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随礼,一个比一个财迷
乡村,原本是一片充满乡土气息、人情味浓厚的地方。然而,近年来,“随礼风”愈刮愈狂,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情味,悄然间变了味,变得沉重而庸俗。看似淳朴的乡村,似乎弥漫着一种别样的味道——金钱的铜臭。原本的随礼,如春风拂面,传递着邻间的温情与祝福,而今却如洪水猛兽,席卷着整个乡村,人们纷纷陷入了漩涡之中。
曾几何时,乡村的随礼还是那样的纯粹。张三娶妻,李四生子,乡亲们欢聚一堂,举杯共饮,欢声笑语。那时的随礼,是情谊的传递,是温暖的象征。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这随礼却渐渐变了味。
不知从何时起,请客收礼成了变相敛钱的致富法宝。王五家的儿子结婚,收到了丰厚的礼金,一时间成了村里的焦点。赵六家不甘示弱,女儿出嫁时更是大摆宴席,高调说来者不拒、满招待。如此循环往复,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一家接一家的宴席,一场接一场的攀比,让原本简单的随礼变得沉重而复杂。
那些热衷于请客的人,仿佛成了精明的商人,他们煞费苦心策划各种名目,从结婚生子到剪辫子升学、从买房买车到鸡鸭鹅狗下蛋,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是一场盛大的宴席,绞尽脑汁地算计着每一份投入与回报。收获礼金后又买房又换车又请客又收礼……就差把“要钱”写在脸上了。而那些宾客们,则纷纷盘算着每一次的光临随礼多少为好,如同赌场上的赌徒,一边祈祷着回本,一边又投入了下一场。
于是,在这个游戏中,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为了捞回一点人情成本,减少人情损失,他们一年四季请客无节制,送礼“不差钱”。在“心有不甘”的驱使下,他们陷入了无限攀比的恶性循环。那些原本真挚的祝福和关心,早已被金钱的铜臭所掩盖。他们忘记了礼尚往来的初衷,忘记了人情往来的真谛。他们只看到了金钱的光芒,却忽视了情谊的重量。他们不断地索取、不断地付出,但最终得到的,却是无尽的空虚和失落。
这样的乱象,让原本和睦的乡村变得离心离德。亲朋之间因礼金多少而心生芥蒂,有的甚至反目成仇。为了那一点点礼金,他们忘记了亲情的可贵,忘记了友情的纯真,那些因礼金而引发吵架斗殴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面对这样的乱象,我们不禁要问:这随礼的初衷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表达祝福和关心,还是为了炫耀和攀比?是为了传承传统美德,还是为了追求金钱的满足?
由此及彼,要想破除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人情礼金“还不起”的诸多陋习,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金钱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生活的充实。同时,我们要倡导并重塑厚养薄葬、勤俭节约、崇文厚德、耕读传家、邻里友爱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和中国特有的孝善文化,让乡村重新回归那份淳朴和宁静。
我们要呼吁大家共同抵制这种变味的随礼之风。让我们在“你来我往”中,传递出真正的关心与祝福,而不是那冰冷的金钱和虚伪的客套。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纯朴的生活氛围。
或许,当我们再次回到乡村时,会发现那久违的温暖和亲情。我们会发现,那些曾经因礼金而疏远的亲朋好友,再次聚在了一起,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份纯真的情谊再次在乡村中荡漾。
而那时,我们会意识到,这随礼的初衷从未改变——它是情感的传递,是祝福的象征。只不过,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加珍视它,让它回归它最本质的意义。
【后记】如今的社会,从乡村到城市,不但“财迷”多,“官迷”、“女人迷”也很多,可以戏谑地统称为“鬼迷心窍”……另文表述,敬请关注。谢谢!
评论[0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