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64-智慧的灯-正文127~128页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62 次更新:2024-07-27 举报

面的历史原因:一是佛教的许多学说理论受到统治者的追捧,于是统治阶级提倡信奉佛教;二是由于社会长期动乱,民不聊生,长年累月劳苦仍解决不了饥馑生活,且劳役不断苦难不堪,“天道不足凭,生命无保障”,恐惧、悲观、厌世的情绪充斥社会人间。正好在这个时候,佛教输入,人们想通过佛教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真谛思想,在精神上得到一些解脱或慰藉,因而佛教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

汉魏时佛教传播地区不广,信奉人数有限,信奉者大都是上层阶级。当时人们对佛陀及其教义的认识等同于黄老及其学说(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黄老学说形成于东周战国时期,到战国中期至秦汉之际黄老学派思想极为流行。该学派继承、发展了黄帝和老子关于“道”的思想,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在社会政治方面,强调“道生法”和“无为而治”。到了东汉,黄老之术,特别是老子学派与新出现的谶纬学说相结合,便逐渐演变为长生不老之道。后来老子被道教尊为祖师、教主当时在汉地,儒家的教义已被视为汉民族的信仰,而佛教来自西方,一时半会难被普遍接受。但佛教被北方各民族所接受,很快成为北方各民族及在北方的汉族共同信奉的宗教。

尔后,佛教在取得社会各阶层的信仰后,对消除种族隔阂、融合民族生活习惯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教,由于当时社会动乱,战争、杀伐连年不断,给广大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佛教的因果报应、戒杀生,多积阴德等等为善言教,上被达官贵族所接受,下受广大百姓所欢迎,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至两晋,随着佛教的不断壮大,译经数量不仅超汉魏,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译经大都由国家举办,有专门译场和组织,经费由国家拨专款。从而涌现一大批义学沙门,即所谓佛教理论家。汉译经、律、论三藏大都是这个时期译介过来的可以说,后来中国佛教宗派所依的主要经典,这时期基本具备。

当时,佛教传播中心有三处:凉州、长安、庐山。凉州是佛教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有许多重要佛经的翻译出自凉州。西域僧人到中国内地,往往先到凉州熟悉汉语我国北方也有僧人到凉州避乱,因为这里还比较安定。鸠摩罗什在长安开创关中中观学派,在关中地区形成一个传播中心,培养出一批佛教人才。慧远继承道安在襄阳的传教事业,在庐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佛教中心。慧远传教活动时期,东晋社会比较安定,其弟子遍天下。当时的慧远僧团不仅是江南佛教中心,在全国各地也具有十分影响力。

随着佛教思想大量系统地介绍到中国,这时期便有两大学派开始形成:一是般若学派,二是中观学派。在佛教势力转盛的同时,我国原有的道教也有了发展。两教为争取信众、争取上层的支持争取更多说教的地盘,各拿出自己的理论,互相批评攻击,这也是事实。

两晋与南北朝相衔接,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基本没变。东晋时的学风与南北朝的学风有着直接继承的关系,而佛教却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全面持续发展。据统计,南朝到梁(公元502--556年)就有寺院2846座,僧尼82700人,比东晋时寺院增加1000多座,僧尼增加3倍多。佛教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统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