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108-智慧的灯-正文213~214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56 次更新:2024-08-03 举报

状怎么样呢?归纳为“遍计所执性(相)”、“依他起性(相)、“圆成实性(相)”。

遍计所执性:遍,周遍、遍及所有;计,计度、计较;执,执持、执着。遍计所执性是指凡夫不了解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是缘起,虚幻不实的,于是分别计较,而常起执着,产生“实有我”、“实有法”之妄执。

依他起性:依,依托、依靠;他,众缘、条件;起,生起、产生依他起性是说万事万物都是依托众缘而得以生起生命体以阿赖耶种子为因,也是依托众缘得以产生。万法既然都是依托众缘所生,其本质即空无自性,仅是缘生之假名、假相、假用,故为依他起性。

圆成实性:圆,圆满;成,成就;实,真实、非虚幻圆成实性是指修持“法我二空观,所显圆满成就的实性。圆成实性也称”真如法性”。这个“成”很重要:成,是一种成就,是一种清净解脱功德的成就。这功德是圆满的,是遍及于一切时间、空间的。它常常时、恒恒时,是没有变化的,是真实而非虚幻的。

圆成实性功德圆满,你就不会起执着,因为你知道万事万物是虚幻不可得的。当你内心保持不迷、不取、不动,那你就在积累“圆成实性”功德,久而久之,这功德便成为一种力量,成为解脱轮回的力量。

所以,行者若能如实了知无相法(诸法虚幻无实),就能断灭一切杂染相法(执着于诸法,便会被诸法杂染);断灭了一切杂染相法,就能证得一切清净相法(实相,真如法性)

(四)无自性相品——自性,指自体之本质(性能),是说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净无染的本质(性能)。关于自性之特性,《十八空论》说“自性有二义,一无始,二无因”。本品所讲的是三种无自性性,这三种无自性性是:“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

    “相无自性性”,是说遍计所执之相,是假名安立之相,其本

质是空、是无,“空无自性”,因此说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是说诸法是依他缘而生起,非无缘自然而有,其本质是空、是无,因此说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是说因缘所生法的依他起相中,不存在胜义自性,而诸法的圆成实相是胜义无自性性。

“无自性性”的了义言教是在告诉我们: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谓“胜义”,是说诸法的“无我性”,所以称胜义;而“无自性性”就是说诸法“无我性”。但这与中观的“法我二空”论有所不同;在这里,空和有是圆融的。因为依他起相和圆成实相都是无自性,不生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所以不应遍计所执。断灭遍计所执,方显正等正觉。行者如能依此而行,从而悟缘起达性空,便可获得解脱烦恼、业、生等三种杂染,终能证涅槃。

(五)分别瑜伽品——本品是以弥勒菩萨与佛陀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全面介绍了瑜伽止观禅修法门。说明“诸法唯识所变现”的道理,开示如何修习止观禅修法门,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从而出离生死苦海,获得彻底解脱,令法身得以满。

《解深密经》在印度是瑜伽行派重要的依据经典汉译后,为大乘唯识宗所依的重要经典。瑜伽原来是印度各宗教所共通的修行方法之一在大乘佛教中,以弥勒和无著菩萨为代表的学派,就叫“瑜伽行派”。瑜伽,词义为“连接”,在这里引申为“心连接于一境”的修行法。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