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啤酒
廉泉啤酒
文/张健
安徽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如黄山、九华山和西递宏村。同时还有很多名酒,也给安徽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安徽人好客,朋友来了,酒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方便,安徽酒厂也多,规模还都不小。鼎峰时,基本上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有白酒也有啤酒,有的地方产葡萄和水果,还干出了红酒和果酒。
而到了合肥,如果提到“廉泉”啤酒,40岁以上的合肥男人几乎无人不晓。他们接触的第一滴啤酒,基本上都从“廉泉”开始。说起“廉泉”啤酒,它的品牌内涵还与合肥名人包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廉泉位于包公祠东,是花亭里的一口水井。传说廉泉有一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就是会因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味道。普通老百姓喝了会解渴;清官喝下去,清冽可口,甘醇香甜;但是如果贪官喝下去,必定苦涩难咽,像有芒刺封喉,而且当场头痛欲裂,无药可医。
20世纪80年代初,合肥开始筹建啤酒厂,并从沿海发达地区的青岛啤酒厂学来了制作啤酒的技术,开始生产合肥人自己的啤酒。1982年,合肥啤酒厂正式建厂,其生产的啤酒取名廉泉,作为本土生产的啤酒,廉泉啤酒走向市场后,很快就受到了大众消费者的欢迎。那时候请客吃饭,“廉泉啤酒”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平日里,电视上:“在包公的故乡———合肥,有一口古老的井,取名廉泉。相传,清廉之士饮了廉泉之水,甘甜爽口,明目清心。而今天的合肥,有一座现代化的啤酒厂……”
“廉泉啤酒,全国第九········”
而到了春节前后:“刘世祥厂长又笑了···········”屏幕中,刘厂长咧着嘴灿烂的笑容,还有厂区内工人忙忙碌碌的身影。
伴随着这一则又一则耳熟能详的广告,合肥啤酒厂的廉泉啤酒一度畅销省内外,不仅在本市设了300多个散装啤酒销售点,在邻近市、县设了30多个代销处,还远销新疆、吉林、福建、北京、上海等地。
廉泉啤酒几乎是每一个老一辈合肥人舌尖上难忘的味道,是记忆中珍贵的回忆。上世纪90年代,庐州城大街小巷内,随便找个大排档,只要有几个光膀子的手里拿着个啤酒瓶,凑近一看,必是“廉泉”。
90年代上学住校的时候,那时学校商店卖的廉泉啤酒,一捆十瓶八九块钱,都用白色编织绳缠绕着,看上去很简洁。每到周末不回家,一个宿舍的几个兄弟,有去食堂打菜的,有去买啤酒的,喝着喝着就喝嗨了。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手里也没几个钱。单位附近有个叫青年塘的地方,塘边有个简单的土坯房,他们家的特色是火锅,一个锅子15块钱,烫菜随便,我们喊他茅庐饭店。再往东去一里地,是一个用自家住宅改的大排档,一个酸菜鱼配上几个炒菜,20元足够。老板姓何,我们戏称小何国际大酒店。两家主打就是便宜好吃,平日三五好友在茅庐饭店要个火锅,或是去小何国际大酒店炒上几个菜,特别是炎炎夏夜,再要上一两捆冰镇廉泉啤酒,说的不亦说乎,喝的酣畅淋漓。多少年后,依然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和妻子分属于70年代与80年代,而她居然对廉泉啤酒也有着深刻记忆。
妻子从小生活在农村,在那个时代,农村的夏天总是特别炎热,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每天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而那时的冰棒对于她们来说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夏天里,农村很少有卖冰棒的,偶尔有下乡的小贩,中午时分,骑着自行车,车后面带着一个小箱子,箱子用棉被裹着,两只脚踏着自行车,一路大声吆喝着:“冰棒··················来!”然而,钱却是她们最大的障碍,因为她们是一群没有零花钱的农村孩子。
听到吆喝的那一刻,她便会会匆匆忙忙赶回家中,眼巴巴的看着正在吃午饭,喝廉泉啤酒的岳父,心急火燎地等着爸爸把最后一口啤酒倒入杯中,赶紧一把拿在手中,夺门而出,拎着啤酒瓶和人家换冰棒去了。
婚后,每每她和我说起此事,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炎炎烈日下,一个小脸红扑扑,肉嘟嘟,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撒丫子在乡间阡陌间狂奔,追逐着渐去渐远的自行车,大声呼喊:“卖冰棒的,卖冰棒的,等等·················”
于是,总是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如今,廉泉啤酒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从20世纪,廉泉啤酒开始逐渐衰弱,最后被华润收购,最终被雪花取代。
而那经典的味道,却一直停留在老合肥人的舌尖上,停留在那挥之不去乡情记忆中。
上一篇: 草人诗稿-5-格律诗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