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草人文稿之如梦-29上

作者:南山草人 阅读:211 次更新:2023-12-19 举报

随笔:浅说当今佛教一般情形对佛法的一点理解

 

引子

相传,佛教传入我国始于秦朝,当时就有沙门释利房等人来中国传教,因秦始皇没有接纳而告终。至西汉公元前2年,大月氏国派遣使者来中国传授《浮屠经》,专门介绍佛祖释迦牟尼本生故事。

又相传,佛教传入我国始于汉明帝。汉明帝派遣蔡音等人西去求经,路过大月氏国时,遇上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便虔诚迎请两位法师入汉,安置在洛阳白马寺,后译出《四十二章经》。

尔后史载中印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汉恒帝时安息国沙门安世高来华,月氏国沙门支谶入住洛阳,后译佛经数十部,共一百多卷。灵帝时,印度沙门竺佛朗来洛阳,主张中国弘扬佛法。

    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之后,经过两晋南北朝不断译经、发展,到隋唐时达到全盛期,创立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十大宗派(小乘两宗,大乘八宗)。唐末,经武宗(公元845年)“会昌法难”后,我国佛教便逐渐走向衰落。至当代又经历“十年浩劫”,改革开放后才得到稳定发展。  

佛教传入我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两千多年来,中国佛教在几经兴衰的过程中,与中国固有文化思想及儒道两家学说碰撞与磨合;与史称“三玄学”的《易经》、《庄子》、《老子》等的玄学思想相契相机;尤其是“神灵”文化的掺入,佛与菩萨的原义被蒙上了神祗的阴影。西传正法佛教与中国“神灵”文化结合后,在一些地方出现佛教被肤浅化、被神灵化、至被迷信化。

 

当今佛教的一般情形

我的认识不一定确切,希望善知识多批评,是为抛砖引玉,以利佛教至善至美地发展。

)首先肯定主流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植根、繁衍、发展、演化,绵延至今,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渗透到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绘画、雕塑以及百姓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引导中国学术思想发展、丰富哲学思想、维系世道人心等方面,起到诸多积极作用。佛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乐有情、普度众生”以及“勤修戒定慧、断灭贪嗔痴”教义的伟大思想,为促进社会和谐已经作出重大贡献。正如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所说,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佛教作为有着深刻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的宗教,可以在缓和因快速发展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悉相率入佛教净土,出现无数大德高僧,如现、当代净宗的印光大师、净空法师,禅宗的虚云老和尚、净慧大和尚,律宗的弘一大师,天台宗的谛闲大师,以及星云大师、白光长老、济群法师等等,他们都是当代佛教大师中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已经或正在为中国佛教事业,为佛教正法的传承,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但是,我国佛教经过数千年的繁衍与演化,其形式与内容上都出现过或存在着一些流弊,甚至于被异化。

)一说神佛混淆

在我国,神灵观念自古有之,神灵意识可谓根深蒂固。在古代,由于人们对诸多自然现象不了解,民间对“神”的信仰极其普遍,以为风、雨、雷、电亦由神力所为,认为冥冥之中有“神灵”在掌控万物的杀生大权,神灵具有主宰人们吉凶祸福的能力。于是建庙盖宇,如城隍庙、娘娘宫、盘古爷殿等等,以及各色各样祭祀活动相继出现。其庙宇遍及大江南北,香火不断,求财祈福、庇佐发达、消灾保平安相当普遍。

而人们又普遍对佛教不甚了解,政治上极少倡导佛教正法思想,加上佛经文字深奥难懂,僧众亦少有向民间宣讲解读,因而使得对经义的了解,仅局限于少数善知识人群范围。

于是,就出现“佛教”与“神灵”混淆局面。这种混淆不仅出现在形式和内容上,而且渗透到人们的心灵。这种心灵上观念意识渗透,一代传承一代,直至如今。可以断言,至今还有许多人分不清孰佛、孰神?

另一方面,部分信众对佛教宣扬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以及“极乐世界”的确义理解不甚透彻,对教义未持正知、正见观,自不自觉地把“神灵观”与“佛教观”混淆在一起,因此出现许多活动带有神灵色彩。这种一味神灵化的引导,导致社会对佛教的错误认识,导致人们佛菩萨神格化。这种偏误流弊,正是阻碍正法弘扬,让佛教走向社会、走向人间的绊脚石。

当代大德星云大师、济群法师等都倡导佛教走向人间,主张“人生佛教”、“心灵环保”。济群法师创办“戒幢佛学研究所”,集讲经、著书、教学为一身,出版不少佛学著作和光盘布社会,以法布施为殊胜责任,积极弘扬正法。净慧大和尚主张“生活禅”,让佛法走向生活,让生活充满和谐他老人家年事已高,但仍充满活力,著书立说、讲经传法,大量印经赠送结缘,乐此不疲,令人敬仰。还有慧律法师祈愿正法重现,他目睹中国佛教之现状,提出了“纠偏救法”之主张。这些当代高僧大德,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只要我们扛好佛祖的正统佛教的旗帜,沿着大德高僧走的正道,是能够让佛法走向人间,走进生活的让人间少一嗔恨仇杀,多一友善和谐。

)再说偏误流弊

清时期,与丛林寺院相对应的居小庙的佛教僧众,分为“禅门”和“应门”。所谓“禅门”,就是讲究清修;所谓“应门”,在当时也许是为生计故,专作佛事、念经拜忏、烧香求应、乃至荐亡送死,靠佛事赚些钱粮,维持生计。而“应门”遗风一直传承至今,至今部分寺庙所作的部分佛事仍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我没有说带有宗教色彩不好,问题是个别人忽略了“宣教传道、弘法利生”之慧命,一味经营佛事,强调利养索取凡此种种,是否偏离了正法轨道值得商榷。

当然,有许多寺院都做得相当好,一手抓寺院建设,一手抓弘法宣传,让法轮常转。但个别地方确实有人在片面追求清福现象,光集中大量财力,把庙宇建设得富丽堂皇,却忽略了弘法传道、续佛慧命之头等大事。这种状况是否有失偏颇,也值得商榷。

孰不知,历史上的僧众一贯向往简单的吃与住,不追求享受,求享受就不出家了。历代出家人甘愿且乐于过清淡、素朴生活。生活艰苦朴素,才能改进习气、陶然情操,才能坚持修戒定慧,来改造自己的心行。孰不知,出家人的老祖宗是过着“树下一宿、日中一餐”的生活:饥饿时,托钵化斋;疲乏时,找个树阴地方打坐休息一下,就这样坚持苦修。当然,那是历史,当时的物质条件跟现在不一样,不能相并论。如今时逢太平盛世,物源富庶,有条件可以与民众分享现代科技所带来的方便但老祖宗的传统精神必须秉持,要以弘扬正法为己任,以“自度度人”为殊胜目标。要利用多种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佛教思想,消除社会对佛教的误,让更多的人来信佛教,争取人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共同为建设人间净土作出努力。

)三说僧尼学养

由于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多方面原因,僧众中确实有人学历偏低(在这里,我虽然有些不客气,但这是事实,佛教是主张说真话、不打妄语的。这些人如果不努力研读经典、修心证道求精进,确实难以挑起弘扬正教正法重任。“法宝”传递依赖“僧宝”去弘扬,如果出家人经教不通,自身又不钻研学修,却忙于世俗应酬,实难证悟道法,正法将难以为继。甚至个别地方出现“职业僧”现象,市场经济竟“经济”到了道场,这新气象值得商榷。

更有甚者,个别地方个别“出家人”,不仅学识低下,连自身素质还相当不尽人意。如2008年3月29日,我因拙作《一盏智慧的灯》(是语录体的,算是我初学佛时的小学生般作业)脱稿,想请净空法师审稿校误(拙稿许多地方的提法来自于他老人家的讲经),趋车赴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次日上午抵达。当天下午三时许,金山寺天王殿前竟然出现令人痛心的一幕:有三名尼僧(听说来自附近庙庵),其中一位四十来岁尼僧竟破口大骂净空法师,骂他“魔王……”所幸是净空法师大清早已离开金山寺。后来这位中年尼僧被金山寺保安逐出山门。这则公案,说明了什么呢?此乃沙门之不幸,乃中国佛教持门户之见、宗派诤口、“我是人非”之遗风仍未熄灭是也。

试问,净空法师有什么不好?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倾注毕生心血于佛教事业,一生印赠数以万计的经书刊物,行法布施于人间,极力主张弘扬佛教“六度”、“十善”、“八正道”精神有什么不好?

据介绍,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是净空法师鼎力支持当地一位姓齐的女居士兴造的。此道场与我们南方道场有所不同:道场少见香火,以鲜花、水果供佛;天王殿两侧摆满了传统典籍和近代善知识的论著及光盘,由义工轮流值班,向香客免费分发结缘;大讲经坛日夜组织讲经,小讲经坛在夜间定期举办“儒家学说讲座”。三月三十日那天晚上,他们在教学《弟子规》,都是些年轻的妈妈带上儿女来参学,有一名法师在讲解。大雄宝殿有一位老法师在设台接受香客咨询,向人解答佛法。寺内还有多处在播放光盘,宣传佛教,弘扬佛法。晚上九时息灯就寝,凌晨四时起床修习早课。用餐时,义工要求不能浪费一粒粮食,可用汤水冲碗吃净饭粒。餐厅壁上还挂着一幅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提示信众。

一位老法师有如此之功绩,为何同是出家人,竟有排斥他?难道是因为他敢说实话、真话而得罪人,还是出于门户嫉妒呢?……

那天晚上,二当家法师安排我和本地两位居士睡一个寮房。睡前,我们三人有关净空法师的话题谈了许多,大家都感到纳闷。(我不但纳闷,还感到遗憾,因为这次没有机会拜见净空法师。后来,我的书出了……但现在读,觉得自己当时很幼稚,大都是笔记样的只言片语,大都是常识内容,肤浅不值读僧团内部本应不论年长年幼、学修高低,都该互相恭敬,而不是互相嫉妒、拆台,况且在家居士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居士们都知道恭敬僧,就是恭敬佛制的袈裟恭敬佛制的袈裟,就是恭敬佛的道理。(下接-29下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