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源于内心,成长的源于动力
中国健儿,马佳刚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可,当她满心激动地走下领奖台,组委会却宣布重赛。在马佳手中停留还不到一天的奥运金牌,就这样被收回了。
不仅如此,国外媒体更是大肆渲染,将问题矛头直指马佳,认为是她为了夺冠,有意触碰其他选手的手。梦寐以求的金牌得而复失,这对参赛运动员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一旦马佳重赛表现不佳,无疑会坐实那些媒体的恶意揣测。
这个年仅23岁的女孩,身上担负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马佳的心态并没有被外界影响,她坦然接受现实,积极准备重赛。8月29日重赛,她不仅再次获得金牌,甚至再一次打破自己两天前刚刚创下的新纪录。
在这一刻,质疑她的人鸦雀无声,外媒更是避开了关于这次重赛的报道。
其实,比起马佳曾经历过的挫折,如今这样的质疑和压力,早已微不足道。

出生于河北玉亭的贫寒家庭,马佳的双眼从小失去光明,游泳池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每次跃入冰冷的泳池,她都用尽全力冲刺,因为看不见,被墙壁撞得头晕目眩是常有的事。
为了锻炼体能,她每天都要爬好几小时的楼梯,脚崴了也咬牙坚持。让周围的人看了都心疼不已。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内驱力”的概念,指的是在和环境交互中,个体自发产生的一种具有驱动效应的自我力量。
而马佳身上,始终存在这种强大的内驱力,驱使着她前进,不被外界的挫折所阻碍,也不被别人的声音所左右。
诚如:一位网友所评论的那样:“奥运会选出的是最颠峰的身体,残奥会选出的是最不屈的灵魂。”一个有着强大内驱力支撑的人生,哪怕眼前一片漆黑,也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马佳重赛再次获得金牌,一条评论获赞无数:“无论外界从你身上夺走什么,你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夺回来。”很多时候,我们都企盼着来自外界的动力。有利的条件、合适的机会、恰到好处的鼓励……仿佛当这一切尽数齐备,生活才有了奋斗的理由。
但是,这个世界从不绕着谁运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言难尽。如果只能靠外在的驱动力前进,那么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人生便会迟滞不前。唯有内在驱动,才能无视世界纷扰,永远走在自我成就的路上。
这次残奥会上,还有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女孩——美国女子马术运动员碧翠丝。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留学的碧翠丝,正当她准备回国与家人团聚时,却被近在咫尺的爆炸震得瞬间失去知觉。等到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双腿已被截肢。同样的遭遇,放在任何人身上,完全可以悲伤,可以愤怒,可以成为自暴自弃的理由。尤其对17岁的碧翠丝而言,碧玉年华,成绩优异,前途光明……
然而,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面对世界的无情和冷酷,碧翠丝并没有放弃自己。她偶然间翻到自己骑马的照片,觉得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仍可以坐在马背上。
于是,她很快为自己确立了新的人生方向——努力成为一名马术运动员。因为双腿截肢的程度有差异,碧翠丝不得不付出数倍于人的汗水与时间,来训练自己的平衡感。
与此同时,外界唱衰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残奥会的关注度远远不如奥运会。”“何必让自己这么累,国家会让你生活有保障的。”可在她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为了荣誉、名声、甚至金钱等外在的诱因,而是为了一种不愿就此沉沦的内心感召。
终于,碧翠丝在一次次摔下马背后,从最初的颤颤巍巍,变得可以优雅骑着马,从容步入奥运的舞台。一个拥有强大内驱力的人,不会把时间用来抱怨外部条件的欠缺,而是哪怕一无所有,也想着还能达成怎样的目标。自立者,人恒立之;自助者,天常助之。
在这个世上,没有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是直接铺平在你眼前的。可对心有所往且矢志不渝的人,哪怕步履蹒跚,这个世界也永远乐意为之让路。
上一篇: 谈谈我对苏轼《花影》的理解与感悟
下一篇: 散文 《清秋,晕染了时光里的我》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