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小说连载第五章)
第五章、汉口认亲
上一次来到山外的世界,看着那巍峨的高山逐渐过渡到丘陵和平地,看着那远处的关中平原上入目的荒芜和凄凉,还有周围多是土坯房或茅草房的民居,那时还是和父亲一起来送别张继,两年的时间,是那么漫长又是那样的短暂,父亲却和我天人永隔。今天,当我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我环顾四周,发现变化悄然发生,关中平原上,一些新的田埂被开辟出来,零星的灌溉设施正在忙碌地工作,似乎在努力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土坯房和茅草房虽依旧可见,但其间已夹杂了几座砖瓦房,显得更为坚固与整洁。这些变化,是村民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象征,也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愿景。而我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更多的是一份悲凉和伤痛,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惶恐。
整个童年、少年、青年时期都在山里度过,所以对于山外的世界我很陌生,即便是张继给我讲了那么多外面的故事,但是当我真正站立在外面的土地上时,就会感到无措,甚至迷茫,就算去汉口,那里的路在哪里?张继一个飘渺的承诺,会不会当真?站在这广袤的关中平原上,我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纯净而无邪。还好当时张继给我留了一套外面的衣服和一些银元,因为他和我的体型相似,所以我穿着甚是合身,不然我还会穿着秦时的衣裳出现在世人面前,外面早已日新月异的社会秩序和人群还会那样的接纳我和包容我吗?
我骑在马上,迎着初生的朝阳,向着平原上的茅草房跑去。渐渐的近了,我看到了院子里玩耍的孩童,看到了院子里摇着尾巴的土狗,看着门口正在做竹编的老人,眼泪就那样的流了下来,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母亲。我拉紧缰绳停了下来,门口的老人,玩耍的小孩都看向我,土狗冲到我的面前疯狂的叫着。
“老者,打搅咧。请问一哈,从这儿到汉口该咋走哩?”我从马上跳了下来,躬身对老人作了一个揖,然后再站直身子。
一时间,老人吩咐孩子去管住土狗的声音,孩子呵斥土狗的声音,孩童奔跑过来赶开土狗的脚步声,土狗闭嘴时不甘心发出的呜呜声,一齐响了起来。老人从门口快步走了过来,仔细端详我着我。
“娃,你好着哩不?这里到汉口路还长着呢,你得小心些走。”
老人原来年轻时当过兵,那时军阀混战,打着打着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的兵,反正谁给饭吃就跟谁跑,打死了人也没人管。有一次,路过一座山,翻山的时候遇到了一头野猪,他们几个人去追野猪,最后猪追丢了,军队也追丢了,就回了老家。不过当兵那几年,对外面的地形多少还是了解一些,所以说起来,我也算问对了人。
接下来,老人就详细的给我讲起来他知道的路线,那个时期,秦岭到汉口的交通路线主要依赖于陆路和水路交通网络,由于秦岭山脉的阻隔,直接穿越秦岭的交通线较为困难。这条线路经关中平原至河南,再南下至汉口。这是当时较为主要的陆路交通线之一,沿途可能经过西安、洛阳等地,再沿豫南地区南下至汉口,这条路线需要翻越多座山脉和丘陵地带,路况较为艰难。第二条路线就是沿汉水水路至汉口。汉水是连接秦岭以南和汉口的重要水道之一。在当时,虽然水路交通受到一定限制,但沿汉水顺流而下至汉口仍是一种相对便捷的交通方式,不过,这种方式可能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较大。
告别老人以后,我自己也做出了一个详细的方案,每天的行程,经过的地方都做好详细的标记,住宿的地方也要规划好,当然也把它当成我人生的重要经历,这中间也许会遇到许多危险,但是除了我自己,还有什么牵挂呢?
从秦岭出发,一路向北,我翻越了很多座从秦岭大山过渡的丘陵,然后到达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历史文化区,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即便是经过军阀混战,显得萧瑟而又凄凉,但是在人口聚集的地方,还是会有小镇或驿站,这些地方通常会有客栈、茶馆等供旅人休息和补给。还好我从小打猎,练就了一副好的体魄,也知道怎么样在逆境里生存,所以我整天整天的骑马,也不会觉得太过于疲惫。
经过两三天的风餐露宿的跋涉,我终于抵达了宝鸡,这里被称作关中平原的门户,古名“陈仓”。说是县城,其实这里就是一个旅人歇脚的地方,和张继给我描述的城市的繁华有着天壤之别。这里城市布局相对简单,街道狭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城内商家数量有限,且多为传统商业门类,如斗行、鞭杖行、猪羊行等。街道上没有那么多人来人往,不多的人流里,他们显得步履匆匆。男子们多留长发,穿长裤短袄,戴瓜皮帽;女子们则缠足,穿木底高跟的老式鞋子,服饰色彩鲜艳,常镶有花边。
我牵着马,在街道上慢慢的行走,也想找一家合适的客栈歇脚,几天的行程确实很累了。一眼望去,没有看到有什么特别的,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有些在门口挂了两盏红色的灯笼,再挂上一个某某客栈的木板牌子。我就去了一家名为春熙客栈的门口大喊了一句:“小二,住店。”一个穿着短衫的年轻汉字快步跑了出来,满脸堆笑的微微躬了躬身子说“好咧,客官,请随我来。”我把手里的缰绳递给他,并嘱咐到:“上好的精饲料,明天我要赶路。”店小二拴好马,过来帮我拿上行李,我丢给他二两碎银。店小二道了谢跑过去账房,帮我要来一间上房,拿好行李把我送上二楼,过了一会,店小二又用木板盒子给我端上来一些饭菜和一壶酒,再晚些又帮我送来一壶茶和一盆热水,他候着我洗漱完毕后就下楼去,这一夜便再也没有来打扰我,这不仅让我对这春熙客栈充满了无限的好感。
休整一夜,精力和体力都恢复过来,第二天一早,店小二给我送来一份早点,是一碗羊肉臊子面,味道特别地道。吃饱喝足以后,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的东线前行,当晚住宿在华阴的驿站,驿站内设施较为完善,提供食宿、洗浴等服务。
第三天住宿在洛阳,这里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遗迹,但是我都没有去,只是有所了解。洛阳城内和宝鸡又大不相同,洛阳城依旧保留着许多古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洛阳作为古都的辉煌历史,城市布局相对规整,街道纵横交错,但是许多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损毁严重,街道两旁也显得萧瑟冷清,整体呈现出一派破败与荒凉的景象。随便在一家客栈住宿下来,我才发现城内居民生活较为贫困,许多人生活在简陋的房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由于战乱频繁,居民们常常面临着生命和财产的威胁,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教育事业也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学校被迫停办或缩减规模,师资力量匮乏,孩子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治安状况极差。
第四天一早,我就飞快的逃离了洛阳,这个时期的洛阳城,已经不复古都昔日的辉煌,交通不便,道路状况也相对较差。从洛阳出发,我沿着洛河向南行进,夜宿南阳驿站,驿站通常位于镇中心或交通要道旁,提供食宿服务,非常便利,也相对安全。
第五天一早,从南阳出发,进入豫南地区,然后沿着汉水继续南下,经过邓州抵达襄阳,在襄阳并没有过多停留,休息一晚,第二天快马加鞭赶到汉口,到了汉口,我悬着的心才逐渐的安稳下来。
当我走在汉口的街道上,我才被真正的震撼,房屋建筑典雅别致、里弄整齐有序、道路纵横交错而且宽阔,人流如织:忙碌的摆摊小贩,人力车、马车、还有赶着驼队的商人,华丽的银行大楼,长江边英租界的洋房和码头望不到边的货船,无一不在诉说着汉口的繁华与富饶,我想起曾经怀疑张继的话,才感觉到自己就是一只井底之蛙。
一路向前,一直到街头前端三岔路口的位置,这里也是汉口市最核心的地段,一座中西结合的庞大建筑就坐落在这里。建筑外观保留了大量中式传统建筑元素,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等,大门上方有精美的匾额,刻有药店的名称“张开泰大药房(总店)”,门两侧有一对石狮子,寓意守护和吉祥。墙面采用青砖砌筑,白色灰缝,显得古朴典雅。石狮子后面是一对西式的罗马柱,罗马柱上挂着一副对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二楼、三楼还有阳台,阳台上是精美的铁艺栏杆,这些西方元素的加入使建筑在保留中式风格的同时,也具有了一些时代特色和异域风情。
我并没有直接进去药房,而是去了不远处的一家茶楼,准备先打听一些关于张开泰大药房的情况。我要了一壶茶,在一张八仙桌上坐了下来,给了一两碎银子给小二,让他给我说一说张开泰大药房的故事。“客官,您是外地人吧,您要问我张开泰大药房的故事,那可就找对人了。嘿嘿,说起这张开泰大药房呀,那可是远近闻名的活菩萨呀”。我听了心里一直绷着的弦终于松弛下来。“张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这是我们这里流传的一句歇后语。”说完这句话,店小二的神情非常自豪,就像药房是他家开的一样。“他们家账房后面有八个字,虔诚修合,尊古炮制,那是千真万确呀。”“他们药店生产的名牌药参桂鹿茸丸、十全大补丸,主要原材料为鹿茸、高丽参、党参、当归等,是老年人冬令补身的佳品。每年八月秋后,仅这两种丸药,日销售量就高达一两百斤,有时还供不应求。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顾客,有的汇款邮购,有的专程来汉口购买,出差途经汉口的旅客,更是必来买些参桂鹿茸丸,作为珍贵的礼品带回去馈赠亲友。”“这些你怎么知道?”我问他一句。店小二神秘的一笑,凑到我的耳边说:“我爷爷就是他们的坐堂医师之一。”
“他们炮制虎骨追风酒也有奇效,每次炮制二十坛,有时达三四十坛。除选用山西好汾酒外,配方中的二十八种原材料基本上都是治疗风寒署湿、舒经活络的中药材,非常认真,要求很严。如:虎骨胶、鹿角胶,要熔化以后按量均衡投入酒中。又如,川乌、草乌,是一种含有乌头碱毒素的草本植物果实,不能生用,要另外用有关辅助材料进行煮制,消除毒素,然后才能投入酒中。因此,张开泰的药酒,对治疗风湿筋骨疼痛效果显著,受到病患者的一直好评。
他们的丹药房,是专做各种蜡丸、配制丹散的部门。这里生产的成药,多数配方中有麝香、犀牛黄、珍珠、白花蛇等贵重原材料。为了做到遵古炮制、分开研成细末。如:大活络丸原料中的白花蛇、乌稍蛇,必须去掉蛇头、蛇尾、蛇皮、蛇骨,烘干后研末。
武汉三镇,群众习惯讲的“江猪子”熬的动物油,是用麻油、黄蜡、藤黄、乳香等配制的。“烫火油”主要治疗火烧伤,起滋润皮肤、止痛消炎的作用。到了夏季,烧烫伤事故一多,来要烫火油的也多。有的烫成流浆水庖,跛足前来,有的抱着烫伤的儿童跑来要药,其中多数是穷苦的劳动人民。对此,张开泰实行免费赠送。虽然这得费很多钱,但广大受赠者却为他们做了宣传,起到不可低估的广告作用。”我怪异的看了店小二一眼,这都赶上专业的宣传广告了。他看着我看他的眼神,又凑过来神秘的对我说;“嘿嘿,见笑了,我喜欢他们家的小公主张珊珊,自然就上心他们家的事了,这家茶店就是我们家开的,我爷爷让我在这里和张珊珊多接触接触。”
一听这话,我脸都气绿了,好一个不要脸的男人。当即我脸色一变,茶也不喝了。站起身就走了出去,店小二还在后面叫我;“客官,您不要走呀,我还没有讲完呢。”我哪里还听得进去他的话。
我慢慢的走进药房的大门,看病的、捡药的人很多,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我这个只想去参观闲逛的人。进去大门只一眼,我就看出来这是前店后坊的布局,它临街的前店是对外销售和诊疗的区域,店内设有柜台、药柜等设施,用于接待病人和展示药品。后坊则是制药和储存的场所,有各种制作中药的设备和场地,如炮制药材的工具、熬药的大锅等,两者功能分区明确,便于经营管理。这种布局既保证了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能保证药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他的内部通常为院落式结构,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多个大小不同的院落组成。院落之间通过回廊、过道等连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体系。正中的院落一般是主体建筑所在,如大厅、主要的药房等,而侧面的院落则作为辅助用房,如仓库、员工宿舍等。这种院落式设计不仅有利于采光和通风,还能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经营环境。
我继续往里走,我看到内部大量使用木质结构,梁架、柱子等都采用了优质的木材,并进行了大量的雕刻装饰。雕刻内容多为传统的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福禄寿喜、花鸟鱼虫等,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体现了药店的品味和档次。
正在我四处观望之际,一股药香从院内飘了出来,我凑到门口一看,只见那里的药师们身着传统的长衫,站成几排,有的手持药铲,专注地翻炒着药材,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有的在用大砂锅熬药,熬药的过程中,这些药材被逐一投入大锅中,经过长时间的炖煮,药性逐渐融入汤液之中。随着火候的逐渐加大,药香也愈发浓郁,然后就弥漫在整个内院,再从内院往外溢出,直到整条街都填充着浓郁的药香。
那药香,既有草木的清新,又有药性的醇厚,仿佛能穿透人心,直达灵魂深处。街上的行人,无论是匆匆赶路的商人,还是悠闲漫步的市民,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深吸一口这沁人心脾的药香,感受着中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心里对张继的好感、佩服和尊重又重了几分,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呀。我心里一直压抑的情绪,一直负重的石头,就这样彻底落地了,我可以放心的把我自己托付给张继,不管未来能不能成为他的女婿,如果我有了出息,任何时候他需要我,我都会站在他的身边,永不退缩。
上一篇: 山那边(小说连载第四章)
下一篇: 父亲的酒杯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