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104-智慧的灯-正文205~206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61 次更新:2024-08-03 举报

齐诸佛;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修习没有新证境,将心沉忆不散,以为这样会有所得;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慧力盖过定力,谓心即是佛,己身疑是卢舍佛,生起大我慢心;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破受阴未得新证,生前路艰险怖畏之感,忽生无尽忧虑,而失去智慧观照;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因慧悟而获得轻安清净境界,忽然身心得随顺自在,自以为已成圣果得大自在;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于明悟境界中悟得虚明性空之理,而心忽然归向永灭之境,妄以为无因无果,断空之心现前而起断灭见解;或在出现虚明的境界时,耽迷于虚明之境,心中忽然产生无限爱念,爱极情动成贪欲,等等。

在受阴将尽未尽时,有人会出现十种魔境,以上就是通常会出现的境界。佛告诉阿难说,在阴魔破灭前,凡出现的这些禅修境界,都不是圣者所证境界。这时,如果误认为已经是圣者所证境界,阴魔就会进入修行者心腑中;如果觉了而不迷执,久之此阴魔自然消退,禅修会继续进步。佛说,以上所说禅定中出现的这些境界,都是受阴将破而未破之时,正定禅观与习气妄想交互作用下所显现的境界,并非圣者所证境界。不过这些都是暂现境界,应当注意不要被迷昧。

无问自之三:受阴已尽,不再被受阴邪虑所惑,圆通妙定得以发明,心可离身无障碍,见闻周遍,但想阴未尽。如果在想阴未尽的禅定中,爱着圆明境界而锐意观思,贪求善巧方便;贪求神通;或心爱悬远感应,贪求冥感;或心爱穷极深入禅寂,贪求静谧;或心爱宿命知见,贪求宿命;或心爱进入灭色归空之境,贪求深空境界;或心爱长寿,贪求永世寿岁,等等,阴魔就会来恼乱修行者。应当预先觉知此等魔事,不起贪着

佛说,以上所说禅定中出现的这些贪求境界,都是想阴将破而未破之时,正定禅观与习气妄想交互作用下所显现的境界,并非圣者所证境界。不过这些都是暂现境界,应当注意不要被迷昧,更不能贪求。

无问自之四:想阴已破,正心凝定,觉照常明,不遭邪虑,十类阴魔难以入侵但行阴未尽,生灭根元显露。修行者于禅定中穷究十二类众生的生死根本,观彼行阴幽隐轻清扰动,并圆遍观察十二类众生之扰动根元,便生起计度心,妄计此行阴的不生灭性为遍常;或计度行阴之常流为恒常性,而将已破尽的色、受、想三阴为无常;或计度色、受、想诸阴虽已灭除,但死后还会再次生起,即认为五阴死后有相;或计度色、受、想、行四阴之质体既然定中皆无相可得,那么死后理当无相,于是认为色受想行四阴于生前或死后皆无相,那么涅槃、因果等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为空,究竟归于断灭;或计度色、受、想三阴之前为有,但灭除后为非有,那么行阴也是这样,而死后都非有相、非无相,所以一切法之性都是迁变淆讹,有亦非有、无亦非无,即死后非有非无,后际未来昏懵,无有道理可言;或计度人天众生死后另有存在处,恒常不灭,且分别将五处有漏诸妄计无漏涅槃,等等。这样计度,必将堕入外道邪见,从而迷失了菩提真性。

佛说,以上所说的这些禅定中出现的境界,都是在想阴已破,行阴显露之际,定慧与妄计两种用心交互而显现的邪见。此时应保持禅心,消除种种邪见妄想。

无问自之五:穷尽行阴而达于空,识阴显现,于八识返本还元,这时七识迁流生灭行相虽已灭除,但寂灭精妙的识阴之体仍未圆满。如果将此识阴妄立为真常因,将所证得之心妄立为所归之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