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桥办学 任重道远
闫桥办学 任重道远
——从文化教育说起
(图/闫化远 文/闫应科)老闫桥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始迁祖自明初第一批移民至此,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自二世起,本村长门长子留守,其他均外迁拓展,一直延续到十世;十一世二门四门留守。
始迁祖来自山西太原,明初贡生,可谓书香门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背景。截止到目前,不包括外省市县,仅利辛境内就有闫氏族人一万六千之多,本村常住人口近千人。
据不完全统计,本村共有贡生、庠生,秀才、举人15人(其中贡生3人,太学生1人)。建国后,先后有55人考入高等院校(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待查)。
通过函授刊授和自学进修,取得专科、本科学历1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
村里文化教育氛围浓厚,明清时期就办有私塾学堂。建国后,即便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还是克服困难办学校,从事文化教育10余人(仅为在本村执教者)。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在闫桥办学校是一个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一路走来四十五年,非常艰辛而不易。在那个解决温饱问题还很难的年代,村办教育何其艰难。
学校始建于1973年,在村西头闫孔民的屋子里上课半年多;之后又搬到桥西供销部上课一二年;在这两个地方上课两年多。1975年桥东边新建教室完工,一二年级留原址,三年级搬进桥东边的新教室上课。这片教室持续将近十年,曾经办过初中班。
桥东学校拆除,村西学校未建,为确保学生有学上,闫孔铎就在自己房子旁边搭建庵棚、土台子当教室上课。1985年,村西新教室建成后搬迁新址,2018年停办。
在已经废弃的学校院落里,墙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四化人才”的大标语还依稀可见;进大门两边立柱上“发愤读书 振兴中华”八个大字只剩下一边。这是由村里的书法大师闫华邦老前辈题写的。
下一篇: 世间过客「诗词」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