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小酌古诗词

作者:姚尚平 阅读:509 次更新:2022-06-21 举报

小酌古诗词

 

记得小学四年级,一本《木偶奇遇记》,让我兴奋不已;初中时,一本破损的《红旗飘飘》,也曾令我爱不释手,更不要说《红岩》、《新儿女英雄传》了。上班后,正赶上琼瑶热浪、金庸铁流。一阵狂热之后,喜欢上了诗词和古典。“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自我沉醉于纯文学之中。“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如今在诗词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一面领略无尽的风光,一面感受美妙的意境。

“骚客大家三百万,欲留绝唱悦人间。千秋事业警言策,一代贤明佳句鞭。两行诗羽书今古,半阕词心动宇寰。更有后来传火者,寻香众里梦阑珊。”,这是我读《古典诗词名句浅析》的一点感想。她让我对诗词的认识,从简单的阅读,慢慢走向较为深入的品味。诗词不仅让我们认识了祖国的文化,更让我们了解了绵长的历史,让我们重温一个民族的兴衰之路,让我们崇敬无数英杰的风雅与气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之所钟石烂海枯。“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怅然之意和怀念之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的惜别之深和友谊之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万丈雄心与浩然志趣;“物是人非事事休,无语泪先流”、“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的忧郁之苦与爱民之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寂寞之痛;“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闲愁之伤;“衣带渐宽终无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气氛······。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精美绝伦,让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恰似苏轼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看唐诗宋词,既是欣赏,更是享受。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之称;宋祁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之誉。李贺“雄鸡一唱天下白”,被毛泽东化用为“一唱雄鸡天下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叶剑英感悟成“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而扬州“三分明月”之称谓,来自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西湖的“西子湖”美名,则得益于东坡先生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致使后人以此句代婉约派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让人想起豪放派创始人苏子瞻。

学习古典诗词,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参悟历史,感知过去。“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西周戍卒生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决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激情;“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社会离乱景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气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本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行”的高情逸致;“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臣”的将士气节;“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是丹心难灭”的报国情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洁风骨;“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牺牲精神!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的《春愁》,让我们情溯晚清。我神圣领土——宝岛台湾,竟被日本侵略者从祖国版图中割去,怎不叫人愤怒,怎不叫人横刀向天。“闻道清都帝苑,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台湾虽已光复,但我们的钓鱼岛,还有琉球,甚至西沙,甚至南海。或为抢占,或为吞并。“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中华儿女时刻准备收复失地,只待春雷第一声,扬眉吐气卫金瓯。保国护疆,圆中华复兴之梦。

知识改变命运,应是指大学问家吧。对于普通人,或许就不那么明显了。但学习总能使我们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懂得爱和感恩。“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就让我们慢斟诗盏,浅酌词梦,在业余时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上一篇: 延安歌声毓中华

下一篇: 茶梦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醉卧沙场君莫笑 匿名 06-22
诗中自有美酒香 匿名 06-22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