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散文 十婆

作者:李毅瑄 阅读:259 次更新:2024-04-01 举报

生活百态白描系列之七

                                    十婆

                                           李毅瑄      

     十婆是婆又不是真婆,因为十婆是姚婆。据说是做生意卖调和(调料)的十爷,在真十婆因病早逝后,从河东领回来的。

    因为是姚婆,所以村里人不是很敬重。有事找十婆帮忙,用得上的时候,“十婆”“十姨”“十嫂”的被人叫着,背后里却常被人称为“姚婆”。

小时候我不知道“姚婆”是啥意思,还以为是好称呼,也当面叫了一回“姚婆”。没想到我刚叫出声,一向对我疼爱有加的十婆脸都绿了,直直扑向我抡起了胳膊。我的神呀,我那会才五六岁,长年营养不良身高也就一米出头,就感觉身材魁梧的十婆像一座山一样向我压来,吓得我立马抱头鼠窜逃之夭夭,惊恐的半个月都不敢到她跟前去,远远的都躲着她走。

    哦,十婆不被村里人敬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十婆是大脚板子。十婆是差不多一米八的大个子,说话大声野气,离半条街都能听清楚。我印象中“婆”字辈就十婆一个大脚板,其他二婆、五婆、六婆、十四婆,我婆,都是小脚。这些小脚婆穿的鞋像月子里娃娃的样式差不多,尺寸也大不了多少,最多是个大号娃娃鞋。这些小脚的婆走路都走不稳的样子,好像从来不下地干活。

    所以,大脚的十婆就成了“异类”,好像和这些婆们一直表面客套,背后交不了心。因为这大脚板被村人特别是自家后辈诟病,大家对十婆从心里都不是很敬重。

     十爷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精瘦的老头经常戴一副据说很值钱的石头镜,骑着后座用绳子绑着各种各样的袋子比人还高的自行车到处赶集卖调和。因为十爷是生意人,所以家境要比村里人好很多,也因此从来不下地干活。

    十爷不下地,十婆又是大脚板,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生产队末期,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说十婆田间地头是一把好手,又舍得出力气,所以是全大队五百多户一千五六百人里面,唯一一个和男劳挣一样工分的妇女。

    1982年,关中地区“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开始落实,撤销大队改称村委会,小队改称叫村民小组,最核心的是打破“大锅饭”的集体经营模式,包干到户、分地到户、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土地到了农民自己手里,立马显现出真正的价值。每家每户的农民像疯了一样,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扑在地里,侍弄这爷,让他长出好庄稼多打粮食,养活一家子老老少少吃饱饭,吃好饭。

   十婆的继子,也就是我的十七伯因为自小体弱多病,身材瘦小的他在生产队还能混个全工分,包产到户自主经营没法混了,马上显得力不从心。万幸的是有十婆在。面对体制改变十婆很快就反应过来适应了,她立即带领全家人,投入到自家的地里深耕细作,充分发挥她种地全把手的优势,把庄稼侍弄的舒舒服服,使了劲的往上长、拼了命的结果实。

十婆一个女人侍弄的庄稼,竟然不比全村任何一家差,让村里许多等着看十七伯父家笑话的人惊奇不已。据说,联产承包第一年,十七伯父家的小麦亩产超过三担,在全村名列都前茅,这都是十婆的功劳呀!

十婆的大脚板,据说是因为她小时候父母思想比较开明,不像让姑娘受“裹脚”的罪,就由着她自由生长了。这在十婆的那个年代,是非常少见的,当然也是很另类的。

十爷把十婆从河东领回村子的时候,村子里反对的人非常多,特别是十爷的父母。在那个年代,女人以小脚论身价,脚越小越显得有家教,更显得有身价。十爷的父母看到十爷领回家的十婆一米八的大个子、身材魁梧、大脚板子,比瘦小的十爷还大一圈,死活不同意他们的婚事。

十爷虽然身材瘦小,可是却铁了心非要和十婆过。十爷说:我这身子骨风都能吹倒,几个娃娃还小体弱多病,家里就没个好劳力,我不找个身体结实能干活的大脚板,这后半辈子日子没法过呀!

事实证明十爷还是很有眼光的,虽然当时在村里惹人笑话了一阵子,也把父母气的要死要活的,最后十婆还是留下来和十爷过日子了,但是十爷的父母到死都不承认这个续弦的儿媳妇。这也许是村里人特别是本门后辈对十婆不够尊敬、一直被人背后称为“姚婆”的根源吧!好在十婆的性格豁达,从来不在这些虚头巴脑的名分之类,开开心心过自己的日子。

十婆的娘家在哪好像没人知道,只说是河东的。据我后来分析,这河应该就是泾河,河东大概指的是泾阳云阳一带。原因有三。第一,十爷跟集卖调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所以他的活动半径不会太远,差不多百里之内;第二,符合第一个条件的河在老家附近只有泾河。因为渭河、甘河的流向不同,我们本地称之为河南河北,不会说河东河西。第三,十婆有一个生活习惯,我分析比较符合云阳一带的生活习惯。

十婆吃饭不是很讲究,喜欢拿着馒头边吃边串门聊天。她吃馒头有一个很特殊的习惯:就是一手拿馒头,一手拿着一根葱,要把馒头掰成小块,然后把葱叶撕开,用葱叶卷起馒头块吃。这个习惯是我见到唯一的,而且当时在我们老家算是奢侈的。因为当时经济落后,很少能吃到菜蔬,买几根大葱都用来炒“下锅菜”佐饭了,几乎没有这样大葱叶子就馒头吃的。因为泾阳县云阳镇一带是蔬菜产区盛产各种蔬菜,大葱更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品。所以我分析,也只有盛产大葱的地方,才有可能养成这种吃葱的习惯。

岁月如歌,青春易逝。我记忆中的婆们早已作古多年。偶尔想起,竟然不知道十婆是那一年去世的。因为十婆的“幺婆”身份一直没有扶正,也一直没有生养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虽然她为家庭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她人生后期听说没有得到太好的照料。她去世以后也没有按照老家的风俗举办比较隆重的丧仪,简简单单入葬了事,以至于我这个在外工作的侄孙都没有被通知回家奔丧。

人生苦短,岁月流长。过去的日子谁也留不住,以往的故事却深深的烙印在骨子里。

十婆们无私无畏的精神永远滋润着我们,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也正是有了老一辈先人们不屈不挠的奋斗,才筑成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让我们心所向处无所不能无所不成。享受海晏河清的盛世繁华的人们,更应该永远铭记波澜壮阔的过往,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