所表现的状态。其中“戒体”,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论,是指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心的“法体”,即在接受的心理上,自觉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据说,道宣律师将《四分律》融汇贯通,依《楞伽经》、《摄大乘论》所说,以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

南山宗戒律内容秉承古法,不出“止持戒”和“作持戒”两类。前面说过,“止持”,即必须做到“诸恶莫作”作持”,即要求做到“众善奉行”,其中包括说戒、安居、自恣,以及衣食住行种种行为修持规则。

佛祖生前曾经说过:在他灭度后,僧伽应当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波罗提木叉”可以解释为能制止种种恶行,断除种种烦恼,出离三界生死,而获得解脱的戒律。持戒是因,解脱是果,此果就是能证的圣智所证的涅槃。

 

第十一节  禅学/禅宗

我国魏晋时,禅定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大多学者只重视般若。至晋宋之际东晋灭亡后,刘裕建立宋,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禅智并重首先在僧侣中占优势。至佛驮跋陀罗、慧严、慧观传达摩多罗和佛大先的五门禅法后,禅学逐步形成独立学派,成为与义学鼎立的另一股力量。至北朝,禅法更加被重视,如惠始、佛驮、僧稠等禅师,都受到帝王的礼遇。在官方支持禅法的同时,也有更多的禅法在民间流行,其中之一就是菩提达摩的禅法。

据传,菩提达摩从南天竺(南印度)来到北魏,创立全新的禅学派别,提出新的禅定方式,并主张佛学理论和禅修践行并举。而达摩践行正是空宗的禅法,是四念处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空宗禅法,以法性为宗,以无分别智、无所得心,悟入实相,并据此理入禅。这种禅法不仅需要修禅者具备虔诚的心志和坚定的信念,更要有高深的直觉悟解能力。

后来,达摩禅师的这套禅法传给弟子慧可,而慧可禅师又传给僧粲,后经道信传五祖弘忍,历经五代禅师奠定了达摩禅法的发展基础。

后来弘忍禅师的弟子形成了两个分支:神秀禅师的“渐悟”分支和六祖慧能的“顿悟”分支。时称“南能北秀”,即“南宗”以慧能禅师为代表,“北宗”以神秀禅师为代表。最终六祖慧能成为中国禅宗的主导者,从初祖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中国禅宗终确立,从而六祖慧能被奉为禅宗创始人

“北宗”,因活动地区在北方,所以称“北宗”。该宗主张“渐悟”:“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要求打坐要止息妄想,起坐要拘束心念。认为要想修得正果,就要像登山那样,一步一步往上爬,要经过长期渐进的修持才有可能成就正果。

“南宗”,因活动地区在南方,所以称“南宗”。该宗主张“顿悟”:认为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只要通过内心的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