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库 >> 散文   

野丝瓜

作者:班祖恒 阅读:546 次更新:2023-06-23 举报

 (散文)

                              野  丝  瓜

                                班祖恒


记得小的时候,在我们桂西老家农村,村边、路旁到处可见野生的丝瓜、苦瓜、西红柿,它们或攀爬在篱笆、墙头和路边的灌木丛,或长在路旁的荒地上,这是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或许由于它们身价低贱,人们总是不屑一顾,很少有人采摘吃食。


这些野生瓜菜是有药用价值的,据说野丝瓜能活血通络,也能清热解毒,对人类的鼻炎和头痛以及腰痛还有乳腺炎等多种常见病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野苦瓜具有清热解毒、促进饮食、降低血糖、美容养颜、减肥等作用;西红柿中的果糖、葡萄糖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肝脏、心脏等器官都具有营养保健的功效,还有抗坏血病、润肤、保护血管、降压、助消化等作用。于是懂得中医的人,便适时拿来作为土方治病。而它们当初最大的利用价值是拿来喂猪。


当然,野丝瓜还有更大的用场,比其他瓜菜更有利用价值。野丝瓜成熟干透后,它的瓜瓤是洗锅碗瓢盆最好的材料。在桂西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用瓜瓤洗锅碗瓢盆的习惯,因而每年都备有瓜瓤。用野丝瓜瓤洗锅碗瓢盆,比用市场上买来的“洋货”洗得更好,它最大的特点是不粘油,如果用的是热水,就是不用洗洁精也洗得很干净。现在,每到野丝瓜干透的季节,很多乡下人总会采集野丝瓜瓤到城里售卖,每个五六块钱,深受城里人的欢迎。


如果有人问,当初是谁把野生丝瓜、苦瓜、西红柿等野生瓜菜当作蔬菜来吃食?我会毫不迟疑地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帮学生哥。


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双休日,只有星期天休息。我们大队几个生产队虽说在省道田西公路通往公社所在地的公路沿线,通车也已有好几年,但还没有通班车,偶尔隔几天甚至一个月,才有一二辆从县城给供销社运输货物的汽车,平常在公路行驶的多是手扶拖拉机和马车。当时学校的食堂只负责给学生蒸饭,菜是学生放学后自己煮的。星期六放晚学后,我们便成群结队步行回家,星期天吃过中饭便装着足够吃一个星期的大米、油盐、还有南瓜、青菜等,从远到近,互相等待,一路结伴而行返回学校。因为南瓜拿多了太重,青菜拿多了又容易腐烂,星期天带回学校的南瓜和青菜往往不够一个星期的食用,总是青黄不接。


我们的学校位于一个小坡上,校舍简陋而分散,大部分教室和宿舍位于操场下面的一块平地,而位于公社卫生院后面操场边的两排泥瓦房,稍低的一排是女生宿舍;稍高的一排则是来自我们大队几个生产队学生的宿舍了。我们八个同学,从初中到高中,从入校到毕业,一直同吃同住。另一排与我们这一排形成90度角的是两间教室,教室的一头靠供销社这边的搭有一个简易小棚,便是我们的厨房了。


学校的菜园就在这两间教室和我们厨房的后面,用于勤工俭学,一般按季节种植南瓜和各种蔬菜,销售后的收入用以添置教学设备。虽然我们的厨房与学校的菜园只有一步之遥,但单纯而诚实的我们,即使到菜园采摘南瓜花和野生的红米菜,也从来没有偷过学校一只南瓜、一根瓜苗、一棵青菜。


由于南瓜花和野生红米菜非常有限,最多也只能救急一两餐,于是学校周围野外生长的野丝瓜、野苦瓜、野西红柿等野生瓜菜,便成了我们不可多得的菜肴。我们当地群众有吃南瓜苗的习惯,就是取最嫩的那节瓜藤,剥去外皮掐成一指长的小段,连同嫩叶炒或煮汤,味道不错。就野丝瓜而言,最初我们只吃瓜,后来一想,南瓜苗可以用来做菜,那丝瓜苗是不是也可以拿来做菜呢?于是照此办理。


后来,我们从学校回到家便如法炮制,那些平时不屑一顾的野生丝瓜、苦瓜、西红柿,照常采摘食用,并影响村里人。后来,人们爱屋及乌,除了野生丝瓜、苦瓜、西红柿,其他野生瓜菜也照吃不误。


在人们崇尚生活品质,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年代,那些野瓜野菜无污染、清新可口,成为人们追捧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一些头脑灵活的人,便捷足先登,开起了野菜馆,他们从乡下廉价收购野瓜野菜,炒成菜肴后价格不菲,食客源源不断,生意十分红火。现在,不仅野丝瓜、野苦瓜、野西红柿等野生瓜菜,其他众多的野生瓜菜,也成为市场里的抢手货了。

    

作者简介:班祖恒,男,壮族,广西田林人,广西百色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作家》网刊签约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百叶草》、传记《弯弯的路》、小说集《市井偶拾》。

标签

暂无标签

朗诵

添加朗读音频链接后,文章标题后可显示播放按钮。

评论[0条]

更多>
内容 作者 时间
  • 注:评论长度最大为100个字符 匿名