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智慧的灯-正文167~168页
观照,就能一朝豁然大悟,见得自性本来清净圆满,就能即身成佛。
中唐后,经慧能禅师弟子神会等人弘法,南宗成为正统,受朝廷重视,对士大夫及一般民众,都有较大影响。
所依经典,早期是《楞伽经》,至五祖时,改为《金刚经》及《大乘起信论》。《六祖坛经》为南宗代表作。
慧能禅师门下后来形成“五家七宗”: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宗派;至宋代时,临济宗又分出黄龙和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是五大宗加临济分出的两派)。其中以临济、曹洞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现将五大宗分述如下:
(一)沩仰宗——开创人是唐代沩山灵佑禅师及其弟子仰山慧寂禅师。沩仰宗把主、客观世界分为“三种生”:想生、相生、流注生。“想生”,认为能思之心(主观思惟想象)都是尘垢,必须舍弃,才能发现自身本源常住的佛性,从而获得解脱;“相生”,认为所思之境(客观世界)只是对境之心因对境所成,应该予以否定,才能解悟;“流注生”,认为主、客观世界变化无常,生灭过程的“微细流注”从未断绝,因此是不可靠的,必须抛弃,只有真如佛性真实不虚。此宗至宋代逐渐衰微。
(二)临济宗——开创人是唐代义玄禅师,因义玄常住镇州临济寺而得名。临济宗认为整个世界都是虚幻,“你若达到万法无生,心如幻化,更无一尘一法,处处清净,是佛”。所谓佛,就是对世界空无、清净的见识。临济宗在彻底否定客观世界的同时,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它是最终解脱的途径。“你欲得作佛,莫随万物。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临济宗还认为“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佛道“触目皆是”,只需“处处不疑”,“随处作主,立处即真”,便“无不甚深,无不解脱”。
该宗传教方式是“四宾主”、“四料拣”及“四照用”:
“四宾主”,即宾看主、主看宾、主看主、宾看宾等,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开悟。“四料拣”和“四照用”,是因人而异,由浅入深的教法。“四料拣”,即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四照用”,即有时先照后用、有时先用后照、有时照用同时、有时照用不同时。
“四料拣”之“夺人”,指放弃、破除我执。佛教认为,“我”只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世上人执著于我,就会生出种种烦恼。
“四料拣”之“夺境”,境,指诸法,即万事万物;夺境,就是放弃、破除法执。其中“夺境不夺人”,就是说,对“法执”特别严重的人,先让他破除“法执”,而暂且保留“我执”;也就是“先照后用”,即先否认“法执”,再否认“我执”。其余可类推理解,此处不一一说。
“四照用”,照,即寂照,这里用来否认主观自体。认为,一切法皆因缘和合所成,没有独立的自体,并且都处于瞬间生灭变化中,世人如果执著诸法起分别心,势必妨碍对自身佛性的觉悟和体证,倘若执著自我和外境,就是与佛教的基本思想和终极目的相背离。
至两宋之际,出现“话头禅”。话头禅,也叫“看话头”。这种看话头禅法,是临济宗大慧宗杲禅师,在当时流行“公案禅”(公案禅,放后专节介绍)背景下,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公案参究禅悟方法。临济宗的这种看话头的禅修方法,主要是训练人的心灵,通过看话头的方式使内心获得宁静和专一,进入定境,开发智慧。(临济宗“话头禅”这种修行法门,圣严法师的《圣严法师教话头禅》
上一篇: 83-智慧的灯-正文165~166页
下一篇: 叶天来精品回顾(一)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