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智慧的灯-正文93~94页
《兜沙经》(后来被收入《华严经》)、《道行般若经》(后编入《大般若经》)、《平等觉经》(后编入《大宝积经》),还有《般若三昧经》《文殊问菩萨署经》等等。其中《道行般若经》与后来的大乘空宗存在渊源关系;《兜沙经》把佛推广到十方世界,随人变现,无所不在;《平等觉经》则创立了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等等。可以看出,月氏佛教的大乘化到公元1世纪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
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在吴都(今南京)建业的月氏人支谶,也译出不少大乘经典,其中《维摩诘经》就是支持佛徒深入社会底层,救度众生,并把在家居士的地位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即把在家居士与出家佛徒同等看待。
公元3世纪中叶,长期居敦煌的月氏人竺法护,随师西游葱岭附近的36个大小国家,带回大量佛经,经他译出的就有159部。这其中《密迹金刚力士经》提出了佛陀以身、口、意三密说法行持,于是佛徒以三密修行,为后来佛教向密宗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一切智德经》(后被收进“华严类”)用“三界虚妄,唯是一心”说,来统一“十二因缘”的多元论说法,为后来大乘唯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我国龟兹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交通要塞,是月氏佛教传入内地的必经之路。据史载,公元3世纪下半叶,有西域沙门白延游化洛阳,译《首楞严经》《无量寿经》等大乘经典。后有西域国王子来内地游化,王子善持咒术,译有《灌顶经》和《孔雀王神咒经》,阐述咒法,被视为有咒法之始。由此龟兹王室崇信佛教,倾心于密教,从而形成龟兹佛教密教化。
大月氏北部的康居的译经者来汉地译经的也不少,如汉灵帝时的康巨、汉献帝的康孟祥、曹魏时的康僧铠、孙吴时的康僧会等,他们所译的经典大小乘都有。
其实,从阿育王时期到公元前1世纪,佛教僧侣足迹已经遍及西亚、中亚、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地区,而正式传入中国内地的是在公元之初。而后佛教仍继续向世界各地发展,终成世界性宗教。但在继续流布过程中,也因思想分歧而继续分化。小乘教因比较保守僵化,发展较慢;大乘教因比较开放包容,发展较快。
佛教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原因可归纳为四点:1、它与其他宗教不同,从不发动宗教战争,以和平包容方式在传播;2、它揭示了人的种种痛苦,并提出解脱痛苦的方法,容易引起劳苦大众的同情与向往;3、它提出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深受统治阶级欢迎,有王者的支持,发展就快;4、它包容性大,能适应不同民族和社会条件。
第二节 关于佛教之大小乘
(一)一般认为,小乘教即为佛灭后百年间的原始佛教,只不过当时并没有什么大小乘之说。太虚大师说:“初百年间,由迦叶、阿难等传持法藏,遂形成小乘之教团;至阿育王时,乃极盛行,然分裂之端,亦由是起。首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至五百年间,有二十部之多。…初五百年全印所宏者唯小乘,而大乘若存若亡,未能光显。后大乘崛兴,执著小乘者甚或斥之为非佛说…五百余年,有马鸣菩萨兴世,外攘异道,内抑小乘,独扬大乘。”(《太虚佛学概论》)
不过,上座系统与大众系统在流布过程中,所秉持的思想主张也有交叉情况存在,就是大众部的一些派系有认同和吸纳上座部一
上一篇: 樱花渡(长篇连载)第八章(31)
下一篇: 48-智慧的灯-正文95~96页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