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土糖

作者:班祖恒 阅读:321 次更新:2023-07-01 举报

 〔散文〕

                              土  糖

                              班祖恒


糖是我们桂西壮族群众逢年过节制作糍粑、水圆、油团、糖糕等食品的必需原料。


集体所有制时代,物质匮乏,群众生活困难,即使供销社有定量的白糖、红砂糖销售,但都是凭票供应,更重要的还是手头没有钱购买,群众大多无福消受,于是各生产队便组织社员自榨土糖。


甘蔗是土糖的原料。家乡榨土糖用的甘蔗是当地传统的品种,与现今供给糖厂的糖料蔗不同。家乡榨土糖用的甘蔗皮薄且软,与现在市场上售卖的甘蔗无异,食榨两用,所以在榨糖时节,女人们白天负责砍、运甘蔗,傍晚每人则精选一捆上好的甘蔗扛回家,留着节日或开春吃。为了保持甘蔗里的水分,到家后常常在屋边的菜园里选取泥土湿润的角落,挖个大坑,把甘蔗整捆埋起来。待到开春时挖出来吃,不仅水分多,而且甘甜凉爽,别有一番风味。


种植甘蔗与种植粮食一样,是当时生产队的头等大事。种植水稻有其固定的地点——水田,还有其一成不变的种植模式,对于祖祖辈辈耕种的农民来说,不值一提。但种植甘蔗需要费一定的脑筋,地块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黑土壤种植的甘蔗榨出来的土糖甜中带咸,品质差。选取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灌良好、阳光充足的沙壤土种植甘蔗最好,而且每几年需要变换甘蔗种植地点。水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榨糖的时候,几乎动用生产队所有的劳动力,而且家家户户小孩也会跟着一起凑热闹,啃甘蔗、吃土糖,还有一群轮流拉动榨蔗机和驮运甘蔗的牛马,足够的水源必不可少。


榨蔗机是榨蔗的机器。说是机器,其实全部用木料制作。大到主轴,小到木栓,整个榨蔗机不带一根铁钉。制作榨蔗机是最棘手的活儿,需要有高超的木工技术,仅就齿轮而言,如果制作失当,没有吻合,榨蔗机就无法转动,整个榨蔗机也就报废了。制作榨蔗机是万万马虎不得的,如果生产队里没有木匠,只能用大钱雇请外面的木匠帮忙,好在我们生产队有好几个木匠,阿亮的爷爷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制作榨蔗机的工序不很复杂,把两个人合抱的大红青冈树伐倒后,用锯子截成两节段木,每节段木有一米多长,剥皮、削去软质,用刨子刨成圆柱形。接下来的技术要求很高,两头削成小圆柱形,中间那长段的上端雕出约二十公分长的齿轮纹状,下端刨成平整光滑的大木轴,这样安装后才能严丝无缝。因为木头大笨重,一般在山上制作,干透后再用十多个青壮年抬着运到榨蔗场。


榨蔗场要足够宽,除了能够保障榨蔗机运转自如,旁边还要堆放甘蔗。事先必须在榨蔗场的场地中央搭好一个稳固的架子,然后把榨蔗机安装上去。榨蔗机轴心的木桩顶端横接一大梁,俗称“篙桅”,榨蔗时用牛马拉动“篙桅”,让齿轮带动榨蔗机,把甘蔗汁压榨出来。


每年春节前约一个月是土糖的榨季。那时候正是寒假,孩子们紧张了一个学期,又很少吃到糖果,自然格外高兴,跟着大人们去砍甘蔗,看大人们榨蔗制糖,分享榨糖的快乐。一般女孩子傍晚扛着一捆甘蔗跟着母亲回家,男孩子则与父亲一起食宿过夜,见证榨蔗制糖整个过程。


榨糖是男人们的活儿。家乡土糖的制作工序主要分为榨汁、过滤、煮熬、冷却、制块、包装等六个步骤,工序不算复杂,但技术含量高,整个工序都由男人们负责,需要在工棚里过夜,有时甚至整夜轮流值守。


榨糖时,先将收割下来的新鲜甘蔗用榨蔗机碾压,压出甘蔗的汁液。压出甘蔗汁后,我们习惯用本地生长的野生干丝瓜破开摊平作为“过滤网”,将甘蔗汁过滤去渣。然后将过滤后的甘蔗汁倒入锅灶上的锅头里煮熬。甘蔗汁熬稠后,揭开锅罩,四人合力抬起糖锅,倒入下面预先垫好干净竹席的一个长方形模具内,使之冷却。糖汁冷却凝固后用尖刀刻成A4纸板般大小的黄褐色糖块。最后将糖块用干甘蔗叶包好打捆,用甘蔗叶包装可以保持土糖干燥。榨完糖,把成捆的土糖运回家,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这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从来没有人提出异议。


煮这一环节最费工夫,需要好几个钟头。灶台上有4个锅灶一字儿排开,每个锅灶放有一口大锅,为了安全起见,每个锅头还要盖着用竹篾编成的锅罩。在熬煮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前一个锅头里的甘蔗汁倒到后面相邻的那个锅头,直到最后一个锅才将甘蔗汁熬稠,周而复始。当甘蔗汁熬稠时需要不停地搅拌,让水分不断地蒸发,预防糖浆粘着锅底,特别要注意时间、火候、色泽、黏度等,起糖早,火候轻,难以凝固;起糖晚或火候重,糖浆一旦粘着锅底就烧焦,糖就带着苦味,甚至报废。


我们一帮男孩从早到晚和父亲们在一起,一般白天轮流帮大人们赶牛,加快榨蔗速度。甘蔗汁熬稠后,我们最喜欢的就是用事先做好的小木勺,吃食从木罩里冒出来的糖浆。糖浆要倒入模板时,大人们总忘不了用二三十公分长的甘蔗,插入糖浆锅里来回滚动,让糖浆沾在甘蔗上,结成一个个鸡腿的样子给小孩,我们习惯叫“鸡腿”,这“鸡腿”冷却凝固后,想吃就用刀敲出一个个小块,吃起来又脆又香又甜。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为了方便榨蔗制糖,各户集中在一个地方种植甘蔗,榨蔗制糖时,大家开展互助。


改革开放后,市场上食糖十分丰富,这种土制蔗糖的方法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想起家乡早年榨制土糖的情景,现在依然不能忘却,那份热闹和甜蜜就像早就粘在心里一样。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上一篇: 童年趣事

下一篇: 家乡的“摇钱树”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