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智慧的灯-正文207~208页
究竟果;或将所归览之圆元识体当作自体,观识忘身,遂见尽虚空界十二类众生皆从我身一类流出;或将所归托之圆元识体觉为有所究竟归处,且自疑身心是从此识体流出,十方虚空也都是此识生起;或认为此知体识阴,其知圆遍一切法,即认为十方世界一切草木皆为有情,其知觉与人无异;或认为四大群尘是造作万物的本因,以此妄解四大为常住;或认为十二类众生皆以识阴为受命根元,将识阴妄计为圆满常住,故能生起坚固色身使之常住,长生不老;或在圆融、清净、觉明之观境中,发心研参深妙之悟,并立此妙悟之境为究竟涅槃,而不再求无上菩提与不肯趣向大乘的缘觉、独觉者成为伴侣,等等,那就迷失了佛菩萨真性,或生于外道种类中,或与涅槃城背道,闭化城而不达宝所。
佛说,以上所说的禅定中出现的境界,是在识阴将破而未破之时,用心不正,然而正心与妄念交互作用而产生的谬执之境。逢此妄执境界现前,不能迷昧而妄言已圆满具足无上菩提。
以上是佛所教导的五阴辨魔法门。佛说先前无数如来都因此法门而破内外魔境,心得开悟,成就无上菩提。识阴若除尽,你现前六根即得融通互用,从根根互用中,即能进入菩萨之圆明精觉妙心,其证悟境界则如同净琉璃内含着宝月,内外明彻,法界一味。这样就超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直至超越菩萨所行金刚十地及等觉圆明,直入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真性,归于无所得之一真法界。
佛最后告诉阿难说:精真妙明的本觉真心,本来是圆满清净的,本来没有有情的生死以及业惑的尘垢,甚至虚空世界也没有留碍于其中,而这些魔境都是因为自心妄想才得以生起。五阴之根本生因都为妄想,只是有五种妄想差别:色阴为坚固妄想、受阴为虚明妄想、想阴为融通妄想、行阴为幽隐妄想、识阴为虚无妄想等。比如你的身体,首先是因父母的爱欲妄想发生后,加上你(中阴身)欲爱妄想生起与你父母妄想会合,才使神识入胎而传续命根。如果你没有欲爱妄想生起,就不会与父母妄想会合,也就没有传续命根的事发生。
第四节 《楞伽经》简言
此经是说释迦牟尼佛应楞伽(qié)城城主罗婆那王邀请,来摩罗耶山楞伽城说法,即以大慧菩萨问法为契机,引出如来为之宣说自证清净法门。其大致思想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本经重复宣说世间万有一切法及种种名相,都是假名安立,如梦、如幻,都是人们妄想分别的结果;并告诫修行者,凡说断说常、说有说无都是虚妄分别见而非正见,务须远离之。同时又指出,所谓如梦、如幻,绝非一无所有,也就是说万法本质是空,而现象还是有的;如果说诸法如梦如幻,认为是一无所有,那是外道的断灭见解,并非如来的正智正见。
二、要求修行者,在断除对一切外境外法起虚妄分别见的同时,必须以正智去观察、思维、认识、体证此等现象背后那个真常实性(如来藏法身常住之性)。要把诸法之“无常”与如来藏之“常”统一起来,把“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统一起来。
三、在此前多数经典中,所谓“如来藏”是说众生本来藏有自性清净的如来法身,“阿赖耶识”在法相唯识论中,说是产生诸法的种子,但在本经中,无论“如来藏”,还是“阿赖耶识”,所指同一。认为“如来藏藏识(阿赖耶识)本性清净,因客尘所染而为
上一篇: 104-智慧的灯-正文205~206页
下一篇: 106-智慧的灯-正文209~210页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