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老抠”轶事

作者:班祖恒 阅读:314 次更新:2023-07-02 举报

 〔小小说〕

                        “老抠”轶事

                            班祖恒


“老抠”其实姓苟,也不老,年纪四十四五而已。“老抠”和我不是一个单位,起初并不相识,虽然同住在一个小区,同在一个单元。


认识“老抠”,是最近几年的事,确切地说,是因为近年“老抠”的单位和我的单位同包一个村,而且我和“老抠”分别是两个单位下派驻村的干部,我们的接触自然比较频繁而熟悉。


对“老抠”名字的来历,我不得而知,但耳有所闻。据说“老抠”很抠门,具体怎么抠,抠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例。但同住一个小区的这几年,我从来没有看见他有什么亲戚来往,平时也没有看见有同事或朋友串门,在他家吃饭喝酒更是稀罕。


我们所包的东乡西村,民风淳朴,群众生活不错,村民大方好客。客人到家,他们会倾尽所有招待,像我们这样从县里下去的,他们称之为“县干部”的,他们更是唯恐怠慢了我们。对此,我们常常感到难为情。


我们下乡大多在村干部家吃住,把村干部当作东家。但村民们生活提高了,不是这户请客,就是那户摆酒,经常拉我们到家吃饭喝酒,我们也往往盛情难却。与村干部、村民吃饭喝酒,确也增进了干群关系,从中了解了不少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愿,给我们开展群众工作带来不少好处,而且你不去,村民会认为你清高,不易接近。


下乡的时候,起初我们每次回来前,都要按驻村天数开伙食费,但东家老是感到别扭,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接受,总说现在他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是托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是各级干部指导和提供帮助的结果,你们的功劳难道抵不上几顿饭吗?


见付伙食费东家死活不肯接收,我们只好改变了主意,以后在下乡的时候,我们要么买菜,要么给老人和小孩买果糖,要么买其他生活用品,聊作是伙食费。


在我的印象中,“老抠”从来什么也没有买过。但是,每到村里,下车的时候,他总是抢着提我们买去的东西,嘴里不停地说:“我比你们年纪轻,提东西是应该的。”


“又破费了。”每次见我们买去东西,村干部都感到过意不去。


“应该的,麻烦你们真是太多了。”这时候,“老抠”总是这样代表大家应答。

“以后到县里去,你们别忘记联系我们哦?”每次从村里返回县里,与村干部和村民道别的时候,“老抠”总是这样热情地说,这句话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当然,“老抠”心里明白,要是没事,村干部是很少到县里去的,偶尔去参加三级干部会、党代会、人代会什么的,都是县里安排食宿,也不会打扰到县里的干部。


但也有个别情况例外,因为会议对喝酒是有限制的,有些爱喝酒的村干部有时也会相约到熟络、要好的“县干部”家里,凑热闹,喝酒。当然,他们大都有备而来,从家里带一些土特产来。


有一个星期六,西村的党支书到县里帮村民买农机,也想顺便会会“县干部”,汇报一些村里的一些情况。他想起“老抠”平时的叮嘱,而且这个情况与“老抠”单位有关,到县里后,他立即打电话给“老抠”,说是和两个村民想到他家里吃饭,只要多煮三份饭就行,菜一下他们再买过去。


“对不起,老党,真不凑巧,我北乡的老家有个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前往处理,昨晚下完班,我就赶回来了,利用今天双休日来处理这个事。”


“老党”是我们这个地方对“党支书”的习惯称呼。


西村党支书感到有些遗憾,最后落实转到我家来。


“你住在哪个小区?”党支书电话问我。


“新世纪花园小区。”我说,“过来吧,一下喊老抠一起凑热闹。”我把我所住的房栋、楼层、门号告诉了他。


“老抠不在,他昨晚已回他的老家去了,要不我就先到他那里了。”党支书接着说道。


“也许,他刚刚出去。”我想,“可是,也不应该骗党支书说昨晚就去了呀。”


我感到非常疑惑,因为刚才我还看见他。


大概11点多钟,“咚、咚”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妈的!想不到老抠是个滑头、骗子!”党支书刚带着两个村民踏进我的家门,就骂开了。以前当过代课教师、平时温文尔雅的党支书气得满脸通红。


原来,“老抠”的家在我的楼下。确切地说,“老抠”住在一楼的楼梯左边那套,我家住在四楼的楼梯左边那套。


因为我们这栋楼当年起建时只有五层,当时没有规定一定要安电梯。


党支书他们在刚到楼底,准备上我家的时候,一眼从窗户里就看到了在屋里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老抠”。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老寨有棵柿子树

下一篇: 细微之处见真情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