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番薯

作者:班祖恒 阅读:314 次更新:2023-07-02 举报

 〔散文〕

                            番  薯

                           班祖恒


番薯的别称很多,有甘储、甘薯、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地瓜、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各个地方的叫法不尽相同,广西田林县的群众习惯叫红薯。


红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杂粮作物,可以用它的块根种植,也可以用它的藤蔓扦插,极易种植、生长。我家有一块菜地,由于土质比较贫瘠,又远离水源不便浇水,以前不管种什么菜,长得都不很理想,后来妻子改种了红薯,长势很好,采了又长,非常茂盛。


红薯的块根可以做主粮,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我们的村子家家户户都有一块红薯地,茎和叶子用来喂猪,入秋后红薯不再长叶,于是便用锄头把红薯挖出来,如果地块很大,就用牛拉着犁把红薯地犁起来。通常是一个人犁地,另一个人提着篮子在后面捡收红薯,抖掉泥土后装到篮子里,篮子装满后倒入大袋里,收工后把红薯挑回家。


收完红薯,便放到一个屋角。粮食紧张的时候,把红薯清洗干净,要么烤,要么蒸,要么煮,熟后当作饭食。冬天晚上,经常一家人一边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一边把红薯放到火灶旁边,用火灰把红薯埋起来,熟后吃起来又香又甜。


据父辈说,饥荒年代,要是每顿有红薯吃就不错了。我小的时候,生活虽然比父辈大大改善,但粮食仍然十分紧张,生活稍微好一点的农户,早晚两餐吃的是不干不稀的米饭,生活比较困难的农户只能喝粥,中餐大多以红薯或其他山薯充饥。


我们当地群众饮食习惯与城里人不同,当地群众早晚两餐是正餐,而城里人中晚餐是正餐。当地群众早餐相对吃得好吃得饱,因为吃完早餐要到地里做半天活才歇息,吃得饱做工才有力气。中餐习惯叫午餐,以前一般用芭蕉叶包好饭菜,带到地里中午歇息时吃,然后一直做到傍晚才收工回家。现在条件好了,不再用芭蕉叶包饭菜,而改用饭盒装了。有条件的农户还请人用机械开通了到达山地的便道,来回都是坐摩托车,午间歇息回家吃,都不用带午饭了。


红薯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广西凌云县远近闻名的特产红薯粉条就是用红薯加工生产的。凌云县的亲友逢年过节常常作为节日礼物寄送给我,我和家人都很喜欢吃。


田林当地群众历来有用南瓜苗做菜的习惯,把瓜苗外皮剥净切成小段洗好,炒或煮汤吃起来口感都很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除了南瓜苗,佛手瓜苗、丝瓜苗也被人们摆到了餐桌上。当然,红薯叶也不例外,它也和上述瓜苗一样,不仅可炒可煮,有的人喜欢把红薯叶和酸笋一起炒,味道非常好。


我甚至感觉红薯叶比空心菜还好吃呢!


在我们这个地方,常见的红薯有两种,有一种叶子形状像枫树叶一样,另一种叶子形状像心形一样。以前单纯作为杂粮和饲料的红薯,只有叶子形状像心形的那种,长的红薯块头大,藤蔓很长,几乎爬满整个地块,采收一下就足以饲喂一天两三头猪的食料。


现在市场上,到处摆卖南瓜苗、佛手瓜苗、丝瓜苗和红薯叶,而且非常畅销。据说,这些摆卖的红薯叶,与过去单纯作为杂粮和饲料的红薯不同,是经过改造了的做菜用的品种,因为经常采摘叶子,红薯块头小,几乎不呈藤蔓状,韭菜似的摘了又长。


我想,这也许是在现代,人们生活好了,吃腻了大鱼大肉,挖空心思尝试各种以前没有吃过的食料吧?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夜宿八塘

下一篇: 土布唐装记忆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