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72-智慧的灯-正文143~144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88 次更新:2024-07-28 举报

朝都以喇嘛为国师。国师不是喇嘛教和西藏地方的领袖,而且也是全国佛教的首脑因此元朝是喇嘛教统治着全国佛教,喇嘛僧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

元朝虽以藏传佛教为国教,但对汉地佛教、儒教、道教,以及外来的回教、基督教等也不排弃,取包容态度。因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有许多共同点,作为佛教,一般都为帝王所崇尚。元世祖忽必烈就带头崇尚佛教,1261年建大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1285年“发诸卫军六千八百人,给护国寺修道”1285年,于西京普恩寺集全国僧侣4万众举行资戒会7天;1287年,命西藏僧侣在宫廷和万寿山、五台山等地举行佛事33会,等等。此后几代帝王,也都依世主的范例崇佛,营造大寺院和大规模赐田赐钞成为一种风气,令两宋以来逐渐有所衰退的佛教,又有了新气象

内地佛教以禅宗为主流。北方有万松行秀、雪庭福裕一系的曹洞宗和海云印简一系的临济宗;南方有云峰妙、雪岩祖钦、高峰原妙、山峰明本、元叟行端等所传的临济宗。

华严宗仍主要传播于五台山。仲华文才为五台山佑国寺住持,弟子有五台山晋宁寺的大林了性等,有一定的影响。

天台宗在杭州、天台一带继续传播。活动于杭州的湛堂性澄,在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1年)应召入京校大藏经,其弟子玉岗蒙润住杭州下天竺寺,著有《天台四教仪集注》,天台宗的普及性著作。性澄弟子绝宗善继住天台山,晚年专修净土。

(三)明朝佛教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17岁在濠州(今安徽凤阳)皇觉寺出家,25岁投白莲教郭子兴部下,加入打着佛教旗号的农民起义行列。因他目睹了元代崇尚喇嘛教产生的许多流弊,加之他对佛教内幕及其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有所了解,尤其他有参与白莲教起义的经历,所以,即位后对佛教采取既利用又整顿政策(着重是控制发展、强化管理)。因此,明王朝建立之初,便推崇理学,强化理学专制思想统治。

朱元璋对佛教强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切断佛教与民众的组织联系,防止惑众滋事,以至成为造反起义的手段。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颁诏,把寺院分为三类,即禅、讲、教等,要求寺院僧众必须分别专业。“禅”指禅宗;“讲”指华严、天台、法相诸宗;“教”是取代以前的律寺,从事瑜伽显密法事仪式,举办为死者追善供养,为生者祈祷求福等活动。并对僧侣的服饰颜色也作规定,不得混穿。又诏令禁止寺田买卖,在济经上加强对寺院的管制同时废除了喇嘛教在内地的特权。

明成祖朱棣对佛教却有所偏护,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亲自为《法华经》作序,颂扬佛教功绩;又亲撰《神僧传》,树立僧人形象。他对西藏喇嘛教特别重视,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受封的藏族喇嘛有五王、二法王、二西天佛子、九大灌顶国师、十八灌顶国师等。但明成祖对内地的统治依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总之,明王朝的佛教政策,由前两代奠基,此后没有多大变化,但时有小波动。据《大明会典》统计,成化十七年前,京城内外的官立寺院多至639所;成化十二年度僧10万,成化二十二年又度僧20万,至此全国有僧50万。

从总体上看,明佛教仍然以禅宗和净土宗最流行,思想理论上少有创新。自元代强调教禅一致、禅净合一,鼓励禅僧念佛发愿往生净土至明初禅宗有楚石梵琦被誉为“本朝第一宗师”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