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一波三折的“考察“

作者:周国顺 阅读:79 次更新:2025-06-29 举报

一波三折的“考察”

/ 周国顺​

五月三号,一场期待已久的考察活动在白果坝村展开。近二十人组成的队伍,由白果坝村部分在咸丰县城工作的人员,以及咸丰县作家协会的部分会员共同构成,他们踏上了探索白果坝大洞、洞坎上大白果树与响水洞瀑布的旅程。而这场考察,从筹备之初便充满了波折与故事。

白果坝村一直渴望发展,希望能借助外力为家乡出谋划策。村中的工作人员早就盼着邀请从这里走出去的在外人员回乡看看,同时也期待咸丰县作家协会的文友们能来实地感受,为白果坝村的发展指点迷津,并向外界宣传推介。为此,私下里发出过无数热情的邀请,也收获了众多积极的反馈,然而,现实总是横生枝节,各种原因导致这些计划一次次搁浅。

还记得那位在咸丰县档案馆工作的宋健文友,他不仅是作协会员,还是咸丰县诗词楹联协会的秘书长。他曾向我索取白果坝大洞与洞坎上大白果树的资料,打算将这两个景点写入“湖北要览” 丛书中。当时我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因效果欠佳,未能满足他的需求,他便一直盼着能亲自前来考察。​

去年七月十二日,一场酒桌上的相聚,让白果坝大洞的开发话题再次被点燃。在咸丰醉行湘西酒楼,我与咸丰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吴运辉,以及湖北省著名网络文学作家、原咸丰旅游局局长兆哥一同饮酒。席间,兆哥自信地表示:“有没有开发价值,我去一看就晓得了。” 听到这话,我立即热情邀请吴主席组织作家协会到白果坝村采风。吴主席也给出回应,让我多准备几个看点,别太单一,还说可以组织两三车人来个白果坝一日游。我当场承诺,只要他们来,保证有足够的看点,能玩上一整天。为了兑现这个承诺,我不辞辛劳,不仅去踏勘了大白果树、响水洞瀑布等周边景点,还专门邀请洪其顺做向导,前往有小三峡之称的小河库区游览。小河库区作为白果坝村与清坪镇的界河,在我眼中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去年十二月十日,咸丰县组织的“我与亲人话脱贫” 大型返乡活动,给白果坝村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二十多位白果坝村的在外人员返回故乡,我带着其中几位对家乡发展感兴趣的人去探视了白果坝大洞。这一探,引起了一位返乡人员的重视,他提议专门组织一些有资源、有话语权的白果坝在外工作人员,对大洞进行一次正式考察,探索其旅游开发价值,并商讨宣传与联系开发公司的事宜。我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可行,便向村支两委汇报,并着手准备,计划在春节长假期间实施,还联系好了在省交投公司、县信访局等单位工作的几位人员,定在正月初四开启活动。谁能料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一切化为泡影。​

时间来到四月,随着武汉解禁,全面复工复产,考察活动的组织工作重新提上日程。四月十五日,退休干部杨元广给我发来微信,建议在五一期间对白果坝大洞的旅游资源进行探讨,邀请有见解、有人脉、有资源的白果坝在外工作人员参与,由我具体牵头安排。我自然是求之不得,当即与他一起商量,将活动目标定为确定白果坝大洞的旅游开发可行性,同时凝聚家乡人脉人才,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广发邀请,甚至连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医院副总杨智宽老同学都在邀请之列。虽因工作繁忙,他无法参加,但仍表示会支持家乡建设,提出中肯建议。

对于在外工作人员的召集与组织,我将这一重任交给了在县信访局工作的李建红。他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咸丰县著名诗人,还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既有号召力,又有组织能力。李建红提议,除了邀请白果坝村在外工作人员,还应一并邀约作家协会的吴运辉主席等著名作家。他先后邀请了十多位作家和十多名白果坝在外工作人员,将活动时间定在“五一” 长假。大家平日里工作忙碌,双休日都不一定能休息,想着 “五一” 是法定长假,再忙也该有时间参与。​

人员和时间确定后,接待事宜便成了重点。我们先与白果坝大洞开发老板沟通,商量接待方案。自去年四月初,藏之堂洞藏酒业与白果坝大洞合作,计划打造亚洲第一大洞藏酒业,历时一年,已开发一点八公里,投入数百万元,但客户寥寥,藏酒量有限。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宣传扩大影响力,也意识到仅靠洞藏酒业过于单调,想开发旅游,却对旅游资源潜力和开发价值心中没底,还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希望能找到合伙人融资助力。因此,我们一直想通过活动为他们宣传推广。

由于疫情影响,藏之堂四月中旬才复工,当时洞门口正在建设广场和办公室,现场一片狼藉。我们通知他们整理好环境,给来客留下好印象,同时梳理开发思路,以便向客人介绍,征求意见。之后,我们对游览线路逐一踏勘,除了既定景点,还预备了其他线路和景点。为确保安全,我们带上镰刀清理线路,剔除挡道的荆棘杂树,对洞内不便行走之处进行处理。大白果树下脏乱差,我们在四月二十九号组织劳力打扫卫生,尽力改善环境。洞内大部分区域尚未开发,存在风险,我们又邀请了熟悉大洞、有探险经验的年轻人随行,担任向导和保安。进洞所需的照明工具、绳索、饮水食品等,也都一一安排妥当。

就在万事俱备时,意外再次降临。四月三十号,咸丰县召开全县视频会,宣布五月一号正常上班,活动被迫叫停!当天下午,我与李建红紧急沟通,反复商议活动是取消、改期还是争取在长假内实施。李建红又逐一与约定人员沟通,最终将时间改到五月三号。然而,这一临时变动,让七八位事先约定的人员无法参加,包括在县工商局、县委办工作的人员,以及吴运辉主席、兆哥等文友。

幸运的是,五月三号,仍有十多位人员如约而至,宋健文友也亲自前来。白果坝村四名脱产干部中有三名全程参与,加上向导和保安,近二十人深入白果坝大洞十多千米,来回用了近四个小时。上午九点多入洞,下午近两点出洞,午饭后,三点多前往洞坎上大白果子树。此时骄阳似火,气温飙升,大家在大洞里步行近四个小时,早已疲惫不堪。而且连日干旱,响水洞瀑布失去往日风采,本打算看完大白果子树就结束行程。但有人游兴不减,坚持要去探访响水洞瀑布,我们只好陪同。虽然瀑布不成型,但溪流依旧,断崖下潭水清澈凉爽,李建红、李亚兵等人脱了鞋袜泡脚,杨元广则绾起裤管走到断崖下,让我们拍照。

从响水洞瀑布返回时,已是傍晚。除少数有事离开的人,大部分来访人员留下来与藏之堂老板座谈。李建红、彭建、尚红兵等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大家都认可打造亚洲第一大洞藏酒业,并结合旅游开发的思路。宋健文友通过实地考察,终于确定了要在“湖北要览” 刊载的白果坝大洞文稿内容。​

在省交投公司上班的杨元武之前表示先个人探访,若有价值再联系公司组织专业考察。可七号他发来的微信,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他从企业盈利角度分析,认为白果坝大洞没有开发价值,景致不突出,投资成本高,收益周期长,就算简单估算,开发10 公里需 2 个亿,门票回本遥遥无期。看着这条微信,我们一时不知所措。​

所幸三天后,五月七号,咸丰县委书记来到大洞,虽只深入不到两千米,但他提出白果坝有丰厚的溶洞资源,要着眼大景区打造,强调景区兴则白果坝兴。这或许是对我们五月三号考察活动的一种肯定,也让我们在迷茫中又看到了一丝希望,白果坝村的发展之路,虽充满波折,但我们仍在探索前行。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1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真是好事多磨。好在一切都艰难地熬过来了,只是苦了山兄等一众为白果坝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识之士。你们不愧白果坝村的骄傲。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脚踏实地砺精图治的楷模与勇士! 秦光华 06-29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