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政治首都”的壮丽景象——海牙半日游》

作者:赖维斌 阅读:96 次更新:2024-06-16 举报

      一栋哥特式建筑矗立在远方,高耸的塔尖直指苍穹,宽阔的楼宇俯瞰大地,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在它身上,绿茵茵的草地铺展在它足前,从栅栏挺秀的大铁门透视,更显壮丽迷人!

  这栋卓尔不凡的建筑叫和平宫,世界著名的海牙国际法院(全称联合国国际审判法院,别名海牙国际法庭)就设立在其恢宏而又精细的楼宇之内。海牙国际法院“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根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成立。”(引自百度百科

  海牙国际法院1999年在和平宫南楼开设博物馆,展示的主题是“以正义求和平”。我认为,这一主题也是该法院的工作方针。据此,该法院判决了多起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案件,结束了一些国家领土、边境资产、资金等纠纷。“以正义求和平”这一理念,出自海牙国际法院成立53年后,由于将和平立于正义的基石之上,凝聚了各国共识,彰显出人间正道,具有极大的公信力,因此迅速成为时代的强音。2004年,196个主权国家的外长在海牙国际法院门前联合发表《和平声明》 ,并在该门右侧立起题名“和平之火”的纪念碑(碑身书写:“May All Beings Find Peace”,中文译为:“愿众生找到和平。”),最后围绕这块纪念碑逐一嵌石于地,辟出一条“世界和平之路”。

  “和平之火”纪念碑和“世界和平之路”的设置,都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生生不息的“和平之火”,炽热无比的能量释放,象征着世界多国对和平执着、热烈的追求,也寄予着五洲游客对和平持久、真挚的向往;坎坷不平的“世界和平之路”,迈向团圆的终极目标,启示致力和平举步维艰,但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出自张载《西铭》)。返观俄乌战争、巴以冲突、阿以冲突、缅甸内战已致当地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也使全球风云变色、山河震荡,谁不觉得和平至为珍贵,却又不易实现?然而,经过国际国内不懈努力,冲突各方终将罢兵息戈。历史上爆发过多少战争?但都一一偃旗息鼓。概因战争是流血的事件,人类必定要加以消弭。假如任凭战事升级,地球还能悬浮星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风雨过后飞彩虹,黑夜过尽现曙光。当我看到“和平之火”纪念碑立于“世界和平之路”圆心,瞬间领悟更深的道理:和平需要各国人民齐心构建,也需要各国人民协力拱卫。

  “和平之火”园中,“世界和平之路”右起点第二排左边位置,一块绿色玉石嵌入土地。拂去其身上尘埃,翡翠光华顿时尽显,瑰丽可爱,在万石丛中,独具风!这是中国信物,承载着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在万里之遥的西欧,见到东方祖国的玉石,我倍感亲切!端详这块和田青玉,我感觉它有棱有角,厚重沉甸,清丽动人,雅俗共赏,洋溢昆仑神韵,令人浮想联翩!它嵌此一方园地,却如一叶风帆,带领船只驶向深海,航道在它前面展开,阳光照亮整个海面……祝愿我的祖国与一切爱好和平的其他国家勠力同心,营造出并守护好安宁、祥和的世界!

  由于海牙国际法院是唯一设在美国纽约之外的联合国主要机构,不仅地位非同一般,而且地址亦非寻常,因此我紧抓机遇,从正面、侧面多视角摄取其园内风景,看到该法院充分开掘了城市近郊大地辽阔、生态良好的资源禀赋,建成气象庄严、环境优美的联合国主要司法机构2024年3月29日下午,和平宫外春光融融,平坦的大草坪映日生辉,柔美的郁金香绕园吐艳,墨绿的柏树静穆于园中,青翠的森林葱茏于园边……这是国际最高的法院,也是世界最美的法院。供职于此的15名法官,都是法界精英,具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工作辛劳之际,瞭望窗外丽景,想必疲惫顿消,重振精神。这篇游记获刊都市头条后,得益于电脑屏幕对本人所摄图片的放大,我才发现联合国旗帜飘动在远方园林上空,作为联合国在海牙开展工作时的象征,带给各国人民和平与团结的希望。

  在我转眼观察附近市容时,看到该法院前门左侧不远处,隔着一条市道,数根笔直、方正的钢筋水泥柱子整齐树立,组成方阵,屹立在青草丘顶,颇显单纯、宁静。原来我不知道这数柱方阵是什么建筑,听了谭导的讲解,才知道它是一座纪念碑,用来纪念1940年至1945年在印度尼西亚死难的荷兰平民和军人。纪念碑如此简洁,也让我一开眼界。

  一排宏大、清秀的建筑铺开在一个宽阔、明媚的湖泊之南,如果称此华厦为一块翡翠,那么谓此碧湖为一面明镜,均显恰当。这排古典气质的建筑叫“国会大厦”,这面现代风格的湖泊名为“庭苑池塘”(简称“庭池”)。荷兰中央政府、国家议会就设立在这湖畔琼楼之中,作为该国行政机关、权力机关,负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进行监督。相应地,该国最高法院、国使馆亦设、驻此城。荷兰王室三宫,两座都在海牙,其中,努尔登堡宫是现任国王的工作宫殿。因此,海牙虽是荷兰第三大城市,南荷兰省省会,却是荷兰政治中心,享有“皇家之都”的美誉,遂被称为荷兰“政治首都”。而荷兰法定首都阿姆斯特丹未设中央政府、国家议会、最高法院、国使馆、国王工作宫殿,但它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拥有7700余家工业企业,并有世界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和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银行的总部部分知名跨国企业全球总部,因此它实际上是荷兰“经济首都”。“一国两制”,早体察;一国两“都”,前所未闻!

庭苑池塘之南,国会大厦之东,一端庄、优美的独立建筑引人瞩目,它那乳黄色墙面与周围褐红色建筑墙面对比,别饶风致。这栋建筑就是与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鹿特丹伯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齐名的莫里茨皇家美术馆。

走近莫里茨皇家美术馆南部大院,即见六座一米高的方正花台,黑色带纹台体把台面上绽开的金色郁金香衬托得格外醒目,并与该馆乳黄色南墙相协调。该馆南门不开,游客都觉意外。两只欧美乡村壁灯高高挂在南门两侧墙上,正与院中花台相互对应:花台黑体衬托花色金黄,墙色乳黄衬托壁灯黑罩,使该馆南部大院显得立体、有型,却又单纯、唯美,呈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蕴含颇具匠心的景观设计。

西门墙面,美丽而又舒展,好像少女张开双臂,欢迎远方宾朋。乘斜行电梯,抵地下一层,挎包须过X光机,保温杯水也须饮尽或倒光,安检标准似机场。当安检员执意要我处理掉保温杯水时,我一时不以为然,但很快就不这样想

莫里茨皇家美术馆共有两层(游客自地下一层登馆,仿佛觉得楼有三层),每层均展荷兰十七世纪以来油画家的名作。约翰内斯·维米尔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是镇馆之宝,后人摄有同名电影演绎这名画故事。该画被确定为永不外借,恰如中国古代一些书法杰作被严禁出境。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的《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成就卓越,蜚声遐迩这两帧名画堪称珠联璧合,同耀世界画坛。此时此刻,我遂理解莫里茨皇家美术馆安检程序严密的意义:这些名画真迹都是瑰丽艺术精品,都是珍贵文化遗产,不可多得,不可再生,不可污损,不可外展,需实地观赏,必严格保护。看到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回眸一视眼神清澈,我的心灵顿觉净化。人要是一生都保持纯真,那世界会多么纯净?目睹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精细的解剖动作,我震撼人类早在十七世纪就已掌握复杂、危险的外科手术技能。人类能够不断提高寿命,医学进步起到多大作用?

馆内画作精彩纷呈,有如珠玉满室生辉不是短暂游览就能尽赏的。摄下两幅以作留念。一幅内容为壮丽的山河尽沐璀璨的阳光,古人或依山读书,或沿河谈,或赶羊回圈,各种场景生动呈现;另一幅内容则是镜子映现人情百态,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员表情不一,服装各异。画中男士是位伯爵,周围四女是其女儿,远处二娃是其外孙,祖孙三代,亲情融融。穿行二楼各间画室时,忽见一坛鲜花摆在微凹的白墙前,定睛一看,它又是鲜艳的郁金香,使我不禁驻足其前。这坛郁金香映着柔和的灯光,如映着温暖的阳光,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或金黄,或粉红,或嫩绿,或白皙,每一朵花都抖擞精神,尽吐芳菲,沁人心脾,令人流连。有道是:“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需要绿叶扶。”坛中绿叶丛生密集,不但自身生机旺盛,而且有力烘托鲜花,使得鲜花更加光彩照人。那高挑而又溜圆的花坛,形体亦美,令人联想,本身就是雕刻艺术精品,而其上粗下细,竟然支撑稳定更是出人意外细心观察,原来它的底部加一块平板。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工程力学与植物美学的联姻,催生出了盆景“骄女”,令多彩画室显出丰美也使古老藏馆焕发青春。这是立体的画作,无声的交响,众美的凝聚生命的璀璨

透过莫里茨皇家美术馆北窗,但见寥廓蓝天白云悠悠,庭苑池塘波光粼粼,两只麻鸭戏水连连,八方游客观光源源,又现一番美的景象。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2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今日增加:“这篇游记获刊都市头条后,得益于电脑屏幕对本人所摄图片的放大,我才发现联合国旗帜飘动在远方园林上空,作为联合国在海牙开展工作时的象征,带给各国人民和平与团结的希望。” 赖维斌 06-17
2024年6月13日,都市头条刊登《“政治首都”的壮丽景象——海牙半日游》。 赖维斌 06-15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