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杰:保险箱里的学子
韩斌杰:保险箱里的学子(散文)
墨竹抚寒 江西作家网 2025年02月11日 20:45 江西
保险箱里的学子
文/韩斌杰
一九八一年九月的一个清晨,张掖的校园在秋风的轻抚下,被镀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初升的太阳洒下温暖的光辉,让整个校园褶褶生辉,仿佛预示着季节的丰收,更是我们青春岁月中最为璀璨的黄金时刻。来自河西走廊的学子们,踏着晨曦,迎着飘舞的秋叶,怀揣着梦想与希望,迈进了这所承载着他们未来的学府。与兰州周边的同学相聚一堂,他们如同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机遇的土地上,准备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这所始建于1941年的中等学府,坐落于甘州区北郊,占地广阔,足足有十个足球场大小。然而,岁月的沧桑让这座学府显得陈旧而古朴,布局略显零散,道路也略显坑洼。教室和宿都是简陋的平房,桌椅板凳更是历经风霜,仿佛在诉说过往的辉煌与沧桑。然而,这丝毫没有减弱初入校园学子们的热情与期待。他们深知,尽管考进的是一所普通的农业中专学校,但这将是他们仕途的起点,是他们走向未来的“保险箱”,只要能够坚持三年的学业,未来的工作便无需担忧,由国家直接分配。这样的保障,让他们在学习上少了些许后顾之忧。
然而在这轻松无忧的年代,却有一位学子以非凡的毅力与决心,在学习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他,就是李天银。李天银曾经历过一次中专考试的失利,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第二次考试,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这所梦寐以求的学府,他深知这次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更明白在农校的学习将是他专业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他对学习的态度与众不同。他认为:之前的学习,只是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到了现在这所学校,那是学专业、长见识、学本事的时候,所以他的学习充满了主动与自觉。
学校发放的每一本专业课书籍,如植物病理、农业昆虫、化学保护、作物栽培、遗传育种、果树嫁接、土壤肥料、生物统计、微生物学、植物形态与生理学等,都成为了李天银心中的无价之宝。他如饥似渴沉浸在书海中,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上课时,他全神贯注地听讲;下课后,他依然埋头钻研,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的同学问他,你学那个有啥用,你考一百分和我考六十分有啥区别,我们高考时那么辛苦,现在趁我们进入“保险箱”的这个机会,多出去转转、玩玩,散散心,开心开心,也对得起我们那时的紧张、努力和辛苦。现在学习也就是个样子,你学得再好,不一定以后分配的工作就好。面对同学们的不解与劝说,他总是微笑着说:我们不能因为进入了“保险箱”就放纵自己,白白浪费大好时光。只有真正学到专业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不负国家的培养与期望。
李天银的坚持与执着,让同学们既敬佩又难以理解。闲暇时,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同学们嬉戏打闹,放学了也去结伴出游,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然而,李天银却从不参与其中,他总是独自坐在安静的教室里,与书本为伴。他的身影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激励着更多同学向他学习。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勤奋与努力,什么是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当然,天银并不是一个不懂得放松享受的人。在体育课上,他会尽情挥洒汗水,释放自己的活力。放学后,他独自漫步在田间地头,观察作物的生长状况,寻找可能存在的病虫害。每当发现异常植株,他都会兴奋地采集样本,回到教室仔细对照研究。这哪里是逛,分明还是以逛为名,实为变相的学习。这对他来说,不仅是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是深化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绝佳机会。礼拜天他也逛城,但从不闲逛,除非他缺了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了才会进城买买,买完了就立刻赶回。他深知时间的宝贵,不愿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
在校园里的一次罢课事件中,李天银的选择再次彰显了他的独特与坚定。当时,学校食堂饭菜质量差,数量还缺斤少两,引发了同学们的不满情绪。为了改善饮食生活,部分学子决定集体罢课以示抗议。然而李天银却选择了坚守课堂。面对同学们的质疑与不解,他坦然地说:“想起我的家庭,人口众多,父亲拼命干活也只能让一家十口勉强半饱。相比之下,学校的饭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他的话语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知足,也展现了他在面对集体行动时的独立思考与坚定立场。他的这种态度让同学们深感敬佩,也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生活环境。
在野外实习中,李天银更是展现了他的勤奋与专注。他总是跑在最前面,采集植物标本或植物病害标本。他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标本和病害症状,用心记录着它们的特征和习性。对于不认识的标本,他会虚心向实习老师请教,并将老师讲解的要点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他还会将不认识的标本夹在书里做好标注,回去后反复查看、研究,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让他在专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的勤奋与专注也感染了身边的同学,让他们更加珍惜实习的机会,更加努力的提高专业诊断与识别能力。
在实验课上,李天银同样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他亲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仔细观察着实验结果的变化。对于那些不愿动手的同学,他总是耐心地指导、示范,直到他们完全掌握为止。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较难的实验任务,很多同学都面露难色,然而李天银却毫不犹豫地开始操作起来,他按照操作规程耐心地一步一步地实施着每一个步骤。他专注的神情感染了旁边的同学,那些原本不想动手的同学也被他带动起来了,最终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而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慨。他们深知,只有像李天银这样勤奋努力、专注认真的人,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
李天银深知时间的宝贵与知识的无穷。因此,他总是想方设法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从张掖农校到他的家乡临泽只有六十公里的距离,按理说他可以每周回家一次探望亲人,然而他却只在假期才肯回家,礼拜天、节假日等空闲时间他都用来学习。虽然他也思念亲人,日记里和作文里满是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但他更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回报家庭和社会。
三载光阴,如白驹过隙,我们在农校的土壤里,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懵懂迈向睿智。每一次的成长与蜕变,都是时间的馈赠,是努力的见证。结束了三年的专业学习,同学们纷纷拿到了自己心怡的毕业证,期待着理想的工作。光彩夺目的毕业证如果再配上一个光鲜亮丽的工作,也算的上是一个锦上添花。然而天银的收获远不止一张毕业证,他满腹农书、满脑农知,这些知识宝藏远比毕业证珍贵。课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与公式,它们是田野间的泥土香,是机械轰鸣中的智慧火花,是实验室里每一次尝试与发现的喜悦。他在农学的海洋里遨游,学会了与自然对话,理解了植物生命的奥秘,懂得了如何像呵护襁褓里的小孩那样去呵护他的作物。他视农业知识为宝,预示着他也能在农业战线上大展宏图。果真如此吗?这篇文章已不能继续为您赘述了,如果您感兴趣,就关注下一篇文章《电烤箱里的干将》吧。
作者简介:韩斌杰,高级农艺师,玉门市作家协会会员,独著《一种价值观引发的的种种记忆》,2023年9月环球出版社出版,2024年8月21日被玉门市档案馆永久收藏。2024年5月《铁人赞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忆歌》在现代名家书画网获“诗坛创新奖”二等奖。同年8月《一种价值观引发的的种种记忆》在现代名家书画网获“华夏文人奖”三等奖。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