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小说   

《成长》第三十三章:改良土壤

作者:苑丁 阅读:45 次更新:2024-05-31 举报

 徐国庆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他推行改良土壤的工程,已经不比当年他在徐家自然村当生产队长,推行家庭联产土地责任承包制时,那么有召唤力了。那时,他背着上级,推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制,当时他一提出,真是一呼百应,没有不拍手叫好,积极响应的。如今,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农村的农业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机械化,施肥用化肥,除草用农药,农民从过去的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种田轻快得多了,这不能不说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像这样大量使用化肥,喷洒农药,土壤结构被破坏了,土壤被污染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改良土壤势在必行。要是推行土壤改良的工程,不让农民兄弟施化肥,不让农民兄弟喷洒农药,他们就得吃尽千辛万苦去积肥;他们就得冒着炎炎烈日,钻进齐腰深的像蒸笼一样炎热的稻禾中,长时间地跪在泥地里爬行拔草,这恐怕农民兄弟是不能接受的。这样看来,徐国庆要搞科学研究,推行他的改良土壤的工程,难度不小,阻力一定很大。
   徐国庆做过调查了解,并从余庄自然村的那片土地取来了泥土,进行了认真的化验研究土壤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他看了化验结果,看着那些活生生的数据,大吃一惊,因为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了。如果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田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重金属超标,残留农业严重,人吃了虽不会立刻中毒,但会潜移默化地伤害人的身体,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啊!农田土地必须进行土壤改良,还土地以本来的面貌,这是事不容辞的大事。
   徐国庆为他们徐家自然村的乡亲们的事操心烦神得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他爬起来又做了一次土壤化验和稻米检测,仪器上显示出来的化学成分和活生生的数据,使他惊骇不已。
   徐国庆心里想,人要毁坏某样东西容易得很,要再把它修复起来就麻烦了。徐家自然村的乡亲们,这些年来大量使用化肥,喷洒农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破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的分子结构,污染了土壤,自己还蒙在鼓里,盲目不知。如果像这样下去问题就更为严重了。现在要改良被污染的土壤,恢复它本来的面貌,没有三五年的时间,那一定是恢复不了的。真是毁坏土地容易,改造土地难啊!
   根据徐国庆的了解,现在的土地已经像一个大烟鬼一样,吃化肥已经上了瘾,少了化肥,庄稼就生长不起来。一旦施用了化肥,那稻禾就乎乎地疯长;田地里的各种杂草,不要命地与庄稼挣水挣肥,抢占空间,干扰阻碍水稻禾苗的生长。一旦喷洒了农药除草醚,那些杂草立刻就萎宿枯黄,倒伏死亡,真是立竿见影。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让农民兄弟使用化肥,不让农民兄弟喷洒农药,他们想的通,接受得了吗?
   然而,这土壤的化验、稻米检测出来的触目惊心的数据,就摆在徐国庆的面前,这改造土地,改良土壤、改变生产方式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不能再延误了。
   徐国庆打算在他们徐家自然村推行他的改良土壤,改变生产方式的工程,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再向余庄和全社会推广,拯救土地,大搞绿色开发土地,利用土地,大兴绿色生产。徐国庆决定向徐家自然村的乡亲们开诚布公地讲明情况,分清利害关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明白绿色开发利用土地,改变生产方式,改良土壤的迫切性,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改造土地,改良土壤,改变生产方式。从今往后,不再使用化肥,不再喷洒农药,生产出环保绿色大米。
   土地被破坏了,土壤被污染了,这事让徐国庆思考烦神了一夜,一直到天亮时,他实在有的累,有点辛苦了,才闭目眯了一会儿。徐国庆起床后,梳洗完毕,就去关照安抚他的老外婆余夫人和儿子徐华生,安排他们吃了早饭。
   早饭后,徐国庆的父亲徐益天,穿了一套破旧厚实的衣服,拿了一只面盆,背了一袋化肥,准备下地去施洒化肥了。
   徐国庆看见他父亲徐益天要去自家的庄稼地里施洒化肥,急忙说:“父亲,从今往后,我们的庄稼地里,你就不要施洒化肥,也不要喷洒农药了。”
   “那是为什么?”徐益天有点莫名其妙。
   “土地不能再被污染了。”徐国庆这样说。
   “土地被污染了?”徐益天显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徐国庆这才把他取土化验和检测稻米的情况一一地跟父亲徐益天说了。徐益天也是有点文化的人,他听儿子徐国庆这么一说一分析说明,也吃了一惊。
   “那该怎么办呢?”徐益天为难起来了说,“如今的土地,吃化肥都上了瘾了,不施化肥,庄稼就不见长,怎么办呢?”
   “不长也不能施化肥!”徐国庆果断地说。
   “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怕是行不通,大家不愿意。”徐益天说。
   徐国庆主任笑着说:“慢慢来吧。”
   徐益天说:“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发达了,农业也基本上机械化了,干农活轻巧得多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真是大块人心。你不让他们施化肥,不让他们喷洒农药,他们又要去夹河泥,挑塘泥;他们又要冒着酷暑跪在稻田里爬行拔草,又回到那种原始的劳动中去,恐怕他们不会接受。”
   徐国庆皱了皱眉头,觉得父亲说的是一个问题,不过他说:“怎么能说是回到原始生产阶段呢?机械化的生产还不是照旧使用吗!就是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呗。”
   徐益天笑着说:“别说他们了,就连我也想不明白。”
   徐国庆也笑着说:“开诚布公地把厉害关系跟他们说清楚,他们不会无动于衷的,我想他们会想通的。”
   徐益天说:“你打算怎么跟他们说呢?”
   “开一次座谈会。”徐国庆不假思索地说,“爸爸,你到各家各户跑一趟,邀请他们来我们家喝杯茶商量商量。”
   徐益天根据儿子徐国庆的吩咐,挨家挨户地跑了一趟,倒是把大家请来了。
   徐国庆热情地给大家敬香烟;余蓝莓给大家端来了茶水,招待大家坐下来抽烟品茶。余蓝莓是余庄的妇女主任,徐国庆是大学生村官,余庄新来的副业主任,两位主任给他们又递咽又端茶,这么热情客气,大家反而觉得过意不去了。
   徐国庆家的草屋不大,只有三间,堂屋也不大,十几个人坐下来,就占满了。咽抽了,茶叶喝了,要商量一件什么事,大家一点信息也没有,徐益天也没说,大家都不知道。便一边闲聊一边静候大学生村官徐国主任明示。
   徐国庆把他化验土地和检测大米的情况和数据给大家看了,告诉大家说,他们徐家自然村这片土地,原来都是良田沃土,这大家都记得很清楚。记得当年,他当生产队长时,把土地耕翻过来,那泥土黑黝黝的,还透着一股泥土的香味,实在喜人。那时用的肥料是塘泥草皮,都是绿色肥料,庄稼长得也很旺盛,而且很壮实有劲,收成也不错。可是这些年来,大家图省事省力,经常大量使用化肥,喷洒农药,久而久之,时间一长,土地破坏了,土地的分子结构变化了,变得板结贫瘠了,土壤也被污染了。长期这样污染下去生产出来的粮食,农药残留严重,吃了对人体有你看不到的伤害,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不得了的事情啊!
   王春林三十多岁,跟徐国庆差不多。他生得方头大脸,身体很棒实。他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吃不死人的。”
   徐国庆说:“这样的米饭,吃了不会立刻中毒,会使人慢慢中毒,就这样潜移默化地伤害人的身体。”
   六十多岁的徐大爷笑着说:“稻米煮熟了吃没事的,千滚无毒嘛。”
   妇女主任余蓝莓破解说:“大米煮熟了,毒性从蒸气中散发了一些,但米饭中还是有毒的。”
   夏四爷四十多岁,他忧心忡忡地说:“那该怎么办呢?”
   徐国庆说:“我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跟大家商量商量,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徐益天开门见山地说:“改良土壤呗。”
   徐大爷哈哈哈大笑着说:“改良土壤?沙土不会变成粘土,黄土不会变成黑土,我们徐家自然村的土地都是黏土,还能往哪里变啊?”
   徐国庆说:“我是说,我们徐家自然村的土地被污染了,就是恢复土地本来的面貌。”
   王春林年轻,脑子灵活,人也生的精明,他听大学生村官徐国庆这么一说,似乎明白了徐国庆说话的意思,于是说:“徐主任,你无非是要我们不要施化肥,不要喷洒农药呗。”
   徐大爷惊呼道:“那哪能行呢?如今种庄稼就是靠化肥农药。”
   徐国庆笑着说:“过去我们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田里不是收获的蛮好的吗。”
   徐大爷说:“那时每亩才收多少?五六百斤。”
   夏四爷说:“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会减产的。”
   其他人都纷纷质疑会减产,这可是他们最担心的事。
   徐国庆解释说:“不错,开始头一年是会减产的,因为禾苗都长起来了,我们不好施肥,减产是必然的。”
   徐大爷态度坚决地说:“既然减产,就不能不用化肥农药。”
   徐国庆坚持认为:“减产不会减收。”
   大家都哈哈哈大笑起来,觉得大学生村官徐国庆说的“减产不减收”的话,有点危言耸听,觉得不可思议。
   徐国庆笑着说:“我是从经济收入的角度说减产不会减收,你们都不要误会。”
   夏四爷说:“这话怎么讲?”
   徐国庆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他说,根据他对徐家自然村的那片土地的泥土的化验,发现我们徐家自然村田地里的泥土,由于这些年来,大量施用化肥,喷洒农药,都被破坏了,不像以前那样松软肥沃了,变得板实贫瘠,重金属超标,生产出来的大米有残留的农药。如果再这样污染下去,恐怕就不能生产粮食了。徐国庆不仅化验了泥土,对稻米也进行了检测化验,显示出来的数据,农药残留非常严重,不能再施化肥,喷洒农业了。改良土壤的化学成分,恢复土地的本来面貌,已经是刻不容缓,当务之急的事了。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只能施用绿色基肥,是为了改良土壤。改良了土壤,生产出来的粮食就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了。这样的绿色大米,价格也不菲,所以我说减产不会减收。
   夏四爷说:“你是说,虽然减产了,但大米的价格提高了,经济收入也提高了。”
   “没错。”徐国庆继续说,“三五年以后,改良土壤成功了,土地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我们徐家自然村生产出来的大米,就是正宗的无公害化的绿色大米,每斤没有八块十块你就别想吃到我们徐家自然村生产出来的大米。”
   徐大爷根本不相信,嗤之以鼻说:“谁会花费这么大的价钱买你的大米吃哟?”
   徐国庆信心百倍地说:“徐大爷,你别不信,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的人多了,有钱人讲究吃穿,他们追求绿色食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我们的大米正中他们的下怀,一定不愁卖。”
   “徐国庆呀,我说你呀,就像年轻人谈对象,八字还没有一撇,就打在账上了。”徐大爷说着自己先笑起来了。
   徐大爷的风凉话,引逗得大家都哈哈哈大笑起来了。大家都觉得徐国庆的话有点危言耸听,因而对徐国庆说的美好前景毫不动心。
   徐大爷说:“现在那个村不施洒化肥,不喷洒农药?唯独我们徐家自然村的土地被破坏,土壤被污染了,谁相信呢?”
   徐国庆说:“徐大爷,你别不信。”
   徐大爷肯定地说:“打八竿子我都不信。”
   徐国庆说:“化验检测的数据,就摆在我们面前,已经很触目惊心了。”
   徐大爷用手摸摸他的胡子说:“我还是那句话,千滚无毒,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我是办不到!”
   徐国庆也无可奈何地说:“徐大爷,你会后悔的。”
   徐大爷说:“我这辈子没后悔过。”
   这时候,大家纷纷议论开了,有的说,就是嘛,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明摆着要减产嘛;有的说,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只能靠天收了;有的说,全国各地都在施用化肥农药,我就不信就我们徐家自然村的土地被破坏被污染了?这倒是怪事了!有的干脆说,要改良土壤,你们去改,我可没那个兴趣,······
   徐国庆笑着说,“如果你们不听我劝告,不抓紧时间改良土壤,我就拿我们家的几亩土地做实验给你们看,你们可别后悔。”
   王春林听清楚,看明白了,他把徐国庆前后说的话,梳理了一下,觉得句句在理。那活生生化验,显示出来的数据就摆在面前,说明土地确实被破坏被污染了。土地板结得像铁一样坚硬,一点肥力都没有了,没有化肥根本就长不出庄稼来。现在生癌病的人多了,不能不说是跟吃了有毒的大米有关联啊!通过深思熟虑后,他说:“我家的那几亩土地拿出来做改良土壤的实验吧!”
   徐国庆高兴的说:“欢迎你。”
   大家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就都散场了。
   徐家自然村总共十四户人家,只有徐国庆家和王春林家两家,共八亩土地,准备进行改良土壤的实验。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