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残阳如血
1937年秋日的一天,国军一个团的将士开进了山东宁津县的一个小山村。进村后分到老百姓家里吃饭,为了防止日军偷袭,分次分批吃饭。有的吃的早一些,有的吃的晚一些。
中午时分,哨兵急匆匆跑来报告:发现大批日军向村子里偷袭,团长立刻下令留一个连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迅速撤到村外山岗上的寺庙里。那里是制高点,可以与日军展开血战。
战斗打响,日军依仗精锐武器,很快突破国军的阻击,向山上寺庙包围过去。敌人的钢炮不断的轰击寺庙,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由于双方武器相差太大,战斗十分惨烈。国军将士拼死抵抗,激战整整持续了四个小时。太阳落山时分,终因敌强我弱,一个团的国军将士全部为国捐躯。
日本鬼子从村里抢了两辆马车,拉走两车的日军尸体,撤回据点。
山村恢复平静,乡亲们纷纷爬上山,含着泪把国军将士的尸体掩埋起来。村里一个12岁的男孩,战斗打响后便爬上屋顶,目睹了战斗的全过程。战斗结束后,他跳下房子,同父老乡亲一起掩埋先烈的遗体。他没有哭,牙关咬得嘎嘎响,仇恨的种子埋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死去的先烈报仇。
那天的落日把西天烧红,残阳如血,染透了整个天际,天地间弥漫着悲壮的气息。鲜血浸染的大地一片猩红。山峦肃穆而立,默默承受着这悲壮的黄昏。村边的湖泊上,血色的波光粼粼闪烁,仿佛是战士们流淌的鲜血。风吹过,水波荡漾,发出低沉的呜咽声,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惨烈。归巢的鸟儿飞翔在血色天空中,发出凄婉的叫声,为这悲壮的黄昏哀悼。整个黄昏仿佛是一场无声的葬礼,在为逝去的英灵默哀。
四年后,那个少年已经16岁,他毅然决然参加了地方武工队,配合主力部队与日军展开殊死的战斗。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征北战,三年的解放战争他已历练成一名真正的战士。1950年抗美援朝,他又随部队赴朝作战。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几番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国后,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来响应党的号召回老家务农。
上世纪70年代,全国农村“农业学大寨”,修大寨田的时候,挖出了早年那些国军将士的尸骨。因为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尸骨,村里没人敢管。30年前的那个少年,已经是50岁的中年人。他依旧铭记着那场惨烈的战斗,看到那些尸骨,他眼前浮现出那个残阳如血的傍晚,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应该入土安息,应该被国人缅怀。
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他一个人悄悄爬上山,把那些尸骨一块块掩埋到不会再被打扰的地方。那晚,他忙碌了大半夜。然后静静的坐在山岗上。一袋接着一袋的抽着老旱烟,直到东方日出。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