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苏轼词赏析之十:望江南(超然台作)

作者:岩青草 阅读:736 次更新:2022-11-28 举报

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由凤凰出版社出版,郑园、陶文鹏先生选编的《苏轼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及本篇《望江南》超然台作,是三篇连在一起的作品,依次读来,心情随着作者思绪起伏跌宕。沉重于苏轼思念亡妻的哀婉、凄凉,受感染于东坡密州出猎的豪情、昂扬,再看这篇《望江南》超然台作,却是风流、儒雅、深沉、淡泊、大气。读这三篇词,东坡情绪如一江清水,有低沉、黯淡、呜咽如寒冬细流;有激情澎湃、神采飞扬如春夏江水欢快奔腾,这篇《望江南》却似秋水,淡泊从容,洒脱清新、而内里心绪涓涓流淌。

       这篇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春天,苏轼牧密州已一年有余。词的上阕,以“细风”、“斜柳”、“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时的典型景色来定义春已深却“春未老”的节气。站在自己修葺翻建一新的超然台上,看到的这一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氤氲祥和的景象,与一年多前初到密州时的旱灾肆虐、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对于自己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对密州百姓生活得到了的改善,充满了欣慰与自豪。“春未老”是写季节,也是时年四十岁不到的东坡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期许。吾尚“春未老”还有能力去承担大任,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作者用白描手法,淡墨素笔描画出的风细柳斜、烟雨朦胧、飞花满城的密州春景,充溢着的是祥和,平静,唯美,不见丝毫惜春、别春的灰心和懊恼。

       下阕,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寒食”的故事讲得正是志士的坚贞、气节与皇帝的疏忽与愚蠢。在这个节日,作者想起介子推,想起(酒醒)自身的遭际、当今的政局,不由得从心底发出咨嗟(叹息)。寒食过后,正是清明,是应当返乡扫墓的日子,官场的蹉跎,更加激发起诗人思乡的心绪,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笔下是满满的思乡难归的无奈和惆怅,又怀抱着对新春的希冀和期望。结句“诗酒趁年华。”这是最符合“超然”词意的结束,超脱世俗、乐天知命,心态平和,淡定从容,带着跌宕起伏后的醒悟,将无奈、怅惘丢去,过好当下。

       要真正读懂这篇“超然台作”,必得读苏轼的《超然台记》,在这篇以“乐”为主线,一字立骨的文章中,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超然”是求得快乐的根 本,表达了自己豁达、开朗的胸襟。但作者登上超然台不仅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的舒适,有雨雪之朝,风月之夕,宾客相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的乐哉游乎!还有登台四周瞭望的触景感怀,其怀念,羡慕,不平、遗憾、同情之意溢满。可见在“超然”的背后,还有的是心潮激荡,感慨万千。本篇词的下阕,在平淡的笔触下掩藏着作者想超然于物外,但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态。

       密州城北一座废弃已久的旧台,因了东坡的修葺,因了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超然台赋》、以及这篇《望江南》而传至后世,闻名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漠风吻过潇湘雁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