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理解与感悟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的大文豪 ,他诗词俱佳,留下许多名作。有人喜欢“大江东去”的豪迈,有人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有人喜欢“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
他一生豁达不羁,放荡形骸,在中国的文坛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千百年来无人能及。
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相信很多人都会背诵,也经常引用其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无畏和淡然,很多人认为这是5000年来最精彩的一首诗词。年少时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后来懂得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为什么不一边吟诗啸歌,一边悠然地行走呢。竹站和草鞋轻便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微微有些寒冷,山头的斜阳却殷勤相迎。回头望一眼刚刚走过的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事时词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词人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展示了他旷达洒脱了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首两句点题展示了词人超越荣辱得失,任凭风雨肆掠,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
“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写得俏皮传达出一种不畏风雨,笑傲人生的自在与轻松。“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由眼前的风雨联想到人生旅途中的风雨,说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坎坷与崎岖。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末三句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感叹无论是雨斜风狂,还是阳光普照,不过都是寻常现象,毫无差异。而人生也是如此,只要心境平和,宠与辱毫无区别。
这首词:写平常生活经历,却充满人生哲理。
二十岁读不懂的苏东坡,到了四十岁才真正领略所谓的“乐观旷达”,不是两手一摊的无所作为,不是抛开过去的自我否定,而是历经苦难的不争不辩,随遇而安。
回顾苏轼一生,跌宕起伏却酣畅淋漓。苏轼少年成名,颇受北宋当时的宰相兼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也曾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一时风头无二。滚滚红尘、漫漫官场,有知心的朋友,也有厉害的对手。
终于,在他43岁时,由于北宋王朝内部的权力之争,苏轼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少年时读到的历史就是那么简短,根本写不尽苏轼那段黑暗的人生。
中年,险些丧命的经历没有吓破他的胆,四个月的牢狱之灾没有消磨他的人生志趣。赶往黄州的舟车劳顿,他都没有一点抱怨,还作“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的诗句,弯曲的流水,坐船的幸运,跃然纸上。
谁知他才刚刚被死神呃住过喉咙,现在奔波在被贬的途中,却已经开始游历山水了。
不经历生死,不足以语人生。对于命运的不公,最好的报复是活成了清风朗月,天高地迥,自由自在。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命运——你看,虽然你曾扼住我的喉咙,但我现在依然能吃能睡,在广阔的宇宙中拥抱着无尽的自然。万物丰盈,活着,我皆拥有。
苏东坡的文章之道,亦是人生之道;东坡先生的词,可以医心,细细品味其生平,更是让读者奋发.........
评论[1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