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胜金玉
真诚胜金玉
(微信实录240825)
【编前话】
群友见群友,情谊深且长。然作者与我仍未曾见过面(他称呼我“老师”是对我的激励与鞭策),可却胜过相识、相知。当然,我们两肯定有机会聚首畅谈的,因各自都记住了对方的年龄,我“奔80”,他冲向半百……
——烂笔头2024·8·25辑录
拜读(中国作家库)编发的宋老师佳作
《感受北京的阳光——攀爬路上遇“贵人”》有感
文 / 大山
读完宋老师的《攀爬路上遇“贵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似一首温暖动人的生命赞歌,让人沉浸其中,感慨万千。
文章以作者与郭晨先生的相识相知为主线,展现了一位在文学道路上执着前行的追梦者与一位成就斐然的党史、革命史作家之间的深厚情谊。郭晨先生就像一束照亮作者文学之路的阳光,给予他鼓励、支持与指引。
从作者对自己文学创作历程的叙述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他对红色文学的热爱与执着。在那个时代,敢于触及并书写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在中央苏区生活战斗的历史纪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担当。作者“咬定青山不放松”,早起三更,夜伴青灯,痴迷于红色历史事件,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创作的热忱令人敬佩。他用自己的“烂笔头”,努力挖掘中央苏区题材的珍珠瑰宝,为传承红色血脉、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而郭晨先生的出现,无疑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他敢于编发那些看似“扎眼”却充满正能量的纪实作品,展现了他的胆量、见识和对历史的尊重。他对赣南这片红土地的深刻认识和对红色矿场的执着挖掘,让人感受到他作为一名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激励着作者。郭晨先生历经坎坷,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希望。他从人生的低谷中爬起来,重新绽放光彩,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动容。
作者与郭晨先生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运。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充满了温暖和力量。郭晨先生的亲切、谦逊和对作者的鼓励,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他不仅是作者文学路上的贵人,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者和榜样。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同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和郭晨先生一样,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用文字传递正能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的阳光,不仅照亮了作者的文学之路,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文学的海洋中继续前行,感受那温暖而明亮的阳光。
附:宋老师简介——
宋元浩,男,江西瑞金人,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
书法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及报头;入编《翰墨名家精品大观》《书画名家题贺大典》《精英集粹颂中华》等多种版本大型辞书、文献;多次被邀请出席巴黎、东京、俄罗斯、泰国等地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授予“促进两岸和平及文教经贸交流贡献良多”称号和“中泰友好使者”勋章;被授予“中华知名艺术家”、“杰出书法家”、“中华姓氏名人”等称号,其业绩入编《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80多种大型辞书、文献。
2024.8.23.于瑞金习作
历史的铭记与文学的担当
——拜读(中国作家库)编发的郭晨先生大作〈序〉有感
文/大山
郭晨先生为宋元浩老师作品集所作之序,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历史与文学的思考之路。
序中开篇便深刻探讨了人生价值的取向与社会分工。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从事着各种不同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贡献大小之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提醒着我们尊重每一个为社会付出努力的个体。然而,现实中“官本位”观念的盛行,却让人们往往误以为“当官”才是成功与荣耀的唯一标志,这无疑是一种悲哀。历史却以其客观公正的视角,给予那些在科技和文化领域有所建树的人物更多的尊崇与地位。因为,历史评价人物的标准,是对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有无贡献及贡献大小。
郭晨先生对宋元浩老师的创作予以热心的关注,真诚地支持与尊重,源于他在文化领域的努力与成就。宋元浩老师身处贫困老区的基层岗位,笔耕不辍,其红土地文学经典《国魂》(A 卷)《苏维埃迁都前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填补了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在红土地上生活战斗的文学纪实空白”(郭晨语),他的这种勇气与担当令人钦佩。
中央苏区那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是史学与文学的“宝库”,却因种种原因成为“禁区”。宋元浩老师以本土之优势,勇敢地挖掘记录这段历史,虽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他的作品为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原材料和粗坯。历史沉淀之后,相信后人会对这段历史作出更真实、更公正、更客观的评价,文学之炉也会将其锻造得更加悲壮、绚丽。
郭晨先生在序中对宋元浩老师的作品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在撰写过程中应更加放开手脚,充分利用史料,加强对伟人的心理刻画等。这些建议不仅是对宋元浩老师个人的期望,也是对所有文学创作者的启示。文学创作需要勇气与担当,更需要不断地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富有情趣和韵味、文学性更高的作品。
读完这篇序,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与文学的重要性。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前行;文学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传承文化。我们应当像宋元浩老师一样,勇敢地担当起文学的使命,为历史的铭记与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文学创作者能够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中央苏区题材的文学作品,让历史在文学的世界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2024.8.23.于瑞金习作
下一篇: 苇尖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