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可能在远方(诗五首)
无限可能在远方(诗五首)
李家武
雁过留名人已老,
借问襄阳谁知晓。
历代名流诗为伴,
烛光花月写逍遥。
(2019年9月1日退休时于北京)
第1首
夜观
古运河中灯,
透窗映楼顶。
微风逐起波,
景色更迷人。
(1992年7月6日于无锡)
第2首
襄阳好风日
襄阳好风日,
华夏山水城。
文武交汇地,
古今皆中心。
(2012年7月21日于襄阳)
第3首
四个襄阳
产业强给力,
都市盛愿景。
文化韵天下,
绿色圆复兴。
(2012年7月21日于襄阳)
第4首
到长城
长城春来早,
绿色布满坡。
见证梦想地,
尽享风日好。
(2023年2月21日于北京八达岭长城)
第5首
丹江大观苑
汉江三千里,
青山半入水。
无惧天阻隔,
北调京城饮。
(2023年10月3日于南阳)
作者:李家武,笔名佳茹(号称襄阳作派),男,汉族,1962年2月生,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中国作家库认证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作家写作中心一级作家、《中红网》专栏作家。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原副秘书长(副处级)、中国长城学会到长城文化工作委员会原秘书长。现为中国智慧乡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智慧乡村建设倡导者、智慧乡村研究院创始人之一)、襄阳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
曾被借调中央党校参加《全国党校系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多项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和全市党史党建、文化旅游类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等各级领导签批和襄阳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高层次奖励。曾出版专著《岁寒知松柏》(新闻秘书文学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正编著待出版《岁寒知松柏》(新时代报刊网作品集)一书(约35万字)和《李式定律》(学习力+认知力+执行力=成功率)一书(约35万字)。
全国各级报刊网发表科研学术论文、文学作品1000多篇(首)。其中《不忘初心始于“慎独”》《差距是发展空间》《思想力量无穷尽》等20多篇政论性文章,被求是杂志·《求是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刊发;《家依东津鹿门寺》《红色基因虔于心》《襄阳的夜晚》等20多篇文学作品,荣获全国性文学大赛一等奖。
代表作还有:中央党校:大型党校纪实工作通讯《春潮——十八大以来党校事业大发展纪实》(上、中、下卷)收录《古城飘红——十八大以来襄阳做强党校特色侧记》(主笔);襄阳市委、市政府: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政论片《襄阳足迹》解说词(第一集)《40年综合实力之增》(主笔);北京市委、市政府:首都森林防火工作纪实片《防火责任重于泰山——首都森林防火工作纪实》脚本(主笔);高端智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拟再次为总书记党代会报告建言》等被全国各媒体刊发。
退休后,重点完成的课题和工作任务:《留下的光环——曾巩在襄阳的行迹与创作研究》(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课题)《北京襄阳企业商会关于开展4A商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北京襄阳企业商会筹备首届“襄阳产品进北京”活动项目策划书》《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解码项目操盘核心要素(课件)》《南漳县乡村振兴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调研方案》《枣阳皇桃平林精品线项目建议书》《保康朱砂村产业发展暨美丽乡村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大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大宁县乡村振兴规划》《到长城服务园区(八达岭)概念性发展规划》《到长城文创市集(八达岭)建设规划》《智慧乡村研究院整体建设方案》《智慧党建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农业系统解决方案》《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新时代新征程“党建引领+智慧乡村”品牌提升工程——建成襄阳“三美”乡村争创“国家样板”总体方案》等。
联系电话:18516832058(北京) 15872202508(湖北)。
上一篇: 黄酒系列之十:《沉缸酒》
下一篇: 黄酒系列之十一:《石库门》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