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其他   

从红包说开去

作者:班祖恒 阅读:160 次更新:2024-05-03 举报

                         从红包说开去


春节过后不久,有一次朋友聚餐,聊着聊着后来聊到了春节红包这个话题。


黄姓朋友诉苦说:“我们家族比较大,老人小孩比较多,今年春节发红包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好在还有绩效工资,否则真的难以应付。”


“现在城乡居民生活提高,红包的数额有着上升的趋势,这就苦了我们这些参加工作没几年、收入不高的群体了。”李姓朋友感慨说,“我认为发红包,老人可以适当多一点,小孩给点表示意思意思就行,否则小孩可能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如果红包管理不好还可能会对小孩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罗姓朋友则说到他遇到的一件有关红包(压岁钱)的尴尬事:很多年前,有一年春节正月初三,有个朋友请客,受邀的除了他还有几个他不认识的客人。当时一般给小孩压岁钱也就20元,要是给50元算是多的了,朋友只有一个小孩,他准备了两张50元面值的新币,心想大家最多给100元,他也可以随机应变。想不到,那几个人都是有钱的主儿,而且像是约定好了似的,每人给朋友小孩的压岁钱都是200元,他倾其所有也只有100元。因为都是在饭桌上当场递给小孩的(当时习惯于给现金,不封红包),他感到非常尴尬。


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用红纸包裹的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据传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裹。现在则是印制精美的红包了。


在我的印象中,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我们屯子才有发压岁钱这档事儿。


我有个在央企工作的老乡,工资很高,有一年他回乡过春节,当时全屯二十多户人家,他几乎家家户户去拜年,每个小孩都给了压岁钱,当时还没有时兴封红包,给的都是新币,少的5元、多的10元,有的户有两三个小孩,这样粗略算下来,是我当时月工资的几倍。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给小孩发压岁钱。


把压岁钱装到红包里,那是好几年之后的事了。虽说把压岁钱装到红包里没有出现那位朋友遇到的尴尬,但封的比别人差距太大,其实也是一件尴尬事。


“要是每个家庭都能让小孩接收的红包限个量,那该多好!”我说。因为几年前的一件事至今我仍铭记于心。


有一年,远嫁江西萍乡的堂妹,带着堂妹夫和外甥回老家过春节。


春节初一,我照例到各户宗亲拜年,给每个小孩发红包,我封的红包是每个5张10元面值的新币。当来到叔叔家给外甥发红包时,他把红包里的钱拿出来看,趁我不备把三张新币塞到我手上,说:“大舅,50块我不要,我要20块。”没等我把钱币硬塞回给他,他就跑开了。


我真的非常诧异。过后我问堂妹:“江西那边的风俗是这样吗?封红包都是固定20元?”


“没有,他们那边发红包的风俗和我们这边差不多,有多有少,有的人封的比我们这边还多。只是他奶奶在我们临出门时这样嘱咐我儿子,不让他多要。”这样的家庭教育真好!当时我在心里想。


“那我们说好,我们这帮朋友明年春节开始,无论到哪家吃饭,每个红包统一封50元。”张姓朋友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像我们那个年代,春节没有发什么红包最好!”最后大家都感叹说。


其实,有些地方至今还没有春节发红包的习俗。今年春节,家在贵州遵义市播州区的大女婿到我们田林乡下老家一起过节,看到大人们都给小孩发红包,他有些措手不及,只得“入乡随俗”,通过微信把钱发给侄子与他换现钱。他说,他自小至今就没有见过春节给小孩发红包这样的事。


除了春节发红包,平常的红白事随礼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不知从何时开始,红白事随礼水涨船高,成了不少人的负担和困扰。有个朋友对我说,他供职的是个大单位,从小学直到大学的同学很多,亲戚朋友不少,每年红白事随礼的开支都在万元以上,他工资不高,妻子无业,压力山大。


贵州遵义除了春节没有给小孩发红包的习俗外,红白事的随礼也很随意,数额很少。这并不是他们当地的经济水平比我们低,据我了解,以同个行业相比,公职人员工资都普遍比我们高。


三年来,我先后在贵州遵义参加当地红白事各一次,得知他们的随礼以30元、50元居多,100元的很少,超过100元的更少。


当地群众解释说,红白事这个人情世故,重在礼尚往来。客人随礼数额大的,以后主人还礼起码要“对等”。现在随礼少,以后还礼也少,主客双方都没有压力。而且客人随礼数额大,主人往往更注重排场,容易造成铺张浪费。客人吃饱就好,事情虽然办得简朴,但亲情依然非常浓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地方。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不少地方的群众更新了观念,消除了攀比的心理,倡导移风易俗,有的还形成了村规民约,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笔者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信息:在广东,红包被称为“利是”,近年很多人过春节一改以往的“阔绰”,“包利是”一般是5元、10元,50元就能算“巨款”。还有之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张“全国婚礼红包地图”,其中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在随礼上却展现出了与经济地位并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有的地方结婚随礼只需要100元,十分“接地气”。


有的地方积极探索完善行之有效的政策、机制等,倡导婚宴、丧事从简,反对大操大办、攀比礼金,使“高价随礼”之风去芜存菁。据媒体报道,浙江温州就探索建立了喜事新办随礼封顶制等,广大干部群众一片叫好。


我的老家广西田林县八渡瑶族乡,今年以来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辖区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婚事新办、婚宴从俭,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在红白喜事都是群众相互帮忙,随礼都是随意给,大家以节约为主,最多一、两百元,没有就来帮工,人到‘礼’不到,主人家一样高兴”。笔者在该乡弄当村采访时,有个村民这样说。


但愿通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觉悟,人人“从我做起”,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报告文学集《浪海观潮》。

上一篇: 写情书

下一篇: 思想者的逻辑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