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穿越三天门

作者:刘继智 阅读:15 次更新:2025-01-07 举报

 穿越三天门


刘继智


1,穿越三天门


一,


三天门位于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刘河村东北面,它是一条s形的大峡谷,因为谷底有数个瀑布,形成天然屏障,瀑布高悬,危崖耸立,岩石突兀,犹如登天之门,难以攀爬而取名。


三天门原名罗家崖,古名锣鼓崖。以前的域名一直沿用罗家崖,但民间也传闻叫三道门、三重门。2011年,我正式取名三天门。并向外推介,三天门这个名字终于在2018年作为域名正式列入《大悟地名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生活所迫,我经常和哥哥们一起去三天门周边地区砍柴、挖药、挖葛、掏云母,曾经深入罗家崖、人脑壳石、箱子石、好汉坡、冻须沟、寨沟、石门笼子、黑门岗、龙井沟以及夜壶石、柳树跳、弯背沟、观音岩、凤凰尾等地。去寻找生活所需的资源,翻越过这里大大小小的山峦、涉足过这里深深浅浅的沟壑,但一直没有真正深入三天门谷底,不但我没有进去,附近的村民也很少有人进去过。


那个时候的三天门,是少有人问津的,因为这里是有名的“鬼谷”。


“鬼谷”三天门,之所以充满神奇色彩,主要原因是在当地村民心中,它有太多诡异现象发生,附近村民常介绍说:每遇阴雨天,这里面就传出锣鼓的喧响、小孩的哀嚎,好像有千军万马的阴军在谷底练兵。他们还说:这个地方阴气太重、瘴气太多,不要轻易进入,不然就会无缘无故得病的。


三天门里面的死伢潭、阎王壁的取名足以说明这个地方的阴森恐怖,足以说明罗家崖(三天门)在当地人心中既充满神秘色彩,有太多的恐怖气氛。


此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连续几年间,有好几个人在三天门上面的跃进桥边被大水冲下摔死,也有耕牛在三天门上摔下悬崖被摔死,三天门更是在人们心中谈虎色变。


我小时候,母亲就经常讲起罗家崖(三天门)神奇的传说故事:据说,太上老君在老君山顶架起炼丹炉,点燃炉火之后,便叮嘱童子:“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必须不停地扇火,使炉火旺盛!”说完,便舞动佛尘,驾着祥云云游去了。童子当然不敢违背仙人的教诲,于是日夜不停地扇火,炉火升腾,炉上热气袅绕,香气四溢,到了四十七天之后,童子实在困倦了,便偷偷打了个盹,此时,一妖怪恰巧路过,闻到云端飘散的香气,便落在山顶看个究竟。他看到童子正呼呼大睡,于是贪念顿生,打翻炼丹炉,偷吃仙丹,不料,那炼丹炉的仙水泼洒一地,四处流淌,便形成各式各样的奇异美景。


三天门据说也就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又传说,老君山和仙居顶,原来是天上两个神仙兄弟,被玉皇大帝派往官道两旁镇守,可两个神仙兄弟下凡镇守官道之后,不司值守,却互相攀比,都不愿示弱,于是两个神仙兄弟比高低,日长三尺,年长百丈,不到一年工夫,两个神仙兄弟都长得快把天都戳破了,玉皇大帝大为震惊,派大力神下凡调停,大力神挥舞神鞭,往西一鞭,把仙居顶削了一截;往东一鞭,却打偏了,把老君山西北的山坡划出一条长长的深深的峡谷。那条被神鞭抽打过的山谷就是如今的三天门大峡谷。


这当然是传说故事,事实上,六亿年前,大别山一带本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次造山运动,大别山从海洋之中隆起,两边的海水又不断冲刷,岩石开裂,一部分溶于大海之中,一部分岿然屹立,便形成一大片断层带,断层带上布满悬崖峭壁,后来,流水继续冲刷,便形成深涧,便有了一个个高高低低的瀑布,便造就了三天门即周边地区众多的奇异美景。


母亲还讲到三天门死伢潭的传说故事,说死伢潭里,每到夜里便传出小孩的哀嚎之声,声音凄惨,阵阵扣心。有一位砍柴人不信邪,他把割到的一捆葛藤打结连成一根长绳,一头系上大石头,把一整捆葛藤全部放完,石头还没有沉到潭底。


自此,便有传闻,三天门死伢潭和黑龙潭深不见底,直通大海。


三天门神奇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归纳起来有几十则,我都一一收集整理好并储存起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神奇的传说故事,给本来就奇异的三天门更加增添了神秘色彩。



我第一次试着穿越三天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三天门砍伐严重,里面许多地方被开荒种打瓜,杂木也被附近村民砍伐烧炭,满沟里全是乱七八糟的树枝丫。三天门遭到最大破坏。深谷基本不能够行走。我和几位同事只能够止步一天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孝感教院毕业回乡,再一次去探秘三天门,走到黑龙潭时,无路可行,只好中途折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从外乡镇调回黄站镇中学任教。课余时间,便开始试着探秘三天门,但这一次,依然是止步死伢潭。不久,邀曾经的学生试着从三天门从上往下探索,走到二天门时,因为悬崖陡峭,不得不折回到三天门上面的机耕路上。


1992年的冬天,连续一个多月的干旱,三天门山谷之中的流水基本干涸,只有深潭里的水还残留着,我一个人深入三天门,作了一次全程穿越,算是初步见识了三天门的真颜。但是,没有水,就没有瀑布的雄姿,就少了许多神韵。


这个时候,三天门基本像藏在深闺之中的秀女,几乎无人知晓,人们也更加不了解三天门存在的价值所在。


在大部分人眼中,所谓的价值,就是可以利用并创造财富。像三天门这种绝世美景。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村民,他们不会发现它的美,即使发现了美,因为没有利用价值,同样形同无用。


我通过多次穿越三天门之后,开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分别写了《寻潭小记》、《听泉》、《初探三天门》、《再探三天门》、《三探三天门》,分别发表在《大悟报》《孝感报》上。


其实,真正全程穿越三天门是很困难的。一天门和二天门之间,有几道瀑布,两边都是悬崖峭壁,瀑布有三十多米高,根本无法通过。开始的时候,我们总是看了黑龙潭和死伢潭瀑布之后,总要退回来,退到没有悬崖的地方,然后爬上山坡,等越过瀑布之后,再重新下到谷底。后来,我利用绳索一头带铁勾,用铁钩勾树枝的方法,依附悬崖上的树儿慢慢向上攀爬,好几次果然奏效,真的攀了上去。


整个三天门系列所有峡谷之中,都处处充满危险,可谓危机四伏。而最危险的还是三天门峡谷。大概正是因为悬崖陡峭,才使得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一天门,又名阎王壁,因为瀑布东面有一面百余米高的石壁,像刀切一般笔直光滑、壁面几乎成为一个整体,石壁上除了生长几株杂树外,很少见杂草,由于石壁人兽不能够攀援,常常有野兽从崖壁上掉下摔死,故名阎王壁。


一天门瀑布高80米左右,她就像一个含羞的少女,欲抱琵琶半遮面,从天门口泻下,转了两道弯,流入石壁下面的小水潭之中,然后满溢开来,又形成一个两米高的小瀑布,注入下面的水潭之中。


一天门的瀑布之水,是一种清唱,含羞婉转,羞羞答答,但也不失一种奔放洒脱之势。


一天门和阎王壁以及对面的观景台(蘑菇石)、夫妻洞,瀑布一侧的蛇头石等景点形成一个整体。


一天门口,是一个稍微倾斜的石坡,无阻挡,危险重重,这个地方是事故频发之地。


从一天门沿着峡谷之中的小溪朝东北方向走,100多米处,有一小瀑,高五米左右,瀑下有一深潭,名曰吊颈潭。从吊颈潭一侧攀爬,相当困难,现在的人,基本绕过这个小瀑布,从一侧悬崖上去,这样,就错过了,欣赏清泉石上流的奇异景观。


从吊颈潭往上走不到100米,又会出现一个小瀑布,瀑布下面有一小潭。


从小潭旁边的石壁上攀爬上去,再走200米左右,就是黑龙潭了。黑龙潭一年四季少见阳光,幽深阴森,潭水青碧,深不见底,三面都是悬崖,一弯瀑布从东北角倾斜而下,注入潭中,如琴音清唱,曼妙和谐,舒缓有致。它是整个三天门最为灵秀的一道瀑布。


几乎所有去三天门的旅行者都会在黑龙潭逗留半个小时左右,或静坐、或听泉、或拍照。都不亦乐乎。


黑龙潭瀑布无法从正面穿行,只能够折回从悬崖缝隙处或者从西面山坡之上绕过。等上到黑龙潭顶部再折回山谷,然后继续前行。


黑龙潭上面不远处,有许多小瀑布和小水潭,走到200米处,就到了爬坡石,先只能够在石板之上爬行,然后上陡岩,最后再折回上面的深谷。


在乱石堆中行走三百米左右,便到了死伢潭。死伢潭又名娃鱼潭,民间传闻有小伢的哀嚎声,实际上是娃娃鱼的叫声,娃娃鱼,学名大鲵,珍贵两栖动物,以前,三天门周边地区经常发现娃娃鱼,但这两年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之消失的,不得而知。


死伢潭,是所有三天门水潭之中最大最深的一个幽潭,它常年潭水清冽、幽黑,据说此潭通海,深不可测。它到底有多深,无人知晓,因为不管怎么干旱,死伢潭永不干涸。


死伢潭上面的瀑布,高三十多米,瀑布轻慢舒畅、不急不躁,注入潭中,水花较少,水中有石鱼戏水,影布石上,潭水碧蓝,水纹细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经从三天门下到死伢潭上面,因为无路,只好折返。那个时候,这个水潭乱木堆叠,已经不成样子。2012年,我带道长、金戈、牧童、山野村夫等几位大悟知名摄影师去三天门时,从死伢潭下面攀崖上来,去年去的时候,已经不能够攀援了,悬崖上的树木由于经常有人攀附,已经枯死。



从死伢潭上去,沿峡谷乱石堆走上400米左右,眼前便出现一个较大的水潭,但这个水潭很不规则,三分之二部分已经被河沙填充,靠北的悬崖边是一片倾斜的石板。抬眼望,一弯清泉从100余米高的悬崖上缓缓落下,中间有四叠,泉水显得娟秀如丝、婉转迷人、跌落有致、一咏三叹、缠绵悱恻。


这就是三天门之中的二天门。又称四叠泉瀑布。它的东南面沟涧里,有一个十多米高的叉瀑,又名河田岗瀑布,或者刘胡子沟瀑布,两个瀑布东西照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天门瀑布其实包括吊颈潭瀑布、黑龙潭瀑布、死伢潭、四叠泉瀑布、响泉瀑布等,但有时候又单指四叠泉瀑布。


整个二天门瀑布其实就是一大块巨型岩石组成,看上去那石头就是一个整体,且石面光滑,使得二天门看上去好像没有任何阻隔物,一旦失足,非死即伤。近几年,三天门几个伤亡事故几乎都在此发生。游客一不小心踩滑跌落瀑布下面极有可能。所以,游客每到这里必须小心谨慎。


上到二天门顶部,就是一段暴露在外的沉积岩河床。是六亿年前海水侵袭留下的印记。许多旅行者都会在此小憩,喝点水,吃点干粮,补充能量。


二天门至三天门距离大概1000米左右,除了二天门上面有一段路是乱石堆叠外,余下的路,基本都是比较光滑的石板,而且形成一个整体,溪水从石板中间位置冲刷出一道凹槽,清澈之水在凹槽之中缓缓流淌,显得舒曼而又急促,优雅而又富有线条之美。透过清清的溪水,石面的纹络线条几乎看得一清二楚,纹络清晰,线条明了,石头与流淌的溪水浑然一体。


一路上,不但出现许多小瀑布,两边林荫遮蔽,隐天蔽日,真的像走进青纱帐之中,抬眼望,尽是密不透风的树枝和树叶。


响泉高三十多米,瀑水直入潭中,响声清脆悦耳,哗啦声不绝于耳。


到了响泉,离三天门就不远了。


人们习惯在响泉边静坐一会儿,听听泉音,让身心沉入大自然的乐音之中,让这自然之乐沁入心底,留在记忆深处。


响泉上面不足一百米,就是三天门。


三天门实际就是一处环形的悬崖峭壁,高120余米,上面突出,危崖高耸,壁立千仞,抬眼望,摄人心魄,蔚为壮观。


一瀑高悬,如帘垂下,声震激荡,水花四溅,水雾飘散,整个山谷笼罩于哗啦的瀑水声响之中。


三天门又名滴水岩,照天门,它是三天门系列一百多道瀑布之中最为壮观雄奇的一个,虽然它不是最高的瀑布,但它的确是三天门的一大奇观,也是鄂北地区瀑布之最。


三天门到了冬天,几乎堆雪四五个月之久。堆雪奇观是三天门一大奇景,另外,每到大晴天的下午四五点钟,三天门经常出现彩虹吻雪、彩虹吻瀑奇观。


这一奇异现象也是其它瀑布少有的。


三天门,真的不愧为大悟风景一绝,同时也是鄂北地区风景一大奇迹。



2,穿越燕儿崖


燕儿崖瀑布是三天门系列之中有一条比较神奇惊险的峡谷。


从玛瑙冲水库尾部桃园处沿着山谷之中的机耕路进入陡坡,峡谷越来越窄,两边的山峦越来越陡峭,高高的山峦就像绿色的屏障从两边挤压着,使山谷显得幽深狭小。因此,这条峡谷名叫陡坡真的名不虚传。


陡坡北面1500米处就是余家沟,余家沟又名易家。余家沟原来居住着几户人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陡坡和中间的邓家、里面的余家沟以及上面黑门岗和井沟居住的人家都陆陆续续搬迁至山下的刘河大湾子以及黄站街上,这条峡谷便少有人进去过。


一旦没有人打扰,那一片山上的野生杂树林疯长,树高林密,植被丰茂,加之这里悬崖峭壁很多,便形成了许多奇异的风景。


陡坡和余家沟位于三天门西侧,它和三天门之间仅仅只隔了一条长长的山脊,那条山脊很陡峭,山脊上有许多悬崖和奇石,其中,火烧耙石、人脑壳石(将军石)、箱子石最为著名。


陡坡峡谷狭小幽深,两边多悬崖峭壁,有陡坡崖、嗯呼崖、井沟崖、鹞子崖、黑门崖、斧头崖等,悬崖峭壁耸立,难以攀援,据说,悬崖处常有野猪、野鸡、野兔和大蛇出没,悬崖上多野生蜂蜜。常有人攀上悬崖割蜂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人在燕儿崖不远处挖荒种打瓜,发现两条碗口大的巨蟒,发现者曾经惊吓不已,弃锄而逃,这件事在当地传为笑谈。


余家沟北面200米左右,便是燕儿崖瀑布,燕儿崖高120米,与三天门瀑布齐名。瀑水也是从一个两米宽的豁口泻下,跌落在瀑下的岩石上,然后漫溢,下面又出现一个六七米高的瀑布,这个瀑布下面有一个深潭。


燕儿崖瀑布一直少有人光顾,相比三天门,燕儿崖虽然也比较雄奇壮观,但交通不便,游人便多多少少忽略了它的存在。


我小时候经常去陡坡余家沟燕儿崖一带挖药、砍柴,对这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三天门因为太过神秘,我二十岁之前还没有真正深入进去,但燕儿崖却不同,我是经常去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和几位哥哥曾经在余家沟住着砍柴一个多月,这一带的柴禾差不多被我们砍光了,砍了一百多担。


静坐在燕儿崖瀑布下面的平台上听泉是一种享受,细切的瀑水声,沁入心灵,似乎让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和洗礼,这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自疗。


许多年来,我一有时间,就一个人深入燕儿崖瀑布下面听瀑,几乎成了习惯,除了燕儿崖较近外,路也比三天门平坦。


从燕儿崖左边的悬崖攀爬,可以上到它的顶部。顶部就是光滑的石板,水从石板上流过,舒曼而随意,去年冬天,我去探访燕儿崖时,上面的石板都已经结满了厚厚一层冰,无法行走,只好再往上,在密密的竹林里钻了一个小时,再回到山谷之中。


从燕儿崖到斧头崖大概500米距离,一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幽潭瀑布,瀑布都在十米以下,但也不乏秀气之美。


斧头崖,又名钓鱼台,是一处形状有点特别的巨岩,崖下有倾斜的瀑布,形成三叠,瀑布高度三十米,但因为悬崖是倾斜状态,使得整个瀑布的长度有七八十米。


我每一次穿越燕儿崖,总要在斧头崖下坐一坐、躺一趟,这里一年四季少见阳光,也少有人往来,相当幽静。


据说,斧头崖是太上老君钓鱼之地,因此,民间又称之为钓鱼台。一到深秋时节,钓鱼台上的紫藤叶子变成深红,特别耀眼醒目。


斧头崖上面不远处,便是有名的二尺胩,民间又叫水车筒子,其形状有些像水车,长三十多米,宽不足一米。因为此峡谷只有二尺多宽,高二十多米,高峻险陡,狭小悠长,且峡谷处怪石嶙峋、乱石堆叠,极不好走,我于是取名二尺胩。这里的胩,应该是狭窄拥挤的样子,形容极难通行。


二尺胩,每到雨后洪水暴发时,这里的洪水便形成万马奔腾之势,瀑布吞云吐雾,相当壮观。


过了二尺胩,便到了冻须沟,冻须沟东面就是好汉坡和箱子石,北面就是黑门岗和鹞子崖,西面就是井沟和祝山水库。


冻须沟长约1500米,地势较为平坦,沟里也是乱石堆叠,异常幽静。


到了黑门岗竹林处,峡谷越来越小,竹林密布,此处有一处四叠泉,高100米,习惯称此瀑为穿石瀑,它也是整个三天门的名瀑,略逊于燕儿崖。


穿石瀑,从竹林泻下,跌落几次,最下面的一节瀑布高60米,整个瀑布都是在悬崖的石板之上,石板光滑润泽,形成巨型凹槽,瀑水跌落崖下深潭,瀑水又从石头缝隙穿透,形成穿石泉,因此取名穿石瀑。穿石瀑亦少有人进入。里面杂树丛生,竹林密布,石面光滑,相当难走。


穿石瀑上面500米处,就是黑门岗。


黑门岗往上1500米处,就是黑门关。黑门关右边就是鹞子崖。西面是喇叭寨,东面是三角山。这里过去是通往光山罗山的关隘口。龙船瀑和罗洼瀑就在西北面不远处,整个三天门系列瀑布群围绕三角山和老君山,几乎形成整体。


3,穿越寨沟


寨沟,亦名响铃寨沟,此峡谷总长6000余米,包括夜壶石峡谷和响铃寨大峡谷。它东与石门笼子相隔,西面就是三天门瀑布群。响铃寨位于峡谷中心位置,习惯上,人们把从石门淌到响铃寨东北方向的峡谷,才称为寨沟,把百尼庵以北的峡谷称为夜壶石沟。


寨沟发源于三角山东面的夜壶石。南面与石门沟汇合成陂夹河大峡谷。在王家湾上面又和三天门峡谷水汇合于王家湾水库。这样说来,燕儿崖、三天门、寨沟、石门笼子,其实就是在整个大峡谷范围之内。


石门淌西面不远处,有一条峡谷出口,从这个出口进入,便是寨沟大峡谷。


寨沟大峡谷出口到响铃寨大约2000米。


寨沟峡谷的精彩部分只有开始部分和尾部,中间地势低平,基本没有大的瀑布。


从寨沟出口进入,峡谷很小,乱石堆叠,两边石板翘起,形成许多幽洞,谷底石板通过溪水的冲刷,形成深深的凹槽。溪水在凹槽之中汩汩流淌,清澈见底,很有质感。


从谷口向北走不到300米,便见一个圆形的深潭,30米高的瀑布注入潭中,溅起的水花四散开来。这个瀑布和水潭有些特别,灵秀而又玲珑,美观而又圆润,是这个三天门水潭最美丽的。我以前把这个水潭取名明珠潭,瀑布无名,暂时取名寨沟下瀑。


从寨沟下瀑沿着谷底往上走,一路上尽是幽潭和小瀑布,而且,谷底乱石堆叠,高高低低,有的大如屋,有的小如石鼓,许多石头石面光滑,行走极其困难,如果是夏天河水猛涨之时,谷底根本无法通行,我十多次穿越寨沟,都是在无水的冬天,夏天,我很少深入进去,也就是很少的几次。我一个人都不敢进去,更别说带人进去了。


沿着寨沟峡谷攀爬一个多小时后,进入寨沟中部,中部大约2000米,基本比较平坦,比较好走一些,但是,谷底的溪流也特别好看,流水撞击在溪谷的石头上,水花溅起,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使本来寂静的山谷多了许多润泽。


到了响铃寨脚下的南面,峡谷折向东,路开始极难走,河谷处要么整块石板石门光滑,要么乱石堆叠,巨石有的有几人高。


这段乱石堆叠的山谷大约1000米,直到百尼庵下面的百尼庵瀑布止。


百尼庵瀑布,高三十余米,位于响铃寨东北角,百尼庵下面的河谷处,下面有深潭,瀑水直接注入水潭之中,水花四溅,瀑布之声震荡,使山谷愈发显得宁静。


响铃寨悬崖和响铃寨古城寨也比较神奇。


响铃寨悬崖长约2000米,悬崖高百余米,相当陡峭,基本都是壁立状态,几乎无人攀援过。


响铃寨是大悟名寨。只有西北方向的一条路可以进寨城门,几乎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寨内有响铃寺。寨东北有一处可以容纳百多人的石洞——仙人洞。


4,穿越石门笼子


石门笼子和皮夹河,实质上是一个整体,这条峡谷,包括玛瑙冲水库和王家湾水库在内,以前,峡谷出口在刘河村的放马淌,后来修了水库,皮夹河出口就在马鬃岭下面的河谷口。


从马鬃岭下面的河谷,向东,进入殷家榜下面的叫花子洞,过老鹰崖,然后,进入石门淌。


石门淌,在石门河谷下面,原来有一平淌地,是砍柴人休息之地,过石门淌,就开始爬坡了。


如果不爬坡,继续顺着峡谷走,不到1000米距离,就到了石门笼子。


石门笼子瀑布高120余米,左边是悬崖,右边是高瀑,瀑布分四叠,民间又称四叠泉。


石门笼子瀑布,是所有三天门一百多个瀑布之中比较壮观之一,它与滴水崖瀑布、燕儿崖瀑布,并称三天门系列三大瀑布,就是所谓的“鄂北三瀑”。


石门笼子瀑布,常年有水,尤其是雨季,瀑布从百余米的高空泻下,声震激荡,哗啦有韵,响声回荡整个山谷,水雾飘散,这个谷底烟雨迷蒙,犹如仙境一般。


从石门笼子下到悬崖下,然后紧贴悬崖朝东走二十米,就到瀑布下面,瀑水飞溅在石板之上,然后漫溢开来。瀑下石板光滑润泽。


石门笼子瀑布,也常见彩虹吻瀑、彩虹吻雪奇观,也是在下午三四点钟,见到的频率较高。


整个石门笼子,与其他的峡谷不一样,它的瀑布的形式,和狮子冲大峡谷之中的瀑布形同,但与三天门、燕儿崖、寨沟里的瀑布有别,石门笼子和狮子冲的瀑布都是排列在峡谷东面,而三天门上的瀑布是层递式,一步步向上抬升的。


石门笼子瀑布南300米处,就是石门中瀑。


石门中瀑高三十多米,比较险峻,瀑布一侧多藤蔓。


石门中瀑南500米处就是石门南瀑,又名芳儿沟瀑,也有人称之为黑石瀑。它高四十米,雨大的时候,此瀑布也是相当壮观的。


石门三瀑,我经过无数次探险,直到去年底彻底深入进去才弄个清楚明白。


5,穿越狮子冲


准确说,狮子冲大峡谷不属于大悟,属于红安华河镇,因为它和石门笼子瀑布群仅一山之隔,其瀑布排列类型和石门笼子瀑布群近似,于是,我也把它列为三天门系列。


狮子冲瀑布目前已经发现三处,一处在狮子冲中部的放牛场后面,此瀑布高150米左右,高高的瀑布悬在山谷之中,抬眼望,仿佛看不到顶部,涓涓的溪流仿佛从天而降,因为长期没有下雨的缘故,瀑水虽然不太大,但切切的流水声沁入心灵,让人有一种舒坦自在之感。


我花了二十多分钟从瀑布北面的山脊爬上瀑布上方,往下看,由于瀑布高悬,无法看到瀑布底部。足见这个瀑布的确很高。


狮子冲瀑布很多,但有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瀑布都是并排而立,当然,有些连瀑则是层递而上的。


我于是只好从这个瀑布顶部北面的山脊下到狮子冲河谷底部,沿着底部的河沟继续向北,寻找瀑布。


向前走了大约200米,遇到河谷边有有一排瓦房,那排房子是以前的狮子冲国营林场,现在已经废弃,无人居住。


从这所房子前走过,不到一百米,有遇到河谷东面有一条分叉的山谷,那是老君山西面的几条山谷之一,观察地形,料定这分叉的山谷必有瀑布。果然,钻进山谷,顺溪而上,不足一百米,就看到了一处三十余米高的瀑布。我把这个瀑布暂时取名狮子冲中瀑。它上面有许多小瀑布。


由于时间关系,也因为山势太过于陡峭,我没有继续向上探源,而是折回狮子冲,继续向北寻找。


北面300米处,河谷变宽,河边有几棵大柳树,东面又有一条分叉的山谷,但这条分叉的山谷明显要大,要陡峭,要幽暗深邃,而且上面有起伏之状,这是瀑布产生的必备条件。


我陡然来了兴趣,决定溯源。


从分叉的山谷口慢慢往上爬,便见第一个瀑布,高三十余米,瀑水虽然不很大,但已经有了瀑的气势,哗啦啦的瀑水注入瀑布下面的水潭之中,溅起尺多高的水珠子,特别好看。


再往上,又是四连瀑,而且瀑布高度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陡峭,最高的一个瀑布近百米。


五连瀑,形状各异,各有天色,瀑水有的地方奔放,有的地方舒缓;有的地方急切,有的地方迂回;有的地方纤细,有的地方泼洒;有的地方张扬,有的地方隐忍。造意形象,各有千秋。


这是老君山西坡最大的山谷,五瀑相连,气势磅礴。曾经,大雨过后,我爬上对面的大兴寨,见过五连瀑壮观雄浑之势,犹如长龙吐水,一泻三百米,这种壮观之势,不仅仅在鄂北地区少见,在这个华中地区也是独一无二。狮子冲五连瀑也是整个三天门系列风景之中最神奇的连瀑,它的神奇甚至超过滴水崖瀑布。


五连瀑上面,也有无数个瀑布,但每个瀑布基本都在二十米以下,而是水量都较小,只有下雨过后,才有看头。


五连瀑北面500米距离,就是鄂豫分界岭,岗岭北面就是河南新县卡房乡观音岩水库,水库的东面,也有好几个瀑布,如观音岩瀑布、滴水岩瀑布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6,穿越龙船瀑


龙船瀑位于大悟黄站镇李园村和黄站张寨村(原祝山村)大石板冲交界处。


早在三十年前,我听到李园张老师讲九龙子驾龙船到人间私会农家凤女的故事。那个故事特别神奇,说的是九龙子带着手下的虾兵蟹将驾龙船私自降下云头,发现三角山后沟风景特别秀美,九条山脊环绕之处有一个小山村,山村外有一口水塘,水塘外有一天弯弯绕绕的小河,他看见河边有一个浣纱女,人长得美若天仙,于是和这个村姑私下约会,因为慕人间美景,竟然忘记了回龙宫,此事被老龙王知道后,龙王大发雷霆,上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下凡捉拿九龙子回龙宫,为了惩罚九龙子手下的虾兵蟹将,决定让他们永远不得回龙宫。于是,龙船变成了一道绝美的瀑布,那些虾兵蟹将就变成了奇异无比的悬崖峭壁,怪石怪岩,于是便有了九龙岩。


再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个故事,在瀑布上面不远处建了一座寺庙,名曰九龙寺(又名观音寺)。九龙寺曾经成了豫南名寺,曾经拥有僧人三百余人,银子成堆,香客不断,门前的石板路一直通向山下的古官道。


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寻瀑之旅。


果然,通过无数次探秘,找到了这个神奇传说色彩的瀑布,于是取名龙船瀑。


十多年间,我先后二十多次探秘龙船瀑和瀑布上面的九龙寺以及周边地区的奇石、奇洞,对这一地区的风景特点终于有了全面了解。



从李园王吉榜北面不远处朝东拐,沿着水泥路做不到200米,便是国营李园林场,从李园林场大门进入,往东沿着水泥路走200米,然后从东北方向的分叉机耕路(土路)走300米,到达铁荆沟下面的水库,过水库顺着水库东面的机耕路继续前行,行500米左右,前面无路,于是折向正东方向,过小溪,顺着北面的石板路继续前行,或者沿着小溪往里走,走到小溪尽头,有一处悬崖,悬崖小有一深潭,越过水潭,继续攀行,不足200米,前面无路,只要悬崖,悬崖一边有瀑布,就是龙船瀑。


龙船瀑高三十米,龙船瀑的特点就是幽静,瀑布上面有突兀的巨石,形似羊角,这巨石就是传说之中搁浅的龙船。


龙船瀑下面原来有一水潭,近两年,因为上面肆意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水潭大部分被填塞。


龙船瀑的瀑水跌落在岩石上,转了几道弯,然后四散开来,散落在瀑下水潭之中,瀑水声音清脆,声声入耳,激荡心中,坐听泉音,是一种享受。


去龙船瀑的路上,不断发现有几米高的小瀑布,一共十多个,很有情趣。


有网友说龙船瀑堪比三天门,它其实远没有三天门奇异,但因为少有人进入,显得幽静,风景也不错,同样深得网友和驴友的喜爱和垂青。


我发现并取名龙船瀑十多年,一直都不但向外界推荐,但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即今年三月,我再一次推荐龙船瀑,有大悟和孝昌网友深入进去,龙船瀑开始引起轰动,希望这条经典线路也像三天门一样,最后成为鄂北一绝。


龙船瀑最大的特点是文化底蕴深厚。它和瀑布上面的九龙寺,有周晓的传说故事,和尚东朗的传说故事以及九龙子和凤女的故事,还有九龙岩、凤凰尾以及高山岗的插旗杆和天子岗(天丝岗)的传说故事,还有李子园的传说故事等等,有大小故事十多则,故事和传说故事的有机融合,使李园这个地方更显神奇、神秘,幽静。



7,穿越罗洼瀑布


我自从穿越龙船瀑之后,对于李园周边风景特别感兴趣。于是继续开始了对于李子园的探秘之旅。


首先,我发现王吉榜去李园村部途中,东面山谷一些特别,于是钻进荆棘丛,开始了对于这条山谷的探寻。


半个小时的路程,我终于抵达东面的悬崖下,抬眼望,一股清泉从悬崖上泻下,溪水在悬崖间的凹槽处汩汩流淌,凹槽石面光滑透亮,华润水泽,凹槽形状有些特别,形似女性生殖器,我把这处瀑布称之为生命之瀑,又名阴沟瀑布。


我有些惊奇,凝视许久,沉思许久,不愿离去。阴沟瀑布因为上面储水不多,水势不大,缺乏壮阔之势,只有大雨过后,才可能显露神奇。


因为无水,我没有继续攀岩探秘,而是折回李园河谷大道,继续向北,不行1000多米,到达李园甘家湾,于是折向东,过李园河(又名石桩河),再过王畈湾,在王畈东面的水库尾部沿着溪流,溯源而上。


王畈水库尾部,有一小瀑布,高七米左右,瀑布之水冲入水库之中,卷起的浪花,特别诱人。


顺溪而上,不断可以看到小瀑布,深潭,大约在弯弯绕绕的溪流之中穿行一个多小时,在山间的水泥路边与罗洼分叉处,有一道瀑布,高四十多米,瀑布是倾斜状,不是笔直状,在下面转了个弯,然后注入幽深的水潭之中。


此瀑布是李园村最高最壮观的瀑布。


我沿着小溪继续前行,溪水源头发自东南方向,在密林之中,我听到一阵阵哗啦啦的瀑水的声响,因为一个人进去,没有进一步深入探寻,于是止步高山岗坡下。


李子园峡谷长约4000余米,两边有许多悬崖峭壁,有许多涓涓的溪流,这是产生瀑布的好处所,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许多地方,我没有进一步探秘,只能够留给后之来者继续探寻了。


8,穿越竹林沟和洗脚盆


竹林沟在石门笼子南面,与石门笼子只是一岭之隔。这条山岭是老君山延伸部分,它把石门笼子、皮夹河、寨沟和竹林沟分开。


竹林沟总的形状就像一个大写的s形状,西面北面都是延伸的山岭,东面就是红安县最大的寨圩洗脚盆。又名大兴寨、兴寨、保安寨。


竹林沟亦有深谷,但少瀑布,可是,高耸的悬崖峭壁不少,奇石怪石很多,而且悬崖间幽洞也不少。


从竹林沟南面的峡口进入,不足200米便到了金山寺,金山寺建在山坡之上,高两层,这个寺庙建于明代,是鄂北名寺。


从金山寺向北进入北洼,便到了山岭南面,于是沿着山谷向东,到了北洼悬崖,悬崖处除了有鹰嘴石、剑石、狮面石、人头石、馒头石等,还有许多山洞。奇石和山洞构成竹林沟与其它峡谷不同的风景。


最有名的山洞是红军洞、仙人洞、豹子洞、毛狗洞等。


洗脚盆就是大兴寨,许多人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表述,我几年前在大兴寨中探秘,除了发现许多奇石、幽洞、山中小瀑布外,还在寨子里面东面的山谷处的大石板上果然发现两个形似脚盆的水凼,得知洗脚盆果然名不虚传。


洗脚盆东面也是十多丈高的悬崖峭壁,峭壁之上有一奇石,远看,形似卧马;近看,顶部又似一顶帽儿,我习惯称之为风帽,故名风帽石,又名卧马石。


大兴寨四周的城墙蔓延四千余米,沿着城墙走一上午也难以走完。寨中有两条山脊,两条河谷,以前有良田千亩,房屋数十间。说它是红安第一大寨圩真的不为过,只不过这个石城寨应该属于大悟和红安共同拥有,其主体部分属于红安县罢了。


刘继智,男,湖北省作协会员,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小说月报》、《芳草》、《小说界》、《金山》、《散文诗》、《当代诗歌》、《湖北日报》、《辽宁日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美丽乡村》、《中学生》、《陕西文学界》、《六月》、《荷花淀》等全国20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200多篇【首】,获得“全国青年散文大奖赛”、“黔台杯”、“丁玲杯”、“文心杯”等征文奖60余次,有作品入选《湖北大众文艺丛书》、《中国散文诗人》、《中国河》、《玄坛村调查》等二十多种文集。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