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龟
钓 龟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当时的田林县福达瑶族乡党委(政府)工作,担任乡党委宣传委员兼党政办秘书。有一次,我到驮娘江边的一个屯子下乡,由于群众白天做工,我们只能在吃完晚饭后召集群众开会进行宣传,第二早再入户开展工作。当时由于交通等方面的原因,下乡一般都是在乡下留宿,完成所有预定的工作任务才回乡政府。
村主任就住在这个屯子里,论起来他还是我的远房亲戚。那晚开完会,村主任对我说:“哥,因为要开会,刚才吃晚饭比较匆忙,吃不安稳,我们到我堂哥那里吃宵夜。”稍倾,他补充说:“堂哥今晚让他儿子来开会,自己特地在家做菜,还交待我散会后一定要带你到他那里吃宵夜。”
走进村主任堂哥家,想不到他竟是哥威,外号“龟王”。他家里人口多,田地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是一个困难户。在我的印象中,他一年要到乡政府好几次,每次把申请救济的报告和村委会的证明拿给我后,我都按程序一一及时办理。每次领到救济粮或救济物资后,他都要折返回党政办公室,对我说声“谢谢”。
那晚的宵夜比较丰盛,尤其是煎翘嘴鱼和乌龟汤,都是我很久没有吃到的。煎翘嘴鱼香嫩可口,乌龟肉鲜汤美,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菜肴。
驮娘江支流我老家旁边的八中河没有翘嘴鱼,但有不少龟类。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晚上到八中河放钓,早上收钩,就经常钓到“水鱼”,这种乌龟我们当地比较多。
读中学的时候,福达至者苗还没有通班车,我们星期六放学后从学校步行回家,星期天装好米菜后又步行返校。每一次,我们几个屯的同学都是约定到岩郎沟这条小沟边喝水歇息。有一次,有个同学竟在一个大水坑里见到了一只嘴巴像鹰嘴、有尾巴的乌龟,我们当地叫“头给夯”,我们不敢要,放回沟里,因为听人说,吃了“头给夯”,要顶得七天七夜不喝水才行,否则骨头就要融化死人。
还有一次,我那住在邻屯的外叔公,来我们屯子的小卖部买酒,在我们屯子边的那条“渭老沟”就捕到一只“头给夯”,并带到我家。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说:“外叔公,吃‘头给夯’会死人呢!你怎么还要?”外叔公只是笑笑,把“头给夯”放到一个盆子里,然后叫我找一块小木板盖住盆口。当我和外叔公买酒回来,外叔公要把“头给夯”带回家时,我们都傻眼了,由于盖板太轻,已被“头给夯”顶翻滑到地面上,“头给夯”已不见踪迹。我们在屋里和房前屋后寻找好久也没有找到,外叔公连说“可惜!”
参加工作后,我才知道“头给夯”的学名叫鹰嘴龟,后来连同山瑞等龟类一起列为国家保护动物。
哥威最拿手的本事是撒网捕鱼和潜水摸鱼、捕捉乌龟,然后拿到街上卖——确切地说,他捕的鱼和乌龟都被街上那个唯一的饭店包购了。
听说哥威潜水本领高强,憋气久,潜得深,他的捕龟技术更是远近闻名,人授“龟王”。对乌龟这种水陆两栖爬行动物,爬行过的痕迹,不是内行的人是很难辨认的,但像哥威这样的内行,不论在陆地还是在水底,都很难逃过他的“法眼”。
那晚我们谈的话题主要是乌龟。说起乌龟,哥威说得头头是道——
乌龟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它水域。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也吃植物的茎叶。乌龟大多喜欢在有树荫,水面平静,水底有淤泥、松软细沙或有腐木烂叶覆盖的深水区栖息。
乌龟喜欢冬日冬眠不食,仲春出污泥或水底洞穴觅食,夏日到河湖边沙滩上产卵,平时多在水底淤泥和有覆盖物的松土下或石洞中静卧......
当我问哥威是怎样辨认乌龟行迹捕捉乌龟时,他闭口不谈,岔开了话题。
后来,我联想哥威所说的关于乌龟的生活习性,想着我们小时候在7至9月中旬在八中河晚上放钓早上收钩经常钓到乌龟的情景,我便决定到老家那些我们小时候钓到乌龟的水域,进行一次钓龟尝试。
有个周六的中午,正是洪水消退几天后,八中河水色微清,我按照一些钓龟资料的介绍,买好猪肝回到老家,切成条状饵料,选用侄子几把用小毛竹制成的较大胶线和鱼钩的钓竿,来到屯子旁边“洪涨潭”的潭尾,在切成条状的猪肝涂抹鱼肝油,约10分钟后,将饵料猪肝套入鱼钩,同时先撒少量剁碎的猪肝到钓区,然后将带饵的鱼钩轻轻抛入水中,钓竿每隔5—10米一字排开,将钓竿头插入泥土中。
根据资料介绍,乌龟发现食物后总是小心谨慎地先闻、拱,然后轻咬,无动静时才正式吞食,这些吃食动作,浮标常先点动,之后上下缓慢窜动,连续如此我便提竿,结果第一次钓到了一只乌龟,就是平时我们当地常说的“水鱼”。
乌龟属于群居动物,又非常喜欢咬钩,按理说如果在一片水域钓上来一只乌龟,那就意味着这个水域可能还有乌龟,于是我又钓了一个钟头,后面又钓到了一只乌龟。回到家一称,两只乌龟共有3斤2两重呢!
后来我想,我们虽然不像“龟王”那样,会通过乌龟爬行循迹捕捉乌龟,但用钓鱼那样的方式学习钓龟,也是有收获的。
前几年,我从当年一起在福达工作的一位同事那里得知,哥威不再打渔捕龟了,除了年纪大、视力差、河里的鱼和龟少等原因,哥威还感慨地说,以前鱼和龟那么多,捕了几十年也没有解决温饱。
前几年,哥威带着一家子搞起了养鸡,几年时间就致富了。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乡村》《齐鲁文学》《右江日报》《百色文艺》《江山文学》《西部风微刊》《田林文艺》《今日作家》《乡土作家》等报刊、网络平台,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假象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