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学农劳动往事

作者:班祖恒 阅读:40 次更新:2024-10-12 举报

                           学农劳动往事


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子对妻子说:“婆婆,您到五金店给我买一把小锄头好吗?我们要学习劳动,种菜呢!”还说,“老师要求我们在家要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最后问我小时候读书劳不劳动?    


“劳”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可使学生对涉劳涉农课文有着更深的理解,比如对《悯农》这首诗中的“粒粒皆辛苦”会有切身的体会,避免学习与实践脱节。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其实,我们那个年代,学农劳动的内容比现在丰富得多。    


我们的小学时期,学农劳动往往与勤工俭学结合在一起,老师经常带我们上山捡桐果、拾稻穗,勤工俭学所得,改善办学条件,购买玩具分发给学生。除此之外,从学校放学回到家,我们还要帮父母扫地、喂鸡鸭、要猪菜、煮饭菜。假期还要帮生产队晒谷子、收黄瓜、摘白菜、挖萝卜......


我对中学时期的几件学农劳动的印象非常深刻。有个学期,学校号召学生种红薯,准确地说是推广“红薯堆”——一项红薯高产种植新技术,任务是每个同学做一个“红薯堆”,地方自选,学校校舍旁、菜地边都行。于是同学们纷纷选地方,找肥土、找牛马猪粪等混合在一起,堆成一个个小土包,等一段时间农家肥发酵后再种上红薯种。红薯种都是现采的本地品种,有摘过叶子的红薯藤,现成的红薯。把红薯藤插入土堆里,把小个红薯整个埋入土堆,把大个红薯则切成多块几个同学分种。 我们经常在课余时间观察红薯的生长情况,长出新芽后,我们便培土、淋水,给红薯藤打顶,还久不久施放发酵过的农家肥。春种秋收,原来最大个儿不足一斤的本地红薯,单个竟达到三四斤重。记得有三个同学种的红薯最大,分别重5.1斤、5.3斤和5.4斤,分获冠、亚、季军,受到学校的表扬。圩日,家长到学校看望孩子,看到这么大的红薯,都啧啧称奇。    


在广西田林县我的老家,农民群众最辛苦的季节是“双抢”(抢收、抢种)。“双抢”期间,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学校附近的者苗、者化、渭龙等村屯帮助生产队收谷子,师生们和群众一起,有的割稻子,有的打谷,有的挑谷子,干得不亦乐乎。开展这项大型学农活动,学校都会事先通知生产队选取大片的农田,以保证够一天的生产。而生产队的队干们知道师生平时劳动不多,耐力不足,都会选取只够做大半天的田块,还特地安排两三个人专门做后勤,宰杀生产队集体喂养的肥猪,把肥瘦适中的猪肉剁成肉末,与糯米捞在一起,蒸成糯米饭慰劳我们。那时候只有春节才杀年猪,其他节日每户也只杀只把鸡鸭,市场是没有肉卖的,平时很难吃到肉。对这些香喷喷的糯米饭拌猪肉,同学们都吃得津津有味。虽然劳累,但能为“三农”服务,同学们心里还是乐开了花。    


学校除了组织师生帮助附近的生产队收谷子,本身还在公社砖瓦厂旁者苗河边一片宽阔的河滩开荒造田种水稻,让学生体验父母们劳动的艰辛。犁耙田是借用生产队的犁耙和耕牛,由老师和年龄大的同学操作,插秧和耘田、收割打谷、运粮是全校师生一起劳作。看田水是按班级轮流,每个班挑三四个比较有经验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看田水,调节田水的深度。如果不是特大干旱,水田的灌溉是很正常的,倒是每到雨季发洪水的季节,田里的水倒是常常干枯,原因在于有时洪水把水渠的拦河坝冲垮,水位下降慢,短期难以修复;有时则是洪水暴涨的时候,河里的鱼沿渠而下觅食,个别群众经常在夜间偷偷把水渠头堵住放干捕鱼,过后又不把水渠复原疏通,这是师生们都感到烦恼的。    


后来,何校长想到了一个治理的办法。有一次,者苗河发洪水后,何校长约我们几个高一班的男生,备好手电,到水渠头的草丛中“设伏”守候。大约夜11点左右,有个黑影提个手电,走向渠头,正准备封渠捕鱼,我们于是悄悄靠近,有个同学还不小心踩断一棵枯树,发出不小的声响。也不知是河水响声太大或别的原因,那个人竟一点也没有察觉,当我们来到那个人身边,何校长大喝一声“不许动!”,那个人才回过神来。我们用手电一照,原来这个人我们都认识,是叫聋叔的者苗当地人,严重耳背。事后,何校长把这事告诉了队长。队长在群众大会上把聋叔狠狠批评了一顿,还告诫群众不要再做这种“破坏生产”的事。要知道当时“破坏生产”这个罪名相当严重,说不定会挨群众批斗。后来,封渠堵水捕鱼的事再也没有了。


我们读初中的第三个学期,母校者苗中学扩建,筹办高中班,我们初五、初六班的同学参与了建校的重任,说是“半工半读”也不过份。说到高中班筹建,其实是在初中校舍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教室和相应的课桌凳。由于经费有限,学校只得自力更生,组织师生淘沙,从离学校一个多公里外的砖瓦厂挑砖头、瓦片,到山上砍桁条、锯瓦角,烧石灰。有一次,班主任雷老师带我们去老校址“中瓦”附近挖石灰窑,干不了几天,就发生了一个同学锄头砸伤另一个同学的事。有一天,我们继续分组轮流挖石灰窑,到我们这组挖窑的时候,正好何校长来工地检查工作,慰问我们,他进到窑里后发现窑壁不断有泥石掉落。“不好,石灰窑要坍塌,危险!”何校长带着我们立马撤出石灰窑。十多分钟后,石灰窑果然坍塌了!发生石灰窑坍塌后,学校领导从安全考虑,再也不让师生自己去烧石灰了。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师范毕业后先后到多个小学任教。80年代中期,我分别任教于那烧、者赖两个学校,当时就开展很多勤工俭学。在那烧教学点,我带学生种过沙田柚、牧草;调到村完小者赖后,我们几个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捡油茶籽、橡子果、种菜等。现在想来,学农劳动能有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益处很多。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60后,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