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心往事
〔散文〕
铭 心 往 事
班祖恒
小的时候,每年的正月初几我们兄弟姐妹常常跟母亲到平封屯拜年。外祖父家的隔壁就是堂伯舅的家,我因此很早就认识嫁到八渡公社福达屯的表姐。但直到我参加工作好几年后,才得以认识表姐夫——20世纪80年代中期机构改革时,在福达建立了新乡,我也从者苗乡调到福达瑶族乡,不久又从村完小调到乡教办室,而表姐夫也早就从八渡瑶族乡调回本乡福达中心校工作。
那时候公职人员工资很低,而我和表姐夫都是单职工,我们本身工作,配偶在家耕种。家里开支项目很多,不仅要顾及农业各方面的投入,而且孩子们就学也需要费用,常常入不敷出,生活十分困难,一个星期吃不到两三餐肉。
表姐夫擅长撒网捕鱼,他常常在晚饭后带着渔网到村边的驮娘江撒放,早上五六点去收渔网,收完网回到家洗漱后再赶去学校上课。当时驮娘江的鱼很多,表姐夫总是满载而归,我们父女常常因此沾他的光。
我的老家离乡政府所在地有几公里远,星期六下班后,我一般都踩着自行车搭载女儿回家,为的是星期天帮妻子做些女人不便干的重活,早早吃完晚饭再转回工作单位。当时我那部在者苗中心校时就购买的“五羊”非常老旧,常常在半路“抛锚”。表姐夫知道后对我说:“家里刚卖了一头牛,我挤出一部分资金买了一部新的自行车,那部旧的‘小天鹅’比你那部‘五羊’好得多,哪天你有空拿去修修,还可以用两三年。”
在乡教办室工作的那几年,我得到表姐夫很多关照。
几个月前我退休后,趁回老家之机,顺道探望表姐夫和表姐。说真的,虽然我久不久回老家,二级公路与福达屯隔河相望,但从没有机会进入屯内。这次进入屯内,感到福达的变化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宽阔平坦的进屯道路,三四层高的民宅,屯内已全部硬化,干净整洁,屯子中央是一座崭新的戏台……二十多年前那些低矮的泥瓦房和屯中满是猪、牛屎的地面已不复存在。
“现在我依然爱好下河打渔,不仅锻炼身体,还可以改善生活。现在养的牲畜大多喂饲料,猪肉不比过去好吃了,河鱼没什么脂肪,原生态,吃不腻。你看冰箱,有不少鱼呢,有新鲜的也有烤干的,想吃什么鱼,说给你姐。” 表姐夫看到我到来,非常高兴,“自从你调去县城,我们已有二十多年没见面了。反正有人开车,我们好好喝两杯。”
表姐夫一边催促表姐煮菜,一边和我聊了起来。
“实行改革开放,我们农村的变化很大。”表姐夫转过话头,对我说:“我跟你说一说,过去还没有得跟你说过的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说不定还成为你创作的素材。”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八渡公社八车教学点任教,当时农村绝大部分农房都是泥茅结构,你也知道,墙是用泥土舂成的,房顶盖的是茅草,群众的生活很苦,饭吃不饱,吃肉只能逢年过节才偶尔吃到。有一次,我们屯子有一户农户家里死了一只鸡,因想留到端午节而舍不得吃,拔毛清洗后便把这只死鸡拿到火灶上烤,不想受热后滴下的鸡油引燃烤架,燃到火灶上方的其他物品。由于大人都外出做工,小孩到学校上课,后来火势蔓延烧了整座房子,然后又烧到相邻的几座农房。因来不及扑灭,好多户因此遭殃,我家也不例外。”
“教学点的群众知道我家受灾后,自发给我捐助大米,你3斤、他5斤的,当时有七八十户人家的八车屯,共捐给我家近400斤大米。捐得大米后,队长还安排两个劳力两匹马,翻山过沟,步行近4个钟头,把粮食送到我家。这在缺粮少食的年代,是多么可贵啊!”
“后来,我常常用这个事例给学生解释,什么叫‘雪中送炭’!”
“为了报答八车群众的恩情,后来学区要调我到条件比较好、离家比较近的学校,我都谢绝了!再后来,我坚持在那个教学点任教5年。那段师群情,我终生难忘!”
“菜煮好了,过来吃饭喽。”直到表姐喊叫,表姐夫才说:“好,我们喝酒去!”
回来的路上,我一路想起表姐夫述说的那段往事,想起那只死鸡引起的火灾,想起雪中送炭的群众,看着沿途高楼林立的村庄,我想,那段往事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以此教育年轻人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学会感恩!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