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礼赞
黄河礼赞(诗歌)
□ 薄文军
序 篇
再没有任何一条
大江大河
经历过如此复杂多变的
前世今生
再没有任何一条
大江大河
创造过如此绚丽多姿的
灿烂辉煌
只有你,黄河
百折不挠,荡气回肠
只有你,黄河
汇纳百川,势不可当
只有你,黄河
波澜壮阔,气吞八荒
只有你,黄河
恩威并重,仪态万方
啊!慈养万物的母亲河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你用勤劳的汗水
浇灌着广袤神州大地
啊!坚忍不拔的母亲河
你用开天辟地的雄浑
演绎多彩的中华故事
你用不舍昼夜的执著
铸就傲岸的中华精神
啊!博大精深的母亲河
你用兼收并蓄的胸怀
成就中华民族的热情奔放
你用谋略古今的智慧
谱写伟大复兴的锦绣华章
啊!母亲河
请接受我庄严的礼赞
请聆听跨越时空的交响
第一乐章 天来之水
一条大河
卓尔不群的母亲河
婉转且坚韧
你从四千多米雪域高原
阔步走来
为茫茫神州
激活天地精神
一条大河
不同凡响的母亲河
从古流到今
你从一百万年洪荒世界
款款走来
为炎黄子孙
堪定宇宙乾坤
一条大河
高深莫测的母亲河
亦幻亦如真
你从《山海经》的神秘故事
悄然走来
为你高贵的出身
再添七彩神韵
一条大河
温文尔雅的母亲河
你从三皇五帝的旷世传说中
铿锵走来
为五千年华夏文明
浇灌繁茂的根
你来了
带着青藏高原的雄壮
带着巴颜喀拉山的体温
你来了
带着扎曲的清澈
卡日曲的绵长
约古宗列的古朴与甘醇
你来了
带着星宿海的波光
带着扎陵湖的涟漪
鄂陵湖的纯真
你来了
带着蓝天的辽阔
白云的圣洁
草甸的含蓄与温馨
高山的巍峨与雄浑
你来了,母亲河
带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
带着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浪漫
带着决昆仑、赴沧海的
弘壮与深沉
第二乐章 穿越神州
从千百条小溪
潺潺淙淙
到一脉大河
纵横驰骋
你张扬着
一个伟大民族
永恒的图腾
从高山之巅
冰销雪融
到广袤平原
波涛万顷
你走出了
一条亘古长河的
气度与从容
你一路走来
劈山裂石
峡谷穿行
你一路走来
草原欢呼
戈壁沸腾
你一路走来
让无垠的旷野
郁郁葱葱
这是怎样一种气势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是怎么一份静谧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怎样一曲高歌啊
览百川之弘壮兮
莫尚美于黄河
从大河源头潦草的笔迹
到入海口门恢宏的写意
你绘就了九曲十八湾的
豪放与悠扬
可是我们的母亲河啊
你似乎无意领受
更多的赞赏
因为一往无前的你
也有
恋恋不舍的徘徊
依依惜别的忧伤
从巴颜喀拉山北麓
到太平洋西岸
四千米阶梯
四千里路途
在你脚下却变成
万里跋涉
百转柔肠
这是你对神州大地的
无限眷恋
这是你对炎黄子孙的
儿女情长
这是你
作为一条大河的
纠结与惆怅
诚恳与担当
在西部高原
你曾脚步迟缓
一步三回头地走出
三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走出了那条举世罕见的
“S”形曲线
只有你明白
太极图般的生命轨迹中
究竟藏有多少神秘的内涵
在茫茫草原
你再次频频回首
一咏三叹
你知道,自此以后
你的心路历程
更加遥远
终于有一天
你快意恩仇
作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决断
在辽阔的黄色土地上
用你稳健的脚步
写下一个硕大无朋的“几”字
像一条矫健的苍龙
昂首东顾
勇往直前
不,那不是“几”字
那分明是一只
雍容华贵的彩凤
羽毛上写满了天人和谐的
锦绣诗篇
河出图,洛出书
凤鸟栖息,见龙在田
行色匆匆的母亲河啊
难为你
即便壮游天涯
仍能替你的儿女们
考虑这般周全
第三乐章 沧海桑田
千万年流淌
不舍昼夜
千万里奔波
不知疲倦
你用生命的轨迹
告诉儿女们什么叫做
沧海桑田
善淤、善徙、善决
改道、摆尾、泛滥
桀骜不驯的母亲河啊
你用电光石火的
一个个瞬间
演绎了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
星移物转
主宰了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
历史变迁
有人认真帮你计算
从公元前21世纪初期
到公元20世纪末叶
4000载峥嵘岁月
黄河洪灾记录
多达617年
又有人精心为你清点
自公元前602年
至公元1938年
2500多个春夏秋冬
黄河下游出现
1590次堤坝决口
26次河道改变
盘根错结的黄河故道
纵横交织的荒堤废埝
永远消失的灵洲绿岛
上河图中的开封旧观
亿万人离乡背井
失却家园
那些一言难尽的往事
永远讲述不完
有人说
浩浩荡荡的母亲河
你用全部的心血汗水
塑造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灿烂
你也因为那火暴脾气
为漫长农耕社会
留下难以治愈的
伤感和遗憾
也有人说
那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
那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
正是你雷霆暴怒之后
向儿女们作出的
补偿与道歉
还有人说
你的暴怒本身
就源于一种
万般柔情的挚爱
深不可测的至善
因为啊
六七千年之前
那些刀耕火种的华夏先民
根本无法
用粗糙的棍棒石块
拓荒种植
裂土开山
于是你把
黄土高原的泥土
碎为微尘、做成粥汤
撒向天涯海角
填平沟壑万千
幻化出一道道
草肥水美的米粮川
于是这里才有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地力与资源
宠辱不惊任评说
毁誉千秋弹指间
一往无前的母亲河啊
你为亿万炎黄子孙
成就过往
开启明天
作者简介
薄文军,男,汉族,1969年3月出生,山东省东营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任东营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入选“齐鲁文化之星”“东营文化英才”。
著有地域文化书《穿越黄河口》《黄河口旅游文化》《东营进士全传》《黄河口抗日战争史》,新闻写作理论书《解构地域新闻》,时评文集《与专家对白》(教育卷),长篇报告文学《印象科达》。与人合著地域文化书《垦区——山东战略区的稳固后方》《印象垦利》《沧海桑田黄河口》《垦利文化通览》等。参编书籍《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东营卷》《东营图志》《利津文化丛书》《黄河口特色旅游文化》《教师口才学》《教师口语艺术》《回眸与展望》等;参与撰稿书籍有《中国状元全传》《中国宰相全传》《三农之路》等。
1988年10月在上海《少年文艺》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一杆洞箫》,迄今已在多家报纸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1000余篇首。从事专职新闻工作以来,先后有各类新闻作品4000余篇见诸报端,多篇新闻理论文章在专业期刊发表。电视散文《琴音》在中央电视台一、三频道多次播出,获全国、全省银奖。
有文学、文史、新闻作品200余篇次在全国及省市级大赛评选中获奖。多部作品获得东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东营市精品工程奖、黄河口文艺奖。
上一篇: 渤海之滨,大河之洲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